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混戰就此開始
是兄弟就不廢話
解決外敵,然後馬上就開始內部鬥爭,一直以來就是軍事集團的優良傳統之一。很快,公孫瓚和袁紹便相當自覺地對這一傳統展開了極為轟動的響應。
起因無非就是因為利益衝突,分贓不均。關羽對這些並不關心,他隻知道,他現在跟著公孫瓚混,既然在一條道上混那就是兄弟,是兄弟就要拿命去幫,就好像他和劉備張飛早些年那樣。
但是公孫瓚並不是劉備,也不是張飛,他對關羽好並不是因為他拿關羽當兄弟,而是因為關羽對他有用處。出身貴族的公孫瓚,在待人接物上自有一套辦法,他知道對什麼樣的人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關羽這樣的人,就應該表現得掏心挖肺,好像上輩子就是兄弟的那種感覺。
作為一個相對成功的軍閥,不耍些手段是不行的,能走到這一步,除了得到了權力,還有敵人,隻有懂得權謀詭計,才能更長久地生存下去。當然了,這些關羽是無法理解的,一根腸子的他認為公孫大哥就是一個好領導,如春風般親切,如夏雨般滋潤,對自己還有提攜之恩,是應該報答他的。
而與此同時,正兒八經跟關羽拜過把子,磕過頭的大哥劉備卻遭到了他的質疑,原因出在劉備身上。
原來這位大哥自從大戰呂布,被升官之後,就變得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變得不那麼安分了,不斷拉壯丁,還四處和公孫瓚手下的官員搞小團體,這在關羽看來,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接受的。
想當初他們雖然沒有多少錢,但因為擁有一個共同的理想,所以關係很好。他們立誌要為天下百姓著想,為維護社會安定而努力,但是此刻關羽看劉備似乎早就把這個約定給忘到腦後了,他現在一心就想著發展自己的勢力,他一定是想向公孫瓚看齊,或者取代公孫瓚的位置。
劉備在關羽的心中頓時變成了一個壞人,關羽跑去責問劉備,他想要劉備懸崖勒馬,及時回頭。
“公孫將軍接納了我們,給了我們出頭的機會,你為什麼想要取而代之,這樣做未免太不仁義了。”關羽的質問讓劉備沉默,他不知道該對這個一根筋的義弟如何解釋,如何告訴他這是一個沒有仁義的世界。
“你以後就會明白的。”劉備並沒有過多地解釋,他知道隻有時間才能告訴關羽答案。在這個戰亂的時代,誰又不是在利用著誰,實力才是最真實的東西,劉備握緊了拳頭,他需要實力。
關羽是個好人,他有俠義心腸,所以他就理所當然地把所有的人都當兄弟來看,但是他錯了,劉備知道這個世界弱肉強食,公孫瓚如今對他們好隻是因為他們能為公孫集團出力,一旦他們沒有能力或者能力發展起來的時候,公孫瓚一定會殺之而後快。
劉備不想成為軍政集團傾軋的犧牲品,所以他要未雨綢繆。但是這些道理他知道關羽一定不會理解,所以他隻要自己努力就夠了,就算關羽因此而憤恨離開自己,那也沒有辦法,這就是生存,在戰爭中生存的法則就是這樣。
關羽雖然不明白,但他並沒有離開,此刻在他的心裏,劉備雖然在背地裏不斷地進行著自己的小動作,看起來不光明磊落,但是他是關羽的大哥,這一個理由就足夠讓關羽為他鞍前馬後。因為,在關羽的心裏,兄弟二字,情比金堅,無可替代。
大海之所以成為大海,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低。而人心之所以可以包容萬象,也是因為心足夠低。關羽依然選擇站在劉備身後,是因為他選擇了相信,既然大哥說我日後會明白,那就證明他今日所做是有道理的,我相信大哥,所以我依舊支持他,和他站在同一戰線。
盡管關羽的盲目信任似乎顯得他的頭腦過於簡單,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曆史上的偉大和崇高的地位。他不畏艱難和困苦,在劉備最潦倒,最危及的時刻挺身而出,始終保障著他的安危,他是問心無愧地走著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在那個群魔亂舞的年代,他是一個純粹的男人。
做兄弟,有今生沒來世,既然當初選擇了相信,那就永不背棄,這是關羽的心聲,而劉備也用實際行動告訴了關羽,這個世界上,隻有我,才是真正對你好的大哥。
亂世兄弟情!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公孫瓚終於發現,這位草根級別的仁兄想和自己鬧分家。分就分吧,就你那點能耐,離了我還能折騰出啥來。
