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細節是生意場上的財神
先讓別人嚐甜頭
深圳有一個農村來的婦女,她沒什麼文化,剛到深圳時隻能給人當保姆,攢了點錢後就在街邊擺攤賣膠卷,一個膠卷賺一角。她認死理,一個膠卷永遠隻賺一角。現在她開了一家攝影器材店,生意越做越大,還是一個膠卷賺一角;市場上一個柯達膠卷賣2元,她賣16元1角,批發量大得驚人,深圳搞攝影的沒有不知道她的。外地人的錢包丟在她那兒了,她花了很多長途電話費才找到失主;有時候算錯賬多收了人家的錢,她心急火燎地找到人家還錢。聽起來像傻子,可賺的錢不得了,在深圳,再厲害的攝影器材商,也得乖乖地去她那兒拿貨。
別人嚐到甜頭,自然會繼續和你合作,隻是一心想謀利,別人沒有任何好處,怎麼還會和你來往?
沒有了來往,沒有了合作方,還談什麼賺錢呢?
有這麼一個故事,深刻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在一個小鎮上,有兩個富翁先後去世了。一個富翁下葬時,大家都去送行,而另外一個的葬禮卻冷冷清清。
一個外地人正好路過這裏,看了兩個人的葬禮後就感慨地說:“一個人生前的好壞從死後也能看出來。”
小鎮上的一個老先生笑了,說:“先生,那你認為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呢?”
外地人說:“這還用問,自然是大家都去送行的那個是好人了。”
老先生說:“這要看好壞的標準怎麼定了。大家都去送的那個富翁花天酒地,吃喝嫖賭都幹,可是大家都從他手中得到過好處。他照顧過大家的生意,大家都從他那裏賺到了錢,我也拿到過他給我的很多小費。而另一個富翁呢,雖然富有,可卻從來不亂花錢,自己很節儉,吃飯、穿衣都小氣得很,連擦皮鞋的小販都賺不到他的錢,誰能說他好呢?誰還會去送他呢?”
生意場上,沒有人就沒有生意,要找誌同道合的合夥人或招徠顧客上門,就得先讓人嚐到甜頭,隻是一心想為自己謀利,不考慮別人的利益的人,最終自己的那份利益也會保不住。
再小的生意也要“舍得”做
做生意眼光不要隻盯著“大生意”,一心隻想“賺大錢”,要知道做大生意是要以做好小生意為前提的。
許多溫州人都是以生產牙簽、打火機這些“小玩意兒”來發財致富的,溫州商人王麟權就是其中的一位。
幾年前,王麟權離開了已被兼並的南山陶瓷廠。在家待久了,他有點煩。一天,衛生坐便器堵了,排泄物怎麼也下不去,急得他亂捅一氣。
突然,王麟權來了靈感,他一頭紮進了自己的小屋。多少個日夜之後,隻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權研製成功了專門用於廁所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學製劑“潔廁精”與“塞通”。這屬國內首創,獲得了技術專利。由於他家住在水心新村2棟406室,王麟權為自己的產品申報的商標也就叫“406”。
王麟權向妻子借了幾萬元私房錢,又招了6名員工,於是,一家像模像樣的生產“潔廁精”和“塞通”的公司就算開張了。這些產品千家萬戶都離不了,卻又很少有廠家關注,銷路自然不成問題,還經常來不及生產。
“人家都說我是從廁所裏掏出了黃金的人。”王麟權每談及此,總會得意地大笑。
事實上,大部分溫州商人經營的都是這樣的“小產品”,看似不起眼,帶來的利潤卻是驚人的。在“農民城”溫州龍港鎮,偏處一隅的批發市場“中國禮品城”是中國最大的企業宣傳禮品批發中心。“光是青島海爾每年億元的禮品采購,就至少有6000萬元來自這裏。”“天一禮品”的一位繆姓經理滿臉是笑,他說,“連四川的五糧液也是這裏的采購大戶,一年幾百萬的訂單隻是小意思。”筆、雨傘、打火機……溫州和周邊省份製造的各類禮品,印上各種企業的名稱後,就這樣出現在我們的周圍。溫州企業有“航母”,但更多的是“小舢板”。
小商品卻有大市場。
溫州蒼南縣的一批印刷包裝企業,專門為全國的白酒企業製作酒類包裝,一年的銷售額達到0多億元。紐扣更為典型,溫州的服裝其實較少用本地產的紐扣,這些產品主要銷往外地。按照各類紐扣的平均值算,每一麻袋紐扣的總數約為50萬粒,利潤僅為數千元,一粒紐扣獲利最薄的以毫計。難以想象的是,這些不起眼的紐扣半年就能創造5個多億的產值。
為了抓住客戶,再小的生意也要“舍得”做,更何況,有些生意看起來“小”,可利潤卻很“大”呢。
不怕扣“虛張聲勢”的帽子
一家企業過於窮酸寒磣,顧客會不由得懷疑它的實力,由此可知,“錢”和“勢”是相生相長的兩個環節。二者得其一就會很容易地得全部。
2000年7月,國內幾大著名網站的首頁上紛紛登出了一條頗具轟動性的新聞:
中國溫州某企業向白宮發出邀請,開價200萬美元邀請克林頓總統在卸任後擔任該公司的“形象大使”。
而美國主流媒體也迅速轉發了這一新聞。畢竟,大選在即,政治炮彈十分稀缺。
這裏提及的“某企業”正是剛剛組建的以西服為主導產品的溫州法派服飾有限公司。幾乎所有的同行都認為這“純屬炒作”,是一個“國際玩笑”。
此後,沉寂了大半年,許多人差不多已經淡忘這個“玩笑”。
法派公司意外地接到了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裏的電子函件,明確表示已是自由身的夫君克林頓願意認真考慮“法派”的邀請,並期待與公司方麵就此事進一步洽談麵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