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專注精神
一切藝術與偉業的奧妙就在於專注,那是一種精力的高度集中,把易於彌散的意誌貫注於一件事情的本領。
——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專注力,展現人生最美的風景
陽光散落在身體上,我們會感受到它傳遞的溫暖;而當它穿過透鏡迎麵而來時,我們卻會感受到它的熾熱犀利。同樣的,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分散開來,結果可能是“樣樣精通,樣樣稀鬆”;如果聚焦起來,就像集中在焦點之下的陽光,其能量也一定是驚人的。
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傑作《最後的晚餐》享譽世界,可是,《最後的晚餐》是怎麼畫出來的,大概很少有人知道。
達·芬奇前半生際遇坎坷,懷才不遇。30歲時他投奔到米蘭的一位公爵的門下,希望能給自己的人生創造一些機會。在公爵那裏的最初幾年,他一直默默無聞,自己的畫也沒有得到公爵的賞識。但是他自己一直沒有失去信心,始終執著地畫著。
有一天,公爵來找他,讓他去給聖瑪麗亞修道院的一個飯廳畫裝飾畫。這是一件無足輕重的活兒,一個普通的三流畫家就可以完成,而且人們都認為沒有必要在一個飯廳的牆壁上下工夫。但達·芬奇不這樣認為,他從來就沒有敷衍了事地畫過一幅畫,即使是習作。
達·芬奇傾盡自己所有的才華,日夜站在腳手架上作畫。一個月以後,飯廳的裝飾畫畫完了,很有鑒賞力的公爵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傑作。他立刻找來米蘭的那些大畫家,請他們看看達·芬奇的這幅作品。所有前來的畫家無不為畫作的構思和大膽的用色而驚奇。《最後的晚餐》被慧眼識中後,聖瑪麗亞修道院霎時遠近聞名,一直默默無聞的達·芬奇也自此揚名。
達·芬奇專心地對待每一項並不十分重要的工作,正是他的這種專注精神讓他的內心時刻充滿了力量,最後,他的專注終於使他迎來了成功。由此可見,再微不足道的工作,隻要用心去做,專心去做,也會有所回報。因為當你屏蔽了外界的一切幹擾,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你體內的所有能量都會彙聚到一點,同時,你的身邊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能量場,其他對你有利的條件都會被這個能量場吸引而來,以幫助你實現夢想。
真正引導人們成功的,不是“樣樣通、樣樣鬆”的能力,而是人們對每一件事的專一,正是這種專注的精神構成了人生中最美麗的風景。有些人總是認為樣樣事情都要懂得才能顯示自己能力卓越,其實不然,對每件事都投入自己的全部心思去做,收獲的才是最完整的成功。每個人都是人生旅途中的過客,在漫長的道路上,你也應當偶爾對路旁的一朵鮮花傾注全部心思,或是對匆匆飛過的小鳥投去追隨的目光。因為當你專心對待每一件事的時候,這種專注的精神往往能讓你的人生展現出最美麗的風景,讓你發現生命中的美好。
把精力集中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德國著名思想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說過:“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的確,人的精力有限,希望什麼都抓住,最後注定什麼也抓不住。而專注地做一件事卻不同,它能讓所有的能量聚焦在一點,讓人們獲得更強大的力量。在麵臨抉擇的時候,唯有把精力集中到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上,才能讓專注的力量發揮到最大。而你接下來走的每一步都會心無旁騖,在最短的時間到達勝利的彼岸。
麥當勞品牌的創始人克羅克以非凡的管理才能,把麥當勞兄弟經營的小餐館變成了世界快餐中數一數二的品牌,自己也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據說,當年從麥當勞兄弟手裏買下特許經營權的除了克羅克之外,還有一個荷蘭人。兩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經營之路。相比之下,克羅克看起來比較“愚蠢”:他隻開麥當勞店,加工牛肉,養牛的錢都任由別人賺;而荷蘭人則顯得很“聰明”,他不僅開麥當勞店,而且所有賺錢機會都不讓別人染指。他投資開辦牛肉加工廠,使加工牛肉的錢也流入自己的腰包。後來他想自己幹嗎買別人的牛,讓別人賺走養牛的錢呢?於是他又辦了一個養牛場。
很多年過去了,克羅克把麥當勞開遍了全世界,而那個荷蘭人呢?人們找啊找,終於在荷蘭的一個農場裏找到了他。他隻是養了200頭牛,開了個牛肉加工廠而已。