專心對付袁紹的公孫瓚對劉備的小動作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解決大對頭實際。所以,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劉備一點一點地努力著,竟然也將勢力發展的不錯,而且還在業內打出了一點小名氣。一時之間,大家都知道了平原縣有個叫劉玄德的大耳朵男人,待人客氣,身邊跟倆兄弟,一紅一黑,十分招搖。
名氣一大,麻煩自然也隨之而來了。這日劉備正要睡下,忽然外麵來了一個找他辦事的人,此人名叫太史慈,是來找劉備救人的。
據太史慈說,北海縣的縣令被黃巾軍圍困,敵眾我寡,不得已才不遠千裏來找劉備搬救兵。沒想到自己的名氣竟然傳播得那麼廣泛,劉備一時之間有點飄飄然,既然人家看得起我,那就不能丟臉。
劉備決定派援兵去北海,但是他沒有親自出馬,而是把這個任務委派給了關羽。
大半夜被人從被窩裏揪出來,被告知別睡了,要去打仗去了。關羽直到跨上戰馬的時候,還沒弄清楚他要去打誰。
不過大哥派下的任務不能含糊。於是他帶著三千人馬,由太史慈帶路,連夜趕去了北海,順道還聽了太史慈口述的孔融傳,非常勵誌。
孔融其實大名鼎鼎,不隻在當時,就連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還在學習著孔融讓梨的故事,知道孔融是個謙讓懂禮貌的好孩子,但是,關羽那個時侯,孔融已經長大成人,不再是那個拿最小的梨還樂得屁顛屁顛的小屁孩了。
這時,孔融已經考取了功名,成了國家的公務員,作為孔夫子的第二十代傳人,他打算不辜負祖宗的仁義名號,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做點好事。可是生不逢時,在這個官和民水火不相容的時候,孔融先生一不小心,也被卷入了爭鬥之中,一支殘留的黃巾軍在路過北海的時候,突然發起了進攻。
為了保障城裏百姓的安全,手無縛雞之力的孔大人竟然親自揮劍站上城樓,指揮軍隊抵抗。可惜精神是可嘉的,但是能力是有限的,黃巾軍實在是太猛了,孔融終於還是決定求助外援,而他則是選擇了劉備。
太史慈說他出城求援的時候,幾天沒睡的孔融依然堅守在崗位上,誓死與兵士共進退。關羽聽了之後大為感慨,一介文人都有如此情懷,為國為家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真是值得佩服。“快點走。”他對太史慈說,隻怕再慢點,孔融就該被那群逼急了的黃巾軍踏著屍體過了。
關羽預計得很準確,等他趕到的時候,孔融的確是已經快支持不住了。就在這位仁兄打算和城池共存亡的時候,關羽的從天而降無疑是給了他莫大的心理安慰。
而關羽也非常之神勇,劈裏啪啦就把黃巾軍打散了,解了孔融的圍。孔融要留關羽吃飯,關羽說要著急趕回去不吃了,孔融要送關羽禮物謝謝他的救命之恩,關羽說抬手之勞收禮就太客氣。
看著關羽離去的背影,孔融感慨道:“真是一個忠厚俠義之人啊。”
而關羽也在感慨,如果世間的官員都像孔融這樣,那這個世界應該清平了吧。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清官孔融在幾年後被奸官曹操給一刀砍了,原因就是曹操看上了孔融,逼著孔融去給他當下屬,但是孔融卻是一個不聽話的下屬,在任期間,不斷地給曹操挑刺,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但是孔大人從來都是往曹操的傷疤上捅一刀後再撒把鹽,最後實在忍無可忍的曹操就把孔融給滅了。
這個世界上,注定好人不長命,但是孔融雖然死了,他留給關羽的卻是一生都難以磨滅的財富,屬於精神層麵的。
他讓關羽看到了人性中最為堅韌的一麵,那是對理想、對信念、對執著不懈地追求真理的過程。可以說孔融是他潛移默化的一位老師,用一麵之緣教給了關羽,一個關於真善美在這個醜惡世界上閃光的道理。
總的來說,孔融很命苦,但是他光輝的形象在關羽心中屹立不倒,也算是精神永留存,照耀後來人。
關羽不會想到,他這次的行為劉備日後的發展迎來的巨大的轉機,簡單地說就是從無產階級升級為了中產階級,這是跨越性的邁步。因為關羽對孔融有救命之恩,所以孔融也理所當然要知恩圖報,在孔融的描述下,關羽一幹人等的形象頓時在他的領導陶謙的心目中光輝燦爛起來。於是陶謙認真思量之後,決定將徐州讓給劉備一夥來接管。
這個決定的背後是有著深刻的政治意義的。因為陶謙這時已經病得快要掛了,所以他急於要找一個接班人,至於為什麼要找一個外人則是因為就在前不久,陶謙把曹操給得罪了。
原因就是曹操的爹來陶謙這裏免費旅遊,陶謙自然是好吃好喝的招待著,臨走還派了一支軍隊護送他上路,保障他的安全。但是他沒有想到曹操的爹竟然被這夥見財起意的人給滅口了,然後攜款潛逃。
