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企業落實工作實用指南?(1 / 3)

附錄二 企業落實工作實用指南

落實企業製度的幾個步驟

企業製度是落實工作的保障。落實企業製度需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1製定簡潔的、具有可執行性的製度,製度中配套合理的獎懲措施。

2設定合理的監督機製,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查。

3在員工培訓過程中進行企業製度的學習。

4抓典型進行全麵教育。

5與違反製度的成員溝通交流,解決其切實的困難。

6對企業成員的行為改善情況進行記錄,適時進行總結。

7根據企業發展狀況的轉變對企業製度進行改進和完善。

“活力曲線”理論的應用

傑克?韋爾奇的“活力曲線”理論是一種激勵機製,在企業中應用時應把握好下麵幾點:

1末位淘汰的比例確定。GE的標準是10%。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如5%,3%,2%。無論比例是多少,目標都是“去粗存精”。

2優、良、差的比例確定。此比例亦隨企業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變動。

3設定合理的考核標準。為了使績效考評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應該在對崗位的工作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管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對考評內容進行分類。比如將考評內容劃分為“重要任務”考評、“日常工作”考評和“工作態度”考評三個方麵,並將考評內容進行量化。

4對於管理人員,還應該根據公司領導(高層)、部門領導(中層)和主管(基層)三級分別做不同要求。比如,在對各層管理者上述三層次素質的考查中,不但具體的要求應該不同,而且在三層次中的側重點和分數比例也應不同。再者,在對各層幹部能力結構的要求中,側重點應有所不同。如對高層領導幹部要特別注重其思想能力、協調能力,對中層幹部應強調其具體操作技能,而其思想能力、協調能力、技術能力則應大體均衡。從實踐來看,對於高層,應是50∶10∶10;對於中層,應是30∶40∶30;對於基層,則是10∶30∶60。另外,在對幹部管理能力的考察中,高層幹部的計劃能力應占25%,組織能力應占20%,用人能力占30%,指揮能力占10%,控製能力占15%;中層幹部的這個比例分配應該是20%,15%,20%,35%,10%;基層幹部則是:15%,10%,15%,55%,5%。同時,對高、中、基層幹部,這五個方麵管理能力所要求的具體內容也應不同。

對於普通員工,特別是對於業務人員的素質考核,則主要考查其工作素質、操作能力,兼顧對其管理潛力的考查,為其上升留下空間。

5嚴格按照考評結果進行決策。要保證優秀人才得到相應的獎勵,考評差的人員受到警示。

6考評結束後進行總結,樹立優秀的榜樣,號召企業人員向其學習,激發企業積極向上的活力。

提高落實效能的幾個工具

1工作計劃表

(1)把工作分類。按照輕重緩急的程度,我們遇到的事情可以分為以下四個象限,即重要且緊急的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如下圖所示: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諸如應付難纏的客戶、準時完成工作、住院開刀,等等。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參加培訓、向上級提出問題處理的建議,等等。

第三象限屬於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既然不重要也不緊急,那就不值得花時間在這個象限。

第四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表麵看似第一象限,因為迫切的呼聲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電話、會議、突來訪客都屬於這一類。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這個裏麵打轉,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隻是在第四象限徘徊。

(2)簡化工作關係。如果工作比較複雜,那麼最好花時間畫一份簡單的工作流程圖,也叫網絡圖。網絡圖可以顯示完成工作的順序,指明哪項工作對時間要求最嚴格。如果有一個單項任務必須在所有其他任務開始之前進行,網絡圖會提示這一點,並促使你盡早開始這項任務。仔細研究網絡圖的邏輯結構,看一下是否能簡化流程以加快工作進程。

(3)合理推進你的計劃。再完美的計劃如果不執行都隻能是泡影。一旦你作出了最終的決策,就要集中精力製訂相應的實施方案,使自己朝著既定的目標穩步推進。

2信息過濾器

過濾掉無用的信息,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任務上,如下圖所示:

3合理決策

在這裏我們主要介紹“VSAFE”快速決策法和科學決策法這兩種比較常見的決策方法。 

(1)VSAFE快速決策法。如果你必須及時、快速地作出決策,你可以采用快速決策的VSAFE法。為此,你要快速評估每種方案的實際效果,以及它們將怎樣影響主要工作的測評標準。另外,你要考慮方案的適用性和是否容易被別人接受。最後,考察方案的可行性和長期性。 

價值(Valuable) :考察方案對目標的貢獻

合適(Suitable) :考察方案是否與策略吻合

認可(Acceptable):考察方案是否確實可接受

可行(Feasible) :考察方案是否成功

持久(Eternal) :考察方案是否符合長期利益

例如,這個月,老總給你下達一道命令:讓你這個月完成銷售額10萬元。收到這條指令後,你一邊拚命與舊客戶聯係訂單,一邊努力發展新的客戶。但是選擇哪種新客戶卻成為你前進路上的“攔路虎”。那麼讓我們依據“VSAFE快速決策法”來幫助你迅速選擇新的客戶。 

選擇新的客戶:

標準:需要考慮的因素。

價值:能否增加本月的銷售額。

合適:是否符合你建立商業夥伴的全麵商業戰略。

認可:該客戶是否已經被認可而且同行的公司已經接受該客戶。

可行:向該客戶供貨是否方便。

持久:是否有必要根據本公司的產品做進一步的調整。 

當然,如果你不能從“VSAFE快速決策法”五個標準中獲得正麵的答案,就應當盡快製訂一個方案或者修改現行的方案。 

(2)科學決策法。所謂科學決策法,就是指通過對存在決策問題的分析選擇最佳方案,將之化為行動,以取得高效益或最低風險的結果的過程。 

科學決策法主要有下麵4個實驗階段:對各種備選方案分析、找出最佳決策方案、將該決策付諸行動、信息反饋。 

對於這一問題,可用決策問題四分圖加以解決。如下圖: 

根據這個圖,我們進行分析: 

①對於象限I類的問題,意味著這類問題與個人、工作群體利益關係不大,即質量維度與認可維度都很低。對此類問題,根本不必討論,隨機決定即可。 

②對象限Ⅱ類的問題,意味著這類問題與工作群體的利益有密切聯係,但是與個人利益沒有直接聯係。此時,必須與有關專家共同決定作出決策。 

③對象限Ⅲ類的問題,意味著這類問題與工作群體的利益、前途、發展方向都沒有什麼聯係,但是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對於此類問題,應與利益相關主體協商解決。 

④對象限Ⅳ類的問題,意味著這類問題既與工作群體的發展方向、經濟利益緊密,又與個人的利益直接有關。則需要與所有人員共同討論決定。 

對問題性質的準確判斷,用正確的方法與技巧來決策。 

科學決策法流程圖如下: 

4PDCA循環法

PDCA循環法是在西方十分流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程序。這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修正再執行(Action)。PDCA是一個科學的程序運作,在西方最早是由美國質量專家戴明博士倡導的。他是針對質量管理所提出的一個科學的程序運作。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的實踐證明:PDCA循環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程序。PDCA循環法不僅是一種高效的質量管理方法,而且對於我們提高個人目的性和工作效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