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飲的風行大大地帶動了冰塊的銷售,一切都如弗裏德裏克所預料的那樣,冰塊的銷售業務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弗裏德裏克的一番努力終於使冰塊的市場得到第一次的充分發掘,他的心態開始穩定下來,事業也逐漸從起始的艱難中走出來,開始慢慢向成功的高峰挺進。
抓住機遇就意味著成功,但是,創造機遇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人們以百倍的勇氣和耐心在崎嶇的道路上慢慢摸索;機遇又往往在險峰之間,它隻鍾情於那些不畏艱難困苦的人。一個少年時的夢想使弗裏德裏克在灰色的現實中破冰而出,他的成功緣於機遇與奮鬥。
關注身邊人最直接的需要
美國的查朱原來是鄉下一個小火車站的站員。由於車站偏僻,購物困難,而且價格偏高,附近的人們常常要寫信請在外地的親友代買東西,非常麻煩。查朱注意到這個細節:如果能在附近開一個店鋪,一定會是一個發財的機會。可是,他既沒有本錢,也沒有房子,怎麼辦呢?他決定嚐試用一種全新的、無人嚐試過的郵購方法,即先將商品目錄單寄給客戶,然後按客戶的要求寄去商品。他雇了兩名職員,成立了“查朱通信販賣公司”。此後,人們紛紛仿效,並從美國風靡到全世界,查朱也成為“無店鋪販賣”方式的創始人,當然,作為創始人的回報就是在五年之後,查朱成為了百萬富翁。
如果你覺得這個例子離你太遙遠,畢竟我們不是查朱,不能在火車站留意到人們代買物品方麵的情況,但接下來的例子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也能更充分地印證細節之中自有機遇的真理。
1997年,年僅15歲的格林伍德收到別人送給他的聖誕禮物——一雙冰鞋,他非常高興。
拿到這件禮物後,格林伍德馬上跑出屋子,到離家很近的結了冰的河麵上去溜冰。可能是他初次出來溜冰的原因,他感覺天氣太冷了,一溜冰,耳朵被風吹得像刀子割似的發疼。他戴上了皮帽子,把頭和臉捂得嚴嚴實實,結果時間長了,又悶又熱直流汗。
格林伍德想,應該做一件能專門捂住耳朵的東西。他終於琢磨出一個大概的樣子,回家後請媽媽照他的意思做。媽媽擺弄了半天,給他縫了一雙棉耳套。
格林伍德戴上棉耳套去溜冰時,果然很起保暖作用。一些朋友看見,都向他要。格林伍德和媽媽商量了以後,把祖母請來,一起做耳套。經過幾次修改,耳套做得更適用、更美觀了。格林伍德把它叫做“綠林好漢式耳套”,並且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
你也許會問,一副耳套值多少錢?申請專利又有什麼用?你如果這樣想,很遺憾,類似的機遇你一生也抓不住、看不見。
告訴你,格林伍德後來成為了世界耳套生產廠的總裁,因為這項專利,他成為千萬富翁。
你會領悟點什麼了吧?這種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換個角度去看去想,往往會發現其中隱藏了許多機遇。
機遇是那樣廣泛地存在,它又是那樣的公平與客觀。當你失去機遇時,你不能怪誰,隻能怪自己。它一直在那兒,你卻沒發現。別人發現了,那是因為腦筋轉得快。機遇可沒有主動投懷送抱。
多年前,美國興起石油開采熱。有一個雄心勃勃的小夥子也來到了采油區。但開始時,他隻找到了一份簡單枯燥的工作,他覺得很不平衡:我那麼有創造性,怎麼能隻做這樣的工作?於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換工作。
沒有料到,主管聽完他的話,隻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麼好好幹,要麼另謀出路。”
那一瞬間,他漲紅了臉,真想立即辭職不幹了,但考慮到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於是隻好忍氣吞聲又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
回來以後,他突然有了一種感覺:我不是有創造性嗎?那麼為何不能就從這平凡的崗位上做起呢?