這個麻煩算惹大發了,曹操可不是那麼好打發了,你把我爹害死,我就害死你全家。於是在如此巨大的心理壓力下,陶謙病倒了,而且眼看著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他為了不讓曹操奪他的地盤,選擇了劉備作為他的接班人,這個選擇一來可以防備曹操的襲擊,二來萬一曹操打過來,槍打出頭鳥,挨打的也是劉備,自己的家人和後代也不會受到牽連。
陶謙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他還沒有明白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但是他這一舉動卻也是給了劉備莫大的機會。得知馬上就要去徐州了,關羽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奮,他對無比興奮的劉備說:“這一去是福是禍還不一定呢。”在關羽看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緊隨其後的往往還有更大的陷阱要你往裏跳。
但是劉備覺得這是最好的選擇,就算是一個陷阱,那也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陷阱,他執意要帶著關羽去徐州,他沒有想到這一趟春風得意的搬遷竟然帶給了關羽日後莫大的麻煩,而關羽也同樣沒有想到,徐州竟然是他折腰之地。
這就是後話了。
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去到徐州後,關羽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安撫民心,調整軍隊,訓練士兵,總之跟之前一樣,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隨著劉備風風火火上任,關羽也隨著而擔心起來,不知道樹大招風,劉備會不會惹出什麼麻煩來。
不幾天麻煩就來了。劉備徐州太守的椅子還沒坐熱,一個老熟人就來了,他就是董卓的幹兒子呂布。
此人是關羽非常不齒的,江湖早就傳出他為了一個女人竟然殺了他的領導兼幹爹,後來被人四處追殺。在這個戰爭的年代,武將總是頻頻造反,原因隻有一個,就是為了大權在握。呂布能為了權力和女人對爹下手,雖然是幹的,但也足以證明了此人的黑心黑肺。
當呂布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跑到劉備跟前時,關羽就覺得他是個禍害,所以,他在得知呂布來了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該殺,張飛和他意見一致。不過,關羽知道劉備經常會因為心軟而犯一些低級錯誤,所以他打算手起刀落,直接讓呂布血濺當場。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呂布竟然作出一個超乎想象的舉動。
劉備還沒說話,呂布就開始做他事先準備好的事情——號啕大哭,用淚水來證明自己的誠意。
看著麵前這位鼻涕眼淚一起流的大哥,劉備手足無措,連忙表示對呂布加盟的歡迎,然後擔保這裏不會有人傷害他的性命,折騰了好一陣,呂布才抹著眼淚出門了。
真是人至賤則無敵。
關羽奉勸劉備,呂布是頭狼。雖然現在他好像沒有危險,但一旦讓他逮到機會,就會亮出他的獠牙。
劉備不以為然,他認為這個社會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呂布選擇跟他合作,是因為看到了他的實力,關羽不再吭聲,但他知道,呂布這個人,絕對不是個善類,果然,很快事實就驗證了他的想法。
呂布動手了,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的人,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是典型的壞人,不翻臉的時候跟綿羊一樣,一旦翻臉六親不認,這樣的人放到社會上是極其危險的,而劉備居然還把他往家裏引。
正巧這個時候,劉備接到了朝廷的聖旨,讓他帶兵去討伐袁術,關羽本來想留在徐州鎮守,他總覺得這一切似乎太過湊巧,但是劉備一定要拉他一起去打袁術,畢竟現在劉家軍的文人還太少,比起文盲張飛來,關羽還算得上是半個參謀,關鍵時候也能出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