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見到鋼鐵公司的主管之後,立刻遞上一份裝在牛皮紙袋中的已經打印好的資料,非常詳細地介紹自己,包括教育背景、籍貫、嗜好、經曆等個人資料,還附有一張近照及一份谘詢人的名單。
在一個月的試用期裏,伯格積極地投入公司的工作中,經常主動地為這位主管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而且主動地要求一些任務。一個月後,他不僅得到了這份工作,而且由於他的出色表現,公司還給他補發了第一個月的工資。從第二個月起,他拿到了一份比那些和他同時進公司的同事高1/4的薪水。
無論做什麼樣的工作,工作程序煩瑣複雜也好,簡單易行也好,都需要我們保持正確的工作態度,認真、敬業、勤奮,這些品質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不會過時。
積極的態度是企業前進的助推器
員工的態度決定他的工作表現,而優秀與卓越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並能推動企業的良性發展。
企業如同一棵參天大樹,如何生長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供給養料。但是那些態度不良的員工就是企業裏的蛀蟲,如果不及時“除害”,恐怕真的會發生“蚍蜉撼大樹”的事情。
張明是通訊部新來的主管,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多年的從業經曆,以及在工作上所顯露出來的過人才華,使她很快就成為公司的明星人物。然而過了不久,大家發現:
他的手機總是叮叮作響,仿佛有接不完的私人電話,和下屬的談話也老是被這樣的電話打斷。時間長了,同事們都頗有微詞。
部門例會,他遲到了,不是像其他人那樣謹慎地點頭致歉,而是旁若無人地走進會議室,依然嚼著口香糖;當其他同事發言時,他不是懶洋洋地靠在椅背上,就是拿著筆在紙上塗鴉。
張明在項目決策上很難聽取其他人的意見。同事們也承認大多數時候他提出的方案是相當有創意的,但他對於其他方案所流露出來的不屑一顧的態度,卻怎麼也讓人難以接受。
幾個月後,通訊部經理調到其他部門,通訊部經理一職虛位以待。張明認為自己自然是首選。但結果,他落選了。在討論這一職位的人選時,總經理認為張明“恃才自傲,難與他人合作,難以勝任經理一職”。
是的,張明確實已經具備了過人的才能,但他在工作態度上卻出了問題。張明式的人物很難給公司帶來活力與動力,他自己在公司也很難獲得更大的發展。
企業需要的是那種既有才能,又有良好的態度,並且能夠適應企業需求的人。黃克勤就是這樣一位很受企業歡迎的員工。他不但用卓越的態度塑造了良好的職業形象,而且還帶動了部門甚至整個企業的發展。
黃克勤是貿易部的經理,公司的大忙人,不論是出貨進貨的細節,還是與國內外客戶的接觸,他都認真對待,毫不含糊。對於本部門的內部事務也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如果發現同事工作上遇到了什麼難題,或是因情緒波動而影響工作,他都會耐心地詢問,並積極地解決問題。在他的帶領下,貿易部每年的業績都是全公司最好的。
黃克勤要求自己用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一份工作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貿易部甚至公司都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事實上,這一切都在悄然進行著,在擴大公司發展空間的同時,他也為自己開創了更廣闊的平台。
在企業這棵大樹上,我們就像樹上的枝丫。隻有企業繁榮了,才有我們的枝葉繁茂。我們與企業的關係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同榮辱、共存亡。所以,我們應時時刻刻對自己嚴格要求,用最卓越的態度麵對工作、麵對企業,用自己的責任與努力推動企業的發展。
有一位行銷主管,他在接受培訓後,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製定了一個特殊的目標——獲獎。要想做到這一點,他至少要在1周內銷出100份保單。
到了那一周星期五的晚上,他已經成功地銷售了80份保單,離目標還差20份。於是,他下定決心:什麼也不能阻止我達到目標,隻要我相信心中設定的目標,我就能用積極的心態去獲得它。雖然他那一組的另一位銷售人員在星期五就結束了一周的工作,他卻在星期六的早晨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到了下午3點鍾,他還沒有做成任何一筆買賣。在培訓期間他曾受過這樣的教育:交易可能發生在銷售員的態度而非在銷售員的希望上。這時,他記起了卡耐基先生的激勵警句,滿懷信心地把它重複了5次——“我覺得我健康,我覺得我很愉快,我覺得我會大有所為!”大約在那天下午5點鍾,他做成了3筆生意,這時離他的目標還差17份。
他繼續努力,在那天結束前,終於做成了20筆生意,達到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並獲得了獎勵。
在職場上,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職業態度。一位出色的職業經理說,一個人獲得成功的60%取決於其職業態度,30%決定於其職業技能,而10%是靠運氣。好的技能和運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職業態度作為支撐,成功的機會勢必很少。
在IBM公司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情:在一間黑屋裏坐著許多互不相識的員工,突然開燈後,IBM的員工能準確地認出自己公司的人。因為IBM的人腦門上都隱藏著一個藍色標簽。有人這樣描述IBM的員工:“對工作充滿了自豪感,有一種脫離優越感、盛氣淩人、自以為是和傲慢無禮的自信。這種自信透露出的是熱情與樂觀,這種情緒不僅會感染其他人,也會使與之交往的人產生一種信賴。”這種人才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一個公司的成敗,與這部分員工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係。
卓越態度締造雙贏局麵
現代社會是一個極其注重雙贏的社會,而作為企業大家庭中的一員,與企業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僅僅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雙贏的關係。作為一個員工,若能擁有自己對工作的激情與熱愛,並將這份激情融入工作之中,拋開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誠和責任,將身心徹底融入公司,盡職盡責,處處為公司著想,與公司同舟共濟,那麼,任何一個老板都會將之視為公司的支柱,並給予他更大的發展空間。
曾經有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孩,跑到摩天大樓的工地向一位建築承包商請教:“我該怎麼做,長大後會跟你一樣有錢?”
