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是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一種態度,一個懂得事事都認真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許會是一個平凡的人,但絕對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將因為他的認真而變得豐滿而充實。他的人生沒有虛度,而且在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中賦予了巨大的意義。
忙得快樂,樂得歡喜
智慧禪鑰
我們所處的環境,無論好壞,都像是火宅一樣,充滿各種躁動的情緒和難測的危險。所以《法華經》中有這樣一句偈語:“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聖嚴法師說,三界都是水深火熱的環境,而工作中需要處理的煩惱尤其多。然而,一切境界,出於心造,源於心受,心境煩惱,便處於火宅之中,心境清涼,便生於佛國淨土。所以,人心安定,環境即太平,便見世外桃源,工作中的忙碌便為歡喜。
禪林雅苑
忙碌是一種生活狀態,但不應該成為心靈的常態。若隻能從忙碌中體會到煩惱與紛擾,便很難體驗到遊刃有餘、自由灑脫的心境。
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保持一種平常心,將忙碌的勞累與不快沉澱到心底,並用歲月將其風幹成一種曾經奮鬥的記憶,才是在工作中獲得快樂的方法。
古代,一位官員每天忙忙碌碌,不得清閑,時間久了,他心中漸生了很多煩惱,對工作也倦怠起來。苦惱無處排解,他便來到一位禪師的法堂。
禪師靜靜聽完了此人的傾訴,將他帶入自己的禪房之中,禪房的桌上放著一瓶水。
禪師微笑著說:“你看這隻花瓶,它已經放置在這裏許久了。雖然它每天都被放在同一個位置,但是瓶中的鮮花每天都在更換,它必須以同樣的狀態將水分與養料供給,這是一種不動聲色的靜態的忙碌。在這裏,幾乎每天都有塵埃灰燼落在花瓶裏麵,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這是何故嗎?”
此人思索良久,仿佛要將花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澱到瓶底了。”
禪師點點頭:“世間煩惱之事數之不盡,有些煩惱越想排解越揮之不去,那就索性淡然處之。就像瓶中的水,如果你厭惡地搖它,會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如果你願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澱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並未因此受到汙染,反而更加純淨了。”官員恍然大悟。
保持瓶中水的靜止,也是保持自己內心的安定。保持一顆平常心,和其光,同其塵,愈深邃愈安靜。
職場中的人,應該養成一種如水的心態,容納萬物,也容納自我的煩惱。水至柔而有骨,執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齊心合力,激濁揚清,義無反顧;靈活處世,不拘泥於形式,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因器而變,因機而動,生機無限;清澈透明,潔身自好,纖塵不染;一視同仁,不平則鳴;潤澤萬物,有容乃大,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
人生在世,若能將水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可謂完人,正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獲得歡喜,否則,便會因為忙碌而失去發掘幸福的心情。
有個後生從家裏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禪院裏的老禪者。
來到禪院後,後生與老禪者一邊品茶,一邊閑談,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答道。
後生聽到老禪者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老禪者見狀,問:“什麼使你這樣驚訝啊?”。
“不,老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怎麼知道的呢?”
後生說:“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一下就答對了。”
老禪者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想想我們自己,其實也是被一根無形的繩子牽著,像老牛一樣圍著樹幹團團轉,總解脫不了。我們的處境又比老牛好到哪兒去呢?
為了錢,我們東西南北團團轉;為了權,我們上下左右轉團團;為了欲,我們上上下下奔竄;為了名,我們日日夜夜竄奔。名是繩,利是繩,欲是繩,塵世的誘惑與牽掛都是繩。人生三千煩惱絲,斬斷才能自在啊!
對活在忙碌緊張、名利纏繞的現代社會的我們而言,在肩上的重擔,在心上的壓力,將我們纏繞其中,密不透風,與快樂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在忙碌的工作中,放下心中的煩惱,放下心中的欲望,便會得到一雙跨越懸崖,朝著晴朗的快樂天宇自由飛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