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生的忠告:不可不知的生存智慧
生活在折磨中升華
在人的一生當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厄運,這些厄運也總是會在人生的某一時期縈繞在你的周圍,時時刻刻折磨著你的心靈,使你寢食難安。麵對生活對你的折磨,你該何去何從?
法國作家杜伽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妥協,要以勇敢的行動,克服生命中的各種障礙。”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並不是一個社會的幸運兒,不幸的生活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家道中落的鬆下幸之助9歲起就去大阪做一個小夥計,父親的過早去世使得15歲的他不得不擔負起生活的重擔,寄人籬下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體驗了做人的艱辛。
1910年,鬆下幸之助獨自來到大阪電燈公司做一名室內安裝電線練習工,一切從頭學起。不久,他誠實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務贏得了公司的信任。22歲那年,他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檢察員。
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戰。鬆下幸之助發現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經有9位家人在30歲前因為家族病離開了人世,這其中包括他的父親和哥哥。當時的境況使他不可能按照醫生的吩咐去休養,隻能邊工作邊治療。他沒了退路,反而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準備,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與疾病作鬥爭的辦法: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之心麵對疾病,調動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與病魔鬥爭,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這樣的過程持續了一年,他的身體也變得結實起來,內心也越來越堅強,這種心態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患病一年來的苦苦思索,希望改良插座得到公司采用的願望受挫,使他下決心辭去公司的工作,開始獨立經營插座生意。鬆下電器公司不是一個一夜之間成功的公司。創業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而鬆下幸之助手裏的所有資金還不到100元,困難可想而知。公司成立後,最初的產品是插座和燈頭,然而當千辛萬苦才生產出來的產品遇到棘手的銷售問題時,工廠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員工相繼離去,鬆下幸之助的境況變得很糟糕。但他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曆,他對自己說:“再下點工夫,總會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堅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功夫不負有心人,生意逐漸有了轉機,直到6年後拿出第一個像樣的產品,也就是自行車前燈時,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走出困境的鬆下電器公司所麵對的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坦途,而是一係列洶湧波濤的開始。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銷量銳減,庫存激增。日本的戰敗使得鬆下幸之助變得幾乎一無所有,剩下的是到1949年時達10億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鬆下幸之助不下50次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言。
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並沒有擊垮鬆下幸之助,他享年94歲高齡,這也向人們表明,一個人隻有從心理上、道德上成長起來,他才可以長壽。他之所以能夠走出遺傳病的陰影,安然渡過企業經營中的一個個驚濤駭浪,得益於他永葆一顆年輕的心,並能坦然應對生活中各種挫折的折磨。鬆下幸之助說過:“你隻要有一顆謙虛和開放的心,你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坦然的處世態度往往會使人更聰明。”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生在天地之間,就要麵臨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些壓力對人形成一種無形的折磨,使很多人覺得人生在世就是一種苦難。其實,我們遠不必這麼悲觀,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折磨人的事,但是生命不一直在延續嗎?人類不也一直在前進嗎?當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的時候,就會發現,生命曆經折磨以後,反而更加欣欣向榮。
事實就是這樣,沒有經過風雨折磨的禾苗永遠不能結出飽滿的果實,沒有經過折磨的雄鷹永遠不能高飛,沒有經過折磨的士兵永遠不可能當上元帥,沒有被老板、上司折磨過的員工也永遠不能提高業務能力……這就是自然界告訴我們的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切事物如果想要變得更強,必須經過折磨。
人也一樣,隻有曆經折磨的人,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成長。
生活,永遠隻能在折磨中得到升華。而正值青春飛揚的你,準備好迎接生活中可能隨時會出現或已經出現了的折磨了嗎?