這位建築承包商看了小男孩一眼,回答說:“我先給你講一個三個掘溝人的故事。一個拄著鏟子說,他將來一定要做老板;第二個抱怨工作時間長,報酬低;第三個隻是低頭挖溝。過了許多年,第一個仍在拄著鏟子;第二個虛報工傷,找到借口退休;第三個則成了那家公司的老板。你明白這個故事的寓意嗎?小夥子,去買件紅襯衫,然後埋頭苦幹。”
小男孩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隻好再請他說明。承包商指著那批正在腳手架上工作的建築工人,對男孩說:“看到他們了嗎?這些人全都是我的工人。我無法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甚至有些人,根本連臉孔都沒印象。但是,你仔細瞧他們之中,隻有那邊那個曬得紅紅的人,穿一件紅色衣服。我很快就注意到,他似乎比別人更賣力,幹得更起勁。他每天總是比其他的人早一點上工。工作時也比較拚命。而下工的時候,他總是最後一個下班。就因為他那件紅襯衫,使他在這群工人中間特別突出。我現在就要過去找他,派他當我的監工。從今天開始,我相信他會更賣命,說不定很快就會成為我的副手。
“小家夥,我也是這樣爬上來的。我非常賣力地工作,表現得比所有人更好。如果當初我跟大家一樣穿上藍色的工人服,那麼就很可能沒有人會注意到我的表現了。所以,我天天穿條紋襯衫,同時加倍努力。不久,我就出頭了。老板注意到我,升我當工頭。後來我存夠
了錢,終於自己當了老板。”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美國成功學大師史帝芬·柯維指出:“人們都希望獲得成功,都在探索成功的奧秘,其實,這應該比你想象中要簡單。因為,我發現那些成功的人們,無論是奧運場上的運動員、商業界總經理、政府領導人還是其他成功人士,他們和普通人中間有著一條明顯的界線,我稱其為成功者的邊界。這個邊界並非標示特殊環境或具有高智商,也不是高等教育或天賦異稟的歸類,更不是靠時來運轉。成功的關鍵,我認為是態度。”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迫切希望自己能成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員工,成為老板最欣賞的得力幹將,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隻要你擁有卓越的態度。
推銷員戴爾做了一年半的業務,看到許多比他後進公司的人都晉升了職位,而且薪水也比他高許多,他百思不得其解。想想自己來了這麼長時間,客戶也沒少聯係,薪水也還湊合自己開支,可就是沒有大的訂單讓他在業務上有所起色。
有一天,戴爾像往常一樣下班就打開電視看起來,突然有一個名為“如何使生命增值”的專家專題采訪的欄目引起了他的關注。
心理學專家回答記者說:“我們無法控製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完全可以把握生命的深度!其實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十倍以上的力量。要使生命增值,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職業領域中擁有卓越的態度!”
戴爾聽完這段話後,深受啟發,他立即關掉電視,拿出紙和筆,嚴格地製定了半年內的工作計劃,並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兩個月後,戴爾的業績大增;9個月後,他已為公司賺取了2500萬美元的利潤;年底,他理所當然地當上了公司的銷售總監。
如今戴爾已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每次培訓員工時,都不忘說:“我相信你們會一天比一天更優秀,隻要你們擁有卓越的態度!”於是員工信心倍增,公司的利潤也飛速遞增。
戴爾的事例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卓越的態度是獲得佳績的基礎,也是每個人改變自己命運的基本要素。
追求卓越,取得成功是每個人生命中的渴望。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卓越始終是我們持久的動力和永恒的目標。
職業人士想在職業領域中大顯身手、功成名就,就需要堅持不懈地用卓越的態度指導自己的行動!
