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簷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在古老的大陸上,千屋萬戶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來這島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來,城市像罩在一塊巨幅的毛玻璃裏,陰影在戶內延長複加深。然後涼涼的水意彌漫在空間,風自每一個角落裏旋起,感覺得到,每一個屋頂上呼吸沉重都覆著灰雲。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奏,單調裏自有一種柔婉與親切,滴滴點點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時在搖籃裏,一曲耳熟的童謠搖搖欲睡,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齧於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撻撻地打,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

在舊式的古屋裏聽雨,聽四月,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朝夕不斷,旬月綿延,濕黏黏的苔蘚從石階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聽台風台雨在古屋頂上一夜盲奏,千層海底的熱浪沸沸被狂風挾挾,掀翻整個太平洋隻為向他的矮屋簷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蠍殼上嘩嘩瀉過。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帳裏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強勁的電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牆上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一陣寒潮瀉過,秋意便彌濕舊式的庭院了。

在舊式的古屋裏聽雨,春雨綿綿聽到秋雨瀟瀟,從少年聽到中年,聽聽那冷雨。雨是一種單調而耐聽的音樂是室內樂是室外樂,戶內聽聽,戶外聽聽,冷冷,那音樂。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穀咕咕的啼聲,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灰蒙蒙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但不久公寓的時代來臨,台北你怎麼一下子長高了,瓦的音樂竟成了絕響。千片萬片的瓦翩翩,美麗的灰蝴蝶紛紛飛走,飛入曆史的記憶。現在雨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牆上,沒有音韻的雨季。樹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楓樹,柳樹和擎天的巨椰,雨來的時候不再有叢葉嘈嘈切切,閃動濕濕的綠光迎接。鳥聲減了啾啾,蛙聲沉了咯咯,秋天的蟲吟也減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隊接一個樂隊便遣散盡了。要聽雞叫,隻有去詩經的韻裏找。現在隻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心痕墨跡

在善感多思的餘光中眼裏,微寒潮濕的春雨不隻是雨,而是一場思念——淒涼而纏綿的思鄉之情,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無盡無止,纏繞心頭。

一場冷雨,澆落數百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是李煜心中的冷雨,浸潤著深切的亡國之恨;“十年生死兩茫茫”,這是蘇軾心中的冷雨,散發著對亡妻的悼念之情;“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辛棄疾心中的冷雨,難掩壯誌難酬的悲憤之情……時空交錯中,不同的辛酸苦楚,都如一場冷雨,飄落在曆史的心弦。

聽聽那冷雨,聽的不隻是雨打窗欞、嘈嘈切切,聽的是思緒與過往的喁喁低語,聽的是內心對靈魂的真實召喚……讓我們都聽聽那冷雨。

雨是古今作家反複歌詠的對象,在許多名家的筆下,春雨往往是綿綿細雨,充滿詩情畫意,而作者筆下的“冷雨”、“鬼雨”卻別有一番審美意味。作者就是這樣塑造出一個冷寂、淒迷的氛圍,那濃濃的一腔愁緒默默打動了我們的心。作者以聽雨撫今追昔,思緒萬端,抒發自己在異鄉春雨中淒涼、淒清的感受,表達了一個遠離大陸多年的遊子對久別故土的深切思念。淒風冷雨中,隻有那一抹鄉情是溫暖的,是作者永遠無法釋懷的。

雨的四季

[中國] 劉湛秋

隻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這世界是活的,是有歡樂和淚水的。

我喜歡雨,無論什麼季節的雨,我都喜歡。她給我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

春天,樹葉開始閃出黃青,花苞輕輕地在風中擺動,似乎還帶著一種冬天的昏黃。可是隻要經過一場春雨的洗淋,那種顏色和神態是難以想像的。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的葉子,簡直就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水珠子從花苞裏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棱鏡。這時,整個大地是美麗的,小草似乎像複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裏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真的,隻有這一場雨,才完全驅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變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別有一番風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熱烈而又粗獷。天上聚集幾朵烏雲,有時連一點雷的預告也沒有,當你還來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點就打來。可這時雨也並不可怕,因為你渾身的毛孔都熱得張開了嘴,巴望著那清涼的甘露。打傘,戴鬥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幹淨。可光頭澆,洗個雨澡卻更有滋味,隻是淋濕的頭發、額頭、睫毛滴著水,擋著眼睛的視線,耳朵也有些癢嗦嗦的。這時,你會更喜歡一切。如果說,春雨給大地披上美麗的衣裳,而經過幾場夏天的透雨的澆灌,大地就以自己的豐滿而展示它全部的誘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飾地敞開了。花朵怒放著,樹葉鼓著漿汁,數不清的雜草爭先恐後地成長,暑氣被一片綠的海綿吸收著。而荷葉鋪滿了河麵,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雨點和遠方的蟬聲,近處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響曲。

當田野上染上一層金黃,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鐺的時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顯得端莊而又沉思了。這時候,雨不大出門。田野上幾乎總是金黃的太陽。也許,人們都忘記了雨。成熟的莊稼地等待收割,金燦燦的種子需要曬幹,甚至紅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後的曬甜。忽然,在一個夜晚,窗玻璃上發出了響聲,那是雨,是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卻閃著光;田野是靜的,但雨在傾訴著。頓時,你會產生一脈悠遠的情思。也許,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在收獲已經在大門口的時候,多麼需要安靜和沉思啊!雨變得更輕,也更深情了,水聲在屋簷下,水花在窗玻璃上,會陪伴著你的夜夢。如果你懷著那種快樂感的話,那白天的秋雨也不會使人厭煩。你隻會感到更高邈、深遠,並讓淒冷的雨滴,去純淨你的靈魂,而且一定會遙望到在一場秋雨後將出現一個更淨美、開闊的大地。

