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讓女兒吃容易過敏的東西沒錯,爸爸想給燦燦最好的愛,也沒錯,錯的是我們的交流方式。但麵對最親的人,我們往往會肆無忌憚,因為知道他們永遠不會真心計較。就像爸爸一樣,臨走前,還不忘熬好大骨湯放在冰箱裏,叮囑媽媽記得給我喝,說我產後身子弱,需要補鈣。

欺負我閨女,姥爺要打屁股的

沒有了爸爸的家裏,空了很多,晚飯得我和老公回去再做,因為媽媽一個人帶燦燦就累得夠嗆;早上起來,再也沒有了香噴噴的豆漿或米糊,因為我夜裏要帶孩子,有高血壓的媽媽和經常加班的老公需要休息;屋裏的玩具散亂地堆在地上,因為沒有爸爸搭把手,媽媽無暇顧及衛生情況……我的生活,變得一地雞毛。

拿起手機,撥了幾次老家的電話。爸爸要麼不接,要麼拿起來就掛掉。爸爸是傷心了,一門心思疼閨女和外孫女,卻因為一點兒失誤就被一通數落。

我想發短信求饒,但好幾次都編輯好又刪掉。跟爸爸說對不起,太過生硬。

在公司吃午飯時,和同事說了家裏的事。同事沒直接勸慰,而是問了句:“你有沒有注意到,如果在父母家,咱們怎麼和他們吵都沒事;而一旦父母和我們同住,他們就會變得敏感多疑,稍有爭執就覺得自己寄人籬下,受盡委屈。”

還真是這個理兒。剛結婚時,跟老公一起回婆婆家,我不也因為婆婆說了句“衣服收好記得疊上,不然屋裏太亂”而介懷良久嗎?爸爸媽媽也不止一次表示,他們隻是暫住在女兒女婿家,燦燦上了幼兒園,他們就回自己家。相反,就算我結婚了,依然覺得父母家是自己家。這種“主”與“客”的心理,如果考慮不周,會出現很多問題。

同事說:“想和老人和平共處,你就記住4個字:‘難得糊塗’。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別較勁,遇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不要覺得這是你的家,一切就該聽你的。”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打算晚上回去,正式和爸爸道個歉。

那天因為出外勤,我回家比往常早了點兒,到家也沒敲門,拿鑰匙直接開了門。

書房的門虛掩著,我躡手躡腳走過去,看到媽媽正抱著燦燦跟爸爸視頻。爸爸手裏拿著一件公主裙,聲音通過網絡清晰地傳了過來:“燦燦,叫姥爺,想姥爺了就叫啊!看姥爺給你買的新裙子,好不好看?過幾天姥爺回去就給你穿上。還有啊,燦燦一定要聽話,夜裏別鬧騰,你媽媽白天上班很累了,別給她添亂,你要是敢欺負我閨女,姥爺可是要打屁股的……他媽,慧慧要是實在太累,你夜裏也起來幫她哄哄孩子。”

瞬間,我紅了眼圈,趕緊躲到廚房擦幹眼淚,又去離家最近的超市買了爸爸最愛吃的海蝦和大肘子——是時候請爸爸回來了。

晚上,我用媽媽的手機撥通了爸爸的電話,未等他出聲,我的眼淚就來了:“爸,你不在,我都快累死了……”

一聽我哭,爸爸的聲音也有些哽咽:“傻閨女,哭什麼啊,都多大了,還跟小孩子一樣。我票都買好了,後天下午就到北京。給你買了一大箱紅腸,開心吧?”

一場戰爭,就這樣甜蜜落幕。

不能讓我閨女難過

在火車站接到爸爸,他心情格外好,話也多起來,嘮叨著在哈爾濱過得怎麼不開心,做夢都是燦燦在哭。有時候打著牌,聽到小孩兒哭,他也覺得是燦燦在鬧脾氣……回到家,燦燦見到姥爺張開雙手鬧著要抱,興奮地哇哇直叫。爸爸一手抱著她,一手把東西從大包小包裏拿出來。我注意到,這次他把存折、房產證甚至他和媽媽的結婚證都拿了過來。他一邊收拾一邊跟燦燦嘮叨:“小燦燦,姥爺把花和狗狗都送給隔壁的孫爺爺了,哈爾濱再也沒姥爺的念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