有位叫陳剛的員工,老板派他到英國的一家分公司收拾殘局。那家分公司連年虧損,老板想把那裏的員工全部裁掉,並把公司的貨物運回來。雖然老板叫他去的使命是把公司關掉,但他改變了老板的目標,讓這家分公司東山再起。
事後,老板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任命他為這家分公司的總經理。一次老板問他:“你當初怎麼就有魄力讓公司東山再起呢?”陳剛笑了笑,說:“老板,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我當時內心有股激情讓我不得不那樣做。”
陳剛在卓越態度的指引下不僅僅為自己的職業前途贏得了一個成功的機會,更是為該企業創造了一個發展的機會。由此可見,卓越的工作態度對於一個企業和一個員工而言有多麼重要,一個卓越的員工將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而一個卓越的企業將為員工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空間,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公司是每位員工的合夥人,公司的發展與興旺也需要每一位員工的努力,因此,我們隨時都應該用一種卓越的態度把工作當做事業來對待,用激情來點燃夢想,以實現自己與企業的雙贏。
卓越的態度不但能夠獲得自己與企業的雙贏,還能在工作中取得與同事的雙贏。
江儀在競爭記者部主任一職時敗給了競爭對手蘇樂,心裏很不是滋味。她擔心自己以後沒有好日子過,就想調離記者部去做專職編輯,可是又不甘心放棄風雲浪尖般的記者生涯。正在猶豫不決之間,忽然得到一項重要任務:負責一個重大選題的采訪,並被任命為首席記者。
這就是記者部主任蘇樂對待同事兼競爭對手的策略。“如果我不任命她為首席記者,不委以重任,部門裏就會形成以她和我為中心的兩個幫派。有了這樣一個對峙的小團體,工作還怎麼展開?我的目標就是讓部門做得更出色,取得更大的成績,而不是打擊我的對手。隻有讓我這個部門的人同心協力,我才能做得更好,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所以我盡量對江儀委以重任,給她一些重大且富有挑戰性的采訪任務,讓她有受到器重的感覺。何況她還是部裏最有實力的記者,工作能力很強,又有威望,處理得好,會成為我最得力的助手。”
果然,江儀很快就對蘇樂心服口服,忠心輔助蘇樂,辦公室裏的向心力也大大增強。蘇樂因此進入了事業上如魚得水的空間。
其實辦公室同事間本來就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若換個角度想,以健康的心態看待競爭關係,當同事能力愈來愈強,等於是在無形中促使你提升實力。
器量狹小、排擠同事的人,一定也會遭到其他人的排擠。把同事當作阻擋前途的障礙,一定難以在辦公室立足。對於在辦公室裏跟自己有競爭關係的人,不妨試著去讚美他,或者請他幫一個小忙,往往可以化解彼此之間的敵意。在職場上,減少一個敵人的價值,遠遠勝過增加一個朋友。
更卓越的態度是,將注意力放在挑戰更高的目標上,真正的敵人永遠等在你視線以外的地方伏擊,何不把內部競爭的力氣省下來向外發展?
卓越的態度給員工帶來的益處很多,簡單說來,有以下幾種:
第一,保證了工作質量;
第二,業績突出,受到重視;
第三,有機會承擔大任,得到更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台;
第四,由上麵種種而帶來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而員工的卓越態度將為企業帶來更多、更大的益處:
第一,員工的卓越態度讓產品、服務趨於“零缺陷”;
第二,加強了團隊的凝聚力,鼓舞士氣;
第三,創造高效益,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
第四,對外則因為員工的形象佳而獲得美譽。
當然,雙贏的結果並不止以上幾種,也沒有如此明顯的界限,也許兩者是相互融合的,在員工得到收益的同時,企業的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企業獲得高速發展的同時,員工的個人價值將得到更充分的展現。
相信態度的神奇力量,讓它積極的一麵引領我們與公司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本章要義
·態度是一種力量,它可以激發人體內在的潛能,給人生帶來無法想象的震驚。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價值。
·有誌飄過四海,無誌寸步難行。我們應為自己謀劃得長遠一點,不能安於現狀。
·善待壓力,它可以變成促使我們前進的動力。
·隻有正確地態度才能讓你的能力與才華得到施展。
·讓自己的卓越態度成為企業的助推器。
·卓越的工作態度可以為個人與企業締造雙贏的局麵。
心得體會
讀了本章內容,你有何感想和體會?不妨把它們寫下來:
後 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豔紅、柳絮恒、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豔傑、陸曉飛、趙廣娜、徐春豔、王非庶、李秀敏、王傑、張保文、李亞莉、何瑞欣、杜莉萍、李衛平、李敏、梁素娟、許慶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楊婧、王娟娟、張豔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傑、武敬敏、甘豔河、閻妍妍、楊英、羅婷婷、李良婷、上官紫薇、楊豔利、於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張乃奎、王源、楊巍、劉瑞杭、劉紅強。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
聯係人:邢先生
聯係電話:010-8286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