一篇博文(1 / 3)

1.\t目前我國綜藝娛樂節目所存在的問題

(一)\t缺乏品牌創新

2.\t眾所周知,國內的綜藝娛樂節目都是相互抄襲,毫無新意可言。《超級女生》紅得發紫的時候,各電視台見有利可圖,便紛紛上馬,推出自己的選秀節目,爭搶這塊新發現的大陸。其中以央視的《夢想中國》,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先拔頭籌,從湖南衛視手中搶占了市場的一些份額。然而,殊不知《超級女生》的運作模式就是取經於在美國熱播的《超級偶像》。在這裏我們先不談其現在的成功,我們要思索的就是品牌與創新問題。一個新節目創意來源於對另一個成功範本的模仿,這本無可厚非,也是無可爭議的,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所以對於《超級女生》的模仿舉動我覺得情有可原,因為它已經經過了本土化的加工,而且還是第一次由此類節目在國內出現,算是一個裏程碑吧,但是讓人忍受不了的是各地電視台的舉措,紛紛效仿《超級女生》的運作模式,從而造成了一係列換湯不換藥的娛樂節目一下子充斥著國內的綜藝節目市場,這些節目不但名稱大同小異,連節目內容,環節上的“起承轉合”也都基本雷同,“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節目現狀,使得觀眾打開電視,映入眼簾的東西大同小異,毫無創意。從一定程度上造成觀眾審美疲勞。一個綜藝節目要由創新的東西在裏麵才能使得觀眾有新鮮感,收視率才會高,同時也要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響亮的品牌,才有回頭的顧客,保證每一期的收視率。而這正是國內綜藝娛樂節目所缺乏的。

3.\t(二) 節目低級趣味化

(一)\t內容膚淺,格調庸俗,這已經成為當今綜藝娛樂節目的一大詬病。過分的嘩眾取寵與模仿戲虐,都是為了博取更高的收視率。然而庸俗不甘、毫無文化內涵的節目誤導了觀眾的價值取向,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貪戀,對別人隱私的偷窺欲望,對功名成就的過度看重,為高的曝光率而處心積慮。這所造成的結果是高雅的文化生活YINGXIAOCN.COM遠離我們而去,傳播真、善、美的電視媒體成為了利益熏心、勾心鬥角的場所,主持人、嘉賓、參與者成為最引人矚目的群體。主持人的雞毛蒜皮小事時常上刊物頭條,一個李宇春就引起大範圍的關於審美標準的討論,粉絲們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而大打出手,短信平台上公開叫罵,一些專門吃評委嘉賓飯的藝人為出境不惜相互傾軋、誹謗中傷。舞台上醜陋麵不斷的在公眾麵前放大,一切嬉笑怒罵皆被爆料,在社會上造成了了消極的影響。前段時間,重慶衛視的《第一次心動》被廣電總局叫停,其導火索是鬧得沸沸揚揚的“楊二、柯以敏事件”,這事並沒有被刪減丟,而是正常在屏幕上轉播,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使人感覺電視媒體已經完全被妖魔化了。

(二)\t缺乏社會責任感

4.\t做為一個轉播精神文化的載體,電視媒體的社會責任尤其重要。然而唯收視率、唯廣告收益確成為了電視媒體的重中之重,使得其原本責任已經消失殆盡。先看一組數據,2006年4月15日,《2006超級女聲》舉行廣告招標,僅憑20個標的物就攬入1.3376億元,娛樂節目對廣告主的吸引力可見一斑。央視三套以17.52億元的廣告投放額排在綜藝娛樂節目廣告投放的第一位。央視《夢想中國》節目也獲得紐曼理想數碼近8000萬的讚助。利益往往是挑戰道德極限的洪水猛獸,娛樂節目的高收視率與高廣告收益使得各家電視台不惜血本,娛樂至上,隻要觀眾喜歡就行。於是“隱私” 、“金錢”和“女色”等就成為綜藝娛樂節目的家常便飯,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廣東衛視《空姐新人秀》,北京衛視《紅樓夢中人》這些給人感覺隻要長得漂亮點就萬事大吉,往往忽視人的內在美,這在青少年群體之間產生了不良影響,美的概念在哪呢?

(一)\t增加思想內涵,提高文化品位

i.\t電視綜藝節目的兼容性決定了它具有的強大的兼容能力,不同的藝術門類都可以在綜藝節目中一展風采。由此也帶來了一些負麵的影響,有些電視編導忽視了電視的特性,隨意將不同門類的藝術作品都往綜藝節目的口袋裏塞,結果許多節目胡亂拚湊在一起,成了既無藝術性也無內涵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