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我們該為社會做點什麼——社會心理學與道德責任(3 / 3)

?親社會行為的培養首先要幫助兒童理解自己的情緒,進而理解別人在相同情境中可能產生的情感。培養兒童親社會行為是成人要及時表示對親社會行為的肯定。在培養親社會行為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移情能力。社會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學家都認為,移情能力是良好道德行為的情感基礎,能理解和體諒別人、能同情別人的痛苦和不幸的孩子,更容易表現出親社會行為。社會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指出在成人培養兒童的移情能力時,應充分利用圖書、故事等具有生動形象的事物或指出當前情景中出現的親社會行為,鼓勵兒童談論他人的情感體驗,引導兒童觀察和讚賞故事及現實情景中周圍成人或同伴的親社會行為的表現,使兒童認識到親社會行為可導致對雙方均有益的後果:接受幫助的人因解決了困難而高興,樂於幫助別人的孩子,有時會受到讚揚,即使沒有表揚他也會感到做好事是令自己很愉快的事。當兒童學會了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他的分享、互助、合作、慷慨、友愛的行為自然而然地會得到增強。社會心理學家指出對他人的困難常常主動表示熱情幫助和關心的父母,和以充滿愛心的情感態度進行說理教育並強調行為動機和行為後果的父母,能使子女越來越善於理解和體諒他人,較多地產生幫助別人的動機和行為。研究還發現常常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的孩子,比在家裏從不盡任何義務的孩子有更多的親社會行為,而僅僅用說教和強製命令的方式指示孩子關心他人的父母無法獲得較好的效果。

人是社會的一個細胞,隻有沉浸在社會中才會實現價值,親社會行為是社會交往過程中人與人維護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對整個社會團隊的發展意義重大,對個體一生的發展意義也十分重大。

為什麼每天很多人起大早去天安門看升旗——國家榮譽

清晨,數以萬計的群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升國旗儀式,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嚴寒酷暑都難掩心中的激動,這是每天天安門廣場前的畫麵。2001年當薩馬蘭奇宣布舉辦的城市為“北京”的那一刻,2008年在鳥巢燈火通明震驚世界的那一刻,五星紅旗在場館內徐徐升起,運動員們熱淚盈眶,中華兒女熱淚盈眶;當神八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我們興奮,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國家榮譽。

當今世界是由國家組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某一個國家的公民,在國際交往中國家通常都是行動的主體。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國家政權是國家的具體化身,也是通常意義上對國家的理解。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機構,在一定的領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在國際關係的理論上,隻要一個國家的獨立地位被其他國家所承認,這個國家便能踏入國際的領域,而這也是證明其自身主權的關鍵。

其實所謂的社會並不等同於國家,我們可以進行這樣一個劃分:社會—政治—國家—政府,國家所處的位置大概就是這樣。通常我們說的祖國與國家的也是有區別的,祖國是一個地域、文化、曆史、宗教,有時是民族及人種概念,帶有豐富的感情色彩;而國家是一個政治權力機構。國家與政府也有區別,一般來說國家大於政府,尤其是國家是主權者的同義詞,而政府是國家權力的執行者。但在國際舞台上,國家的概念比在國內政治中寬泛很多。此時國家是國際法中的主體,是該國範圍內的整個社會的代表,是這個國家全體人民的代表。

一個國家有許多的組成要素,其中之一便是國家領土。所謂領土包括領土、領海、領空。領土是國家的基本要素,並不隻是供人居住的一片土地,它同樣構成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曆史、文化、宗教記憶的一部分,是這個國家的象征,是聯係人民、使他們自我認同及互相認同的紐帶。最理想的領土邊界當然是自然邊界,比如山脈和河流。但在更多情況下,現代國家的邊界是條約邊界。

國家的另一個要素是人民。人民首先是指一個民族,從政治上講則是指所有服從於一個主權權力的人民。它可以是一個民族,也可以包括若幹民族;可以是本國人,即通過血緣關係得到此地位的人,也可以是外國移民,當他們離開自己的國土時,並不失去本國人民的資格。在現代國家中,人民首先是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是一個國家政治權力合法性的唯一來源,是一國的主權者。可以說國家是人民的創造物。在國內政治的領域中,人民更多的是被定義為公民,即有權參加政治事務的人。它超越了人們在經濟地位、文化、職業上的不同,使人們有了一個新的共同身份。

一個國家必須有一個合法的政府,它是一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在國內事務中,政府合法地管理人民,公正地處理人民之間的衝突,以及作為中央權力處理與其他國內法人的關係。政府是一個權力機構,在現代法治國家中,公共權力必須在它製定的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

一個國家的存在與否,不隻是看它的結構體係,更要看這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和國家榮譽感。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性格中的正麵和優秀部分,也是民族道德與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民族精神有兩方麵的內涵,一是相對於民族和民族社會的物質實質存在而言,指稱民族精神存在。民族精神存在包括它現存的精神麵貌,主要表現在人類心理的不同層麵及其積澱之上,因此,它與民族心理的含義是相互溝通的。另一方麵是狹義的民族精神,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會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麵和富於肯定性價值的部分,它是對民族文化中優秀遺產的心理繼承,是民族和民族社會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並具體地蘊涵在民族社會與民族文化曆史的發展過程之中。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具有某種核心價值,成為某種向心力的源泉。民族精神典型的例子就是猶太人,猶太人失去家園幾千年,卻依然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而沒有被其他民族所同化,並且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很多貢獻,這都是因為他們有著非常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這種精神就像一個紐帶使得猶太人永遠有著自己的民族歸屬。一個有民族精神的國家國民才會熱愛自己的國家,才會有國家榮譽感。

郭曰方在《國家榮譽》的報告文學中,塑造了十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光輝形象,讓我們知道,那些有著強烈的國家榮譽感的人,更會成長為國家的榮譽。因為有強烈的國家榮譽感,我們才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和生活,為社會添磚加瓦;因為有強烈的國家榮譽感,我們才會在偉大祖國母親利益受到侵害時挺身而出;因為有著強烈的國家榮譽感,我們為祖國的每一次進步和成功激動不已;因為有著強烈的國家榮譽感,我們才能更加熱愛我們自己,更加熱愛我們的文化,更加熱愛我們的國民,我們才能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