於是,他對自己的那份工作進行了細致的研究,發現其中的一道工序,每次都要花9滴油,而實際上隻需要8滴就夠了。
經過反複試驗,他發明了一種隻需8滴油就可使用的機器,並將這一發明推薦給了公司。可別小看這1滴油,它給公司節省了成千上萬的成本。
你知道這位年輕人是誰嗎?他就是洛克菲勒,美國最有名的石油大王。上述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在任何單位、任何機構,能夠主動運用智慧工作,善於從細節中發現問題的人,最容易脫穎而出。
留心市場上的 “零次信息”
在現代社會中如果能留心市場上的 “零次信息”,也會帶給人們巨大的機遇。
所謂“零次信息”,指的是那些內容尚未經專門機構加工整理就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的信息情報。比如,“一句話”、“一點靈感”、“一絲感覺”、“一個突出點子”等均可稱為“零次信息”。
這些“零次信息”產生於日常生活中,存在於平民百姓間,無須支付任何費用,任何人都可以獲得,任何企業都可以利用。正因為如此,它們總是不被人看重,常常得不到利用。但是,也有一些有眼光的經營者依靠利用開發“零次信息”而獲得了滾滾財源。例如,十幾年前,冰箱都是單門的,日本三洋電機公司生產的冰箱也不例外。有一天,該公司一技術人員偶爾聽到用戶的一句無心話:“每天打開冰箱門拿東西,冰箱裏的冷氣大量外泄,很可惜。要是將冰箱的外門製成上下兩半,拿東西隻需開一半,那就能節省很多冷氣了。”這句話產生了三洋公司的暢銷產品“雙門冰箱”。
再看一個例子,手表在瑞士誕生400多年來,盡管不斷更新換代、新品迭出,但表針“右旋”(即通常所說的“從左至右順時針方向走動”)的“規矩”卻從沒改變過。有一天,一位日本顧客突發奇想:為什麼不生產表針“左旋”的手表呢?這樣不但能滿足一些人標新立異的心理,而且也能使手表品種更加豐富。這一奇想被一報紙刊載,不過它並沒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有—天,日本東方鍾表公司總裁在翻閱舊報時,碰巧看到了這一“點子”,他如獲至寶,立即組織人員開發出前所未有的“左旋手表”,剛一投放市場便大放異彩,格外引人注目。不僅首批幾千塊很快便銷售一空,而且世界各地訂購此種手表的訂單雪片似的向公司飛來。
日本這兩家公司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它們利用了別人不注意的“零次信息”。可惜的是,我們生活中的許多非常有價格的“零次信息”卻一直在閑置,得不到開發利用。誠然,投資這類前所未有的“零次信息”是要擔很大風險的,有可能令投資者虧本破產。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無限風光在險峰”,風險大的投資也是利潤最豐厚的投資。難怪有專家認為:一個“零次信息”有可能使窮漢變成富翁,一個“零次信息”可以讓一個企業起死回生乃至興旺發達。的確,“零次信息”反映的都是人們在生活中碰到的不便或需求,每一個“零次信息”的背後隱藏的就是一塊很有開發價值的市場處女地。
報紙中普通的小信息也不要放過
人生無處不機遇,有時別人無意間的一句話,報紙上的一小段文字或許都會成為上帝送給你的一個驚喜,或許是巨大的財富,或者是事業的成功。
日本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古川久好就從報紙中一條普通的小信息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機,從而走上發家之路的。
年輕時代的古川久好隻是一家公司地位不高的小職員,平時的工作是為上司幹一些文書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報刊材料。工作很是辛苦,薪水也不高,他總琢磨著想個辦法賺大錢。
有一天,他在經手整理的報紙上發現這樣一條介紹美國商店情況的專題報道,其中有段提到了自動售貨機。
上麵寫道:“現在美國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動售貨機銷售商品,這種售貨機不需要人看守,一天24小時可隨時供應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營業。它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可以預料,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新的售貨方法會越來越普及,必將被廣大的商業企業所采用,消費者也會很快地接受這種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開始在這上麵動腦筋,他想:日本現在還沒有一家公司經營這個項目,將來必然會邁入一個自動售貨的時代。這項生意對於沒有什麼本錢的人最合適。我何不趁此機會走到別人前麵,經營這項新行業。至於售貨機銷售的商品,應該是一些新奇的東西。
於是,他就向朋友和親戚借錢購買自動售貨機。他籌到了30萬日元,這一筆錢對於一個小職員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一共購買了20台售貨機,分別將它們設置在酒吧、劇院、車站等一些公共場所,把一些日用百貨、飲料、酒類、報紙雜誌等放入自動售貨機中,開始了他的事業。
古川久好的這一舉措,果然給他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人們頭一次見到公共場所的自動售貨機,感到很新鮮,隻需投入硬幣,售貨機就會自動打開,送出你需要的東西。