克羅克是聰明的,他在麵臨抉擇的時候選擇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他沒有像那個荷蘭人一樣,隻為了眼前利益,把能力分散在各個領域,而是把心思全部集中在賣快餐上。這樣的他才能聚焦內在的全部能量,從而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紛亂的世界讓人們的視線顧此失彼,常常被各種各樣新鮮的事物迷惑,心思難以沉靜下來,自然無法判斷事物的價值高低。每個人都隻有一個大腦、一顆心,如果把注意力分散到各個領域,得到的自然也是零散的回報。
法國的博物學家拉馬克是兄弟姐妹11人中最小的一個,最受父母寵愛。他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後當牧師,便送他到神學院讀書。可他卻愛上了氣象學,想當個氣象學家,整天仰首望著多變的天空;沒多久,他又在銀行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後來他又愛上了音樂,整天拉小提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後來,他的一位哥哥勸他當醫生,於是他又學醫4年。一天,拉馬克在植物園散步時,遇到了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盧梭。受盧梭的影響,“朝三暮四”的拉馬克確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他用26年的時間係統地研究了植物學,寫出了名著《法國植物誌》。後來,他又用35年的時間研究了動物學,成為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
拉馬克的一生正是一場探尋人生價值的過程。從開始的盲目、“朝三暮四”,到後來“確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並潛心研究,他最終獲得了成功。大多數人都會經曆拉馬克最開始的過程,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才是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他們總是到處亂撞,尋找到一樣事物,他們認為很好、很有價值;再尋找到一樣,他們會認為新找到的更好、更有價值,因此放棄了前麵找到的。生命總是在這樣不斷尋找、不斷丟棄的過程中前進,結果終其一生,他們手中握有的隻是最後找到的,卻不一定是最好的。
遍地撒種不一定遍地開花,要想做好一件事,最省力的辦法就是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接下來集中精力把這件事做好。專注的力量是驚人的,集中精力專注於自己選擇的事情,這樣才能輕鬆而有效率地達到自己的目標。人生中有許多事情要做,也有許多事情等待你去做,但無論做什麼、怎樣做,都有待於你自己做出選擇,將有限的精力集中投入到有限的事情之中,這樣才是明智之舉。
賦予自己專心致誌的力量
專心致誌能集中所有的力量於一點,讓你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論遇到何種阻礙都能心無旁騖地勇敢前行。任何人在向目標挺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阻力和重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最難能可貴的是賦予自己專心致誌的力量。這股力量是鬥誌,是精神,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代替它。天才不能,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天才不可靠,勤勉專注更可靠”;才幹也不能,有才幹的失敗者多如過江之鯽。
當專注於某個念頭、某件事情的時候,你的身邊就會產生一個小小的能量場。你越是專注於它,越會讓這個能量場散發出強大的吸引力。你對某件事情執著與專注,會吸引來讓這件事情實現的因素。因為宇宙回應了你專注的念頭,感受到了你強烈的振動頻率,賜予你更多實現心願的力量。
你與宇宙性靈的對話就是憑借專注。它會打通一條讓你與宇宙相連接的管道,讓宇宙的能量無限地傳遞給你,也讓你依靠專心致誌收獲更多可以使用的信息。每個人都擁有專心致誌的力量,無論是誰,隻要讓自己投入到專注之中,不斷地練習,學會有助於高度專注的各種技巧,就會獲得宇宙賜予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