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動作就像是天氣,沒人提醒卻人人關注
優雅不是要傳達低調,而是要抵達一個非常精華的層麵。
人的語言常常會受到環境和對象的製約,而不能夠清晰明確地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想法,而身體的一些小動作往往是人習慣性或者下意識做出的,它並不像有聲語言那樣具體,但這種“沉默的語言”往往比有聲語言更能顯露出一個人的氣質和心理,反映一個人的形象。
因此,要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就不能忽視交往過程中的小動作。如果這些小動作運用不當,不僅會向別人透露出自己的內心秘密,還有可能損害自己的形象,得不償失。
以政治家為例,他們是一些重大場合的常客,所以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舉止進行“包裝”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心理學家在看過幾位國際知名政要公開活動的錄像後,得出結論:雖然政治家都是“形象設計師”,但是從他們的小動作中還是可以探知一些深層的情緒和想法。例如2001年9月11日,布什得知世貿大廈等重要建築物遭到恐怖襲擊的消息時,做出了一個小動作——他抿嘴咬住了自己的唇。一個人麵對突發事件或感到不知所措時,往往會咬嘴唇,可見布什當時的內心情緒。
尼克鬆深陷“水門事件”的時候,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麵對電視鏡頭,時而摸自己的臉頰,時而摸自己的下巴。之前尼克鬆從沒在電視鏡頭前出現過這些小動作,所以心理學家認為不管尼克鬆如何狡辯,這件事肯定與他脫不了幹係。
一次,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接受一位以言辭犀利著稱的主持人的采訪,采訪過程中他時而擺弄自己的左手小指,時而撫摸胃部。在心理學家看來,撫摸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表現,目的是為了掩蓋自己不安的內心。想必這位能言善辯的主持人問了什麼令布萊爾難以回答的問題,所以布萊爾才會以“撫摸”的方式來安慰自己,同時掩飾內心的不安。
當人在高度緊張、恐懼的狀態下時,會有一些下意識的舉動,除了撫摸自己的身體,還有隨手拿起臨近的物品把玩或者將兩隻手互相交錯在一起等小動作,這些身體語言是內心緊張不安的表現。所以,在麵試或者需要公開講話的時候,一定不要出現類似的小動作,避免讓這些小動作暴露自己內心的緊張、不安,給人留下膽小、害怕在人前講話的印象。
還有一些動作雖然不會暴露人的內心,卻能夠表現出一個人的修養、品行。最典型的便是在人麵前抖腿抖腳、摳鼻揉眼,等等,這些舉動不僅是一個人缺乏社交經驗的表現,還是一種沒有禮貌、缺少修養的表現。
有的小動作如果使用得當,再配合上一些禮貌用語,則可以獲得不一樣的效果。比如在得到別人幫助後,禮貌地說出“謝謝”時,如果頭部輕輕一點,目光真誠地注視著對方,那麼他一定會為這份真誠而感動;當一個人進入或走出某個公共場所時,臨出門前轉身幫助後麵的人扶一下即將關閉的門,那麼後麵的人一定會為他這個紳士的舉動說一聲“謝謝”。
其實,贏得形象上的高分就是這麼簡單,關鍵要看能不能在生活裏進行細致入微地觀察和體會,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去其糟粕以示警鳴。將小動作與談吐、體態、儀容儀表、環境結合起來,創造形象的整體效應,那麼我們就朝著上流社會的紳士邁進了一大步。
【總統修型課】如何避免消極的身體語言,增加積極的身體語言
1.在談話中,讓自己的目光始終保持在對方麵部的位置,並且盡量避免身體上的小動作,這樣對方便能深刻地感受到你的尊重和認可。
2.坐著談話的時候切忌抖動雙腿,這樣會透露你緊張不安的心情,看起來手足無措。昂首挺胸、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坐著交流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