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門檻效應檢驗及門檻值估計
表1結果說明,對於環境規製和技術創新的關係研究都存在門檻效應,其中西部隻存在單門檻效應;全國地區和東部、中部地區都存在雙門檻效應。
2.麵板門檻回歸結果
3.結果分析
(1)在全國、東部和中部,RDL對技術創新都有一個顯著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中部;但是在西部,RDL對西部有個不顯著的負向作用。這說明,在西部,一方麵可能創新型人才的極度缺乏,導致相應人才的攝入也不能對技術創新起到相應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麵也可能是在相應的的技術創新規模(偏小)條件下,創新型人才的投入達到飽和甚至達到過多的程度,才使得RDL對TI未能起到一個相應的促進作用。
(2)對於創新資金投入RDK,隻有在東部起到一個顯著的負向作用,而在全國範圍和中、西部,都沒有顯著的作用。而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GDP),可以發現,無論是從全國範圍來看,還是從各地區看,GDP對於技術創新都有各顯著的促進作用。
(3)而對於本文研究的重點變量環境規製來說,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都存在這門檻效應,其中,全國範圍、中部和東部都存在雙門檻效應,隻有在西部存在單門檻效應。
四、結論及建議
政府環境規製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環境規製水平能夠有效地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針對以上結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以科技教育為基礎,提高人力資本
結果表明,RDL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要大於RDK對技術創新的作用。因此,不斷地提高人力資本水平,不僅可以技術創新型人才的儲備,也能很好地促進技術水平的發展。
2.大力發展經濟,形成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
實證結果可以看出,GDP對於技術創新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隻有保證區域的經濟發展,才能保證相應RDK的投入,使得技術創新活動能夠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
3.以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為前提,實施差異化區域技術創新政策
如東、中部,隻有當產業結構到達一定水平時,環境規製才能促進技術創新。因此應盡快轉變過去較為落後的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且積極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
參考文獻:
[1]張紅鳳,周峰,等.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規製績效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9(3).
[2]約瑟夫·阿羅斯·熊彼特著,葉華譯.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129-211.
[3]約瑟夫·阿羅斯·熊彼特著,葉華譯.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148-149.
[4]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5] Jaffe,A. ,Palmer,K. .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 A panel data study[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7(4):610-619.
[6]Lanjouw, Mody A. Innov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 Policy, 1996, 25(4) : 549-571.
[7]許慶瑞,呂燕,王偉強.中國企業環境技術創新研究[J].中國軟科學,1995(5):16-20.
[8]黃德春,劉誌彪.環境規製與企業自主創新 基於波特假設的企業競爭優勢構建[J].中國工業經濟,2006(3):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