一般的,一台售貨機隻放入一種商品,顧客可按照需要從不同的售貨機裏買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
古川久好的自動售貨機第一個月就為他賺到了100萬日元。他再把每個月賺的錢投資於售貨機上,擴大經營的規模。5個月後,古川久好不僅還清了所有借款,還淨賺了2000萬日元。
古川久好在公共場所設置自動售貨機,為顧客提供了方便,受到了歡迎。一些人看這一行很賺錢,也都躍躍欲試。古川久好看在眼裏。敏銳地意識到必須馬上製造自動售貨機。他自己投資成立工廠,研究製造“迷你型自動售貨機”。這項產品外觀嬌小可愛,為美化市容增添了不少光彩。
古川久好的自動售貨機上市後,市場反應極佳,立即以驚人之勢開始暢銷。古川久好又因製造自動售貨機而大發了一筆。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經商者要有鷹一般的眼光、敏銳的頭腦,注重市場或大或小的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利用,先於對手作出正確的銷售、經營決策,才會使你在複雜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立身之地,這是每一位成功的企業永必備的素質。
下麵是美國富翁亞默爾發瘟疫財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1875年春天。
一天,亞默爾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裏看報紙,報紙上一條條的小標題從他的眼睛中溜過去,就像小小的溪流一樣。突然,他的眼睛發出了光芒,他看到了一條幾十字的短訊;“墨西哥可能出現了豬瘟。”
這幾個字實在是太平凡了,在別人看來,這有什麼好驚奇的呢?可是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現豬瘟,就一定會從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州傳入美國。一旦這兩個州出現豬瘟,肉價就會飛快上漲,因為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食生產的主要基地。
他的腦子還正在運轉,手已經抓起了桌子上的電話,問他的家庭醫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醫生一時間弄不清什麼意思,滿腦子的霧水,不知道怎麼回答。
亞默爾隻簡單地說了幾句,就又對他的家庭醫生說:“請你馬上到野炊的地方來,我有要事與你商議。”
原來那天是周末,亞默爾已經與妻子約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醫生約到了他們舉行野餐的地方。
亞默爾和他的妻子以及家庭醫生很快就聚集在一起了,他滿腦子都是錢,對野餐已經失去了興趣。亞默爾最後說服他的家庭醫生,請家庭醫生馬上去一趟墨西哥,證實一下那裏是不是真的出現了豬瘟。
醫生很快證實了墨西哥發生豬瘟的消息,亞默爾立即動用自己的全部資金大量收購佛羅裏達州和得克薩斯州的肉牛和生豬,很快把這些東西運到美國東部的幾個州。
不出亞默爾的預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的有關部門下令一切食品都從東部的幾個州運往西部,亞默爾的肉牛和生豬自然在運送之列。
由於美國國內市場肉類產品奇缺,價格猛漲,亞默爾抓住這個時機發了一筆大財,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就足足賺了900多萬美元。
事後,亞默爾還感到很後悔,他本來是想叫他的家庭醫生當天就到墨西哥去的,由於野餐白白地耽擱了一天時間,使自己整整少賺了100多萬美元。
亞默爾之所以能夠賺到這樣一大筆別人沒有賺到的錢,就是因為他比別人的消息靈通一點,抓住一個有用的信息就充分地發掘出信息的最大價值。
任何機會,歸根結底都是信息,收集的信息越多,獲取的機會也就越多,這是不證自明的道理。
對商業企業來說,信息是命根子,是企業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
信息就是金錢,信息也是機會,誰對得到的信息反應最為敏捷,並迅速采取行動,誰就占有了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事:一條信息救活了一家企業,一條信息賺了很多很多的錢,一條信息使一個窮光蛋一夜間變成了富翁……這就需要你去留心這些信息。
不經意的一句話很可能就是一個機遇
現在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機遇就來自這浩如煙海的資訊,有時,一句話、一則消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包含著難得的機遇,關鍵看你是否善於傾聽,留心這些信息以及如何對待它,能不能及時抓住它。
在香港有“假發業之父”稱號的劉文漢則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話抓住機遇的。
1958年,不滿足於經營汽車零配件的小商人劉文漢到美國旅行、考察商務。有一天,他到克利夫蘭市的一家餐館同兩個美國人共進午餐,美國人一邊吃一邊談著生意經,其中一個美國人說了一句隻有兩個字的話:“假發。”劉文漢眼睛一亮,脫口問道:“假發?”美國商人又一次說道:“假發。”說著,美國人拿出一個黑色假發表示說,他想購買幾種不同顏色的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