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功的演講比演唱會更打動人心(1 / 2)

第四章 成功的演講比演唱會更打動人心

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業的需要,一個不會說話的人,無疑是一個失敗者。

在美國有兩句名言,一句是“同胞們: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另一句是“全世界的公民:不要問美國願為你們做些什麼,而應問我們在一起能為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麼”。

這兩句話皆出自約翰?肯尼迪的就職演說,而這場演說也被評為美國曆史上最受歡迎的就職演說。時至今日,仍有許多美國的電視台把幾十年前的錄像帶拿出來,一遍一遍地播放肯尼迪的這次演說。肯尼迪高大英俊的形象、富有磁性的嗓音、瀟灑自如的動作、慷慨激昂的演說內容都已經成為經典,載入了史冊。

一次演講像一首樂曲,不僅要有動人的旋律,還要有富有詩意的詞,隻有演講內容能夠緊緊地抓住聽眾的心,才會感染聆聽你演講的每一個人。

一項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表明,卓越的領袖人物總是能夠準確地把握自己對於理想、道德、未來的認識和看法,這樣的領袖自然會成為其擁護者的代言人。作為一項重要條件,出眾的演講能力是這些人所必備的。擁有出色口才的人,能將其擁護者的觀念予以準確表達。羅斯福、戴高樂、甘地、基辛格、丘吉爾等政治家們,無一不是以其出眾的演講才能享譽世界。羅斯福的“爐邊談話”,讓美國人萬眾一心、眾誌成城;而戴高樂的“救國演講”則讓許多法國的高級將領甘心投身於他的麾下,接受指揮,同心協力,光複法國。

事實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許多美好藍圖和完美規劃,往往並非是領導者的獨創,而是集體的智慧和思想的結晶。作為卓越的領導者,往往能夠以自己出色的口才為工具,吸引並感染其擁護者,使他們願意貢獻出自己的所有能量。當然也有這樣一些領導,平日裏言語不多,可是一到會場,便如脫胎換骨一般,立即進入角色,不但言語犀利,切中要害,而且能夠利用敏捷的思維、幽默的語言,活躍現場,使整個團隊為之一振,爆發出巨大的精神能量。一位企業家說:“倘若不能清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又怎麼可能讓別人相信你的遠大理想呢?”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場景:開會的時候,領導在上麵鏗鏘有力地發言,底下的人卻是千姿百態,有人打瞌睡、有人玩手機,還有人交頭接耳。有時候,領導會刻意提醒,但是沒過多久一切又恢複了原來的樣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聽眾自身的素質是要思考的一個方麵,但是講話者講話的內容和方式是否打動人心同樣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