分享是一種生存之道
當一隻大雁找到食物後,通常會不斷發出叫聲,呼喚其他大雁來共享,從不貪吃全部食物。學會分享,是聰明的生存之道!這是大雁給我們的又一大啟示,一個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功,就要學會與人分享。
分享,是一種成功的境界,是一種智慧的升華,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領悟。分享愛,分享勞動,分享喜悅乃至分享痛苦,這都是一個團隊所需要的。有些人在工作當中往往喜歡斤斤計較,幹什麼事情總害怕自己會吃虧,更怕讓別人得了便宜。這樣的人就是沒有領悟到分享的真諦,也不可能與整個團隊擰成一股繩。
奧運冠軍站在領獎台上發表感言的時候,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感謝我的教練,感謝我的家人,感謝我們的團隊,感謝所有關心、支持我的人。”這就是一種榮譽的分享,這些簡單的話讓所有人如沐春風,試想一下,如果他在台上這樣說:“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績,和別人無關,完全是我個人努力的結果。”大家一定會對這個人的品行感到厭惡,他的團隊也不可能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同樣,一個懂得分享的企業老總總是會說,所有的一切是屬於公司員工的;一個獲得巨大成就的科學家會說,成績是屬於整個研究集體的。真正偉大的人從來都是懂得與別人分享的,正如牛頓所說:“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隻不過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一家大型家族企業下麵有很多辦公室,總裁年事已高,打算好好鍛煉一下自己的兒子,他讓兒子以一個普通員工的身份到各個辦公室體驗一下工作的趣味。這個年輕人走了不少辦公室,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他發現,絕大多數的辦公室看起來都是忙忙碌碌、秩序井然的樣子,大家似乎連笑的時間都沒有,唯獨市場部的一個辦公室裏總是洋溢著笑聲,而且他們的業績在全公司是最好的。他很奇怪,就決定在這間辦公室多待一段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秘密竟然出現在一個叫老王的員工身上。老王這個人學曆不高,薪水也不是很高,但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愛和別人分享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他愛人生了女兒,他一大早就衝到公司對大家喊:“我當爸爸了!”每個月發了獎金,雖然他拿的比別人少,但是他總會買些零食回來:“來來來,發獎金了,我請客。”每次擦自己的辦公桌的時候,他也總是幫那些不在的同事一起收拾幹淨。別人有什麼困難,隻要是他能幫得上的,二話不說,馬上過去幫忙。在老王的帶動下,整個辦公室的人都十分開朗,大家的集體活動比較多,下班後經常一起出去玩,而不是像其他部門那樣各回各家。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的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很多。
幾個月以後,董事長問兒子:“在這幾個月裏,你都學到了什麼?”
年輕人回答:“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學會了與人分享。”
懂得分享是一種聰明的生存之道。當我們摒棄自私的行為,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幫助了自己。因為,在這個崇尚合作的社會裏,沒有一個人能擔當全部,一個人價值的體現往往就建立在與別人互助的基礎上。許多時候,與人分享自己擁有的,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下麵的一個小故事,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分享”對於我們的人生意義。
皮特是一個果農,他培植了一種皮薄、肉厚、汁甜而少蟲害的新果子。正值收獲季節,引來了不少果販紛紛購買,皮特發了大財。
當地不少人羨慕他的成功,也想借用他的種子來種果子,皮特卻認為物以稀為貴,其他人也種這種果子將會影響自己的生意,還是自己獨享成功的喜悅為好,於是全部都拒絕了,其他人沒有辦法,隻好到別處去買種子。可是到了第二年的果熟季節,皮特的果子質量大大下降了果販們也都搖頭不買他的果子。皮特為此傷透了腦筋,隻好降價處理了。皮特想弄清楚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於是就去找專家谘詢。專家告訴他:“由於附近都種了舊品種果子,而唯有你的是改良品種,所以,開花時經蜜蜂、蝴蝶和風的傳粉,把你的品種和舊品種雜交了,當然你的果子就變質了。”“那該怎麼辦呢?”皮特急切地問。
“那還不好辦?隻要把你的好品種分給大家共同來種,不就行了!”
皮特立即照專家說的辦了。這一年,大家都收到了好果子,個個都喜笑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