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司馬尚,五千趙軍沒了主心骨,韓闖很自然的以聯軍副元帥的身份將他們暫時接管,叔侄倆一合計,決定向姬傑投降。
一炷香剛好燒完。
對於投降的人,姬傑打心眼兒裏看不起,不過能做出投降的決定,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咱還得敬佩人家不是。
“恭喜兩位將軍能審時度勢!”姬傑笑嘻嘻的跟他們二人說:“命令你們的士兵放下武器,就在這裏安營紮寨吧,我會負責你們的食物和飲水,希望你們的大王能快一些和我達成何談協議,到時候你們就恢複自由了!”
食物和淡水當然不是白給的,最終還得韓王埋單。
韓闖和韓睢十分不情願的命令士兵們交出武器,還有那五萬石糧草。
姬傑這生意做的值,拿了他們的糧草然後再高價賣給他們,這就叫無本也萬利。
叔侄倆宣布投降的時候,正好是李牧撤兵的時候,他在昭城前扔下數千將士的屍體,灰溜溜的返回大營。
姬傑派出前往韓國的使者,卻始終沒有通知李牧,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離間韓國和趙國隻見的關係。
韓王獲悉己方軍隊被圍困在三折穀,而李牧手裏還有兩萬多人卻不肯發兵來救,隻因為被圍的多是韓國將士,最後韓闖無奈之下隻能向姬傑投降。
這些消息是姬傑讓人散布的,韓王得知這些之後,李牧才知道。
麵對韓國送來的斥責文書,李牧覺得冤枉極了。司馬尚更冤,上麵說他帶著兩萬人馬先是不敢與姬傑一戰,隻帶了五千人前去救援,被圍之後獨自帶著貼身護衛逃生,不管其他人的死活。
從一開始,李牧就把姬傑看做強勁的對手,他清楚拿下昭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卻沒有想到最終非但沒有獲得勝利,還落的個如此下場。
這還不算,不明內情的趙王也來書斥責,別人說就算了,怎麼連自己人也這麼認為,他哭笑不得。
“元帥,咱們怎麼辦?”司馬尚小心翼翼問道。
李牧苦笑著說:“能怎麼辦,隻能把事情的真實情況向韓王和趙王詳細陳述,不管怎麼說我是聯軍的主帥,打了敗仗逃脫不了幹係,要殺要刮隨他們便吧!”
為了兩萬五千將士不再受苦,韓王不得不低下他那高傲的頭,派出使者於姬傑進行和談。
趙王也很無奈的選擇了和談,因為姬傑放出了狠話,除非趙王願意坐下來好好談談,否則他會派人吃掉剩餘的聯軍。
對於這個貪財無能的老丈人,算是給足了他麵子。
呂不韋那麼精明的人在姬傑麵前都隻能甘拜下風,更別說其他人了,姬傑先是獅子大張口,狠狠的敲了韓國一筆,然後又用手段宰了他們一刀,幾十萬輛黃燦燦的金錠在韓國人通紅的目光下運進了昭城。
至於趙國的五千俘虜,全部無條件釋放,算是沒送聘禮的補償吧!不過條件是,必須和大周簽訂一個五年之內互不侵犯的國書,韓國也一樣。
為什麼不簽的長一些,姬傑不怕趙國和韓國反悔,他怕時間太長了自己忍不住會將其撕毀。
五年,足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