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妝了,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但在南國,雨仍然偶爾造訪大地,但它變得更吝嗇了。它既不傾盆瓢潑,又不綿綿如絲,或淅淅瀝瀝,它顯出一種自然、平靜。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變得透明,甚至有些幹巴,幾乎沒有春、夏、秋那樣富有色彩。但是,在人們受夠了冷冽的風的刺激,討厭那幹澀而苦的氣息,當雨在頭頂上飄落的時候,似乎又降臨了一種特殊的溫暖,仿佛從那濕潤中又漾出花和樹葉的氣息。那種清冷是柔和的,沒有北風那樣咄咄逼人。遠遠地望過去,收割過的田野變得很亮,沒有葉的枝幹,淋著雨的草垛,對著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幹淨利落的木刻。而近處池畦裏的油菜,經這冬雨一洗,甚至忘記了嚴冬。忽然到了晚間,水銀柱降下來,黎明提前敲著窗戶,你睜眼一看,屋頂,樹枝,街道,都已經蓋上柔軟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還亮。這雨的精靈,雨的公主,給南國城市和田野帶來異常的蜜情,是它送給人們一年中最後的一份禮物。

啊,雨,我的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躍,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隻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這世界是活的,是有歡樂和淚水的。但在北方幹燥的城市,我們的相逢是多麼稀少!隻希望日益增多的綠色,能把你請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

心痕墨跡

雨,總輕易讓人染上一種莫名的情緒。即便春夏秋冬,雨都是觀雨人濕漉漉的靈魂。春雨飄飄渺渺,細如愁絲,飄進清幽的心田。夏雨磅礴飛濺,粗如珠子,痛快地撞擊生命的脈搏。秋雨清新靈動,綿綿不斷,總把清涼輕輕地纏繞路人的眉心。冬雨潔白無暇,輕輕揚揚,化作雪花擁抱一切。雨,總用它的靈性來洗卻塵世的浮華,用它的流動來激揚生命的節拍。

雨,就算寂寞,就算清冷,也是心底美麗的風景。在下雨的時節,請放任思緒追風勁刮,縱容心語隨雨盡灑,潮濕的心隨意鋪展,用雨絲秀出心雨如花。

這篇散文抒情與哲思水乳交融,透出對自然、對人生浪漫的情懷和深深的愛戀。作者為我們精心繪製了4幅唯美的四季雨景圖,春雨的美麗、嬌媚,夏雨的熱烈而又粗獷,秋雨的端莊而又沉思,冬雨的自然、平靜,各具特色,各具美感。四季的雨帶著不同的性格,靈動有趣,作者通過對雨中各種景物的描繪來寫雨,這些景物帶著生命的氣息,帶著作者深深的情感,將自然與生活的美好盡情地呈現給我們。

對自然的欣賞和愛戀,能夠豐富我們的情感,陶冶我們的性情,滋潤我們的心靈,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永遠有那麼多的美好等待我們去尋找,去發現,去擁有。

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裏

[法國] 盧梭

如果這是一個晴天,我最殷切的期望是不要有信件或來訪擾亂這一天的清寧。

為了到花園裏看日出,我比太陽起得更早:如果這是一個晴天,我最殷切的期望是不要有信件或來訪擾亂這一天的清寧。我用上午的時間做各種雜事。每件事都是我樂意完成的,因為這都不是非立即處理不可的急事,然後我匆忙用膳,為的是躲避那些不受歡迎的來訪者,並且使自己有一個充裕的下午。即使最炎熱的日子,在中午一時前我就頂著烈日帶著芳夏特出發了。由於擔心不速之客會使我不能脫身,我加緊了步伐。可是,一旦繞過一個拐角,我覺得自己得救了,就激動而愉快地鬆了口氣,自言自語說:“今天下午我是自己的主宰了!”從此,我邁著平靜的步伐,到樹林中去尋覓一個荒野的角落,一個人跡不至因而沒有任何奴役和統治印記的荒野的角落,一個我相信在我之前從未有人到過的幽靜的角落,那兒不會有令人厭惡的第三者跑來橫隔在大自然和我之間。那兒,大自然在我眼前展開一幅永遠清新的華麗的圖景。金色的燃料木、紫紅的歐石南非常繁茂,給我深刻的印象,使我欣悅;我頭上樹木的宏偉、我四周灌木的纖麗、我腳下花草的驚人的紛繁使我目不暇接,不知道應該觀賞還是讚歎:這麼多美好的東西爭相吸引我的注意力,使我眼花繚亂,使我在每件東西麵前留連,從而助長我懶惰和愛空想的習氣,使我常常想:“不,全身輝煌的所羅門也無法同它們當中任何一個相比。”

我的想象不會讓如此美好的土地長久渺無人煙。我按自己的意願在那兒立即安排了居民,我把輿論、偏見和所有虛假的感情遠遠驅走,使那些配享受如此佳境的人遷進這大自然的樂園。我將把他們組成一個親切的社會,而我相信自己並非其中不相稱的成員。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一個黃金的世紀,並用那些我經曆過的給我留下甜美記憶的情景和我的心靈還在憧憬的情境充實這美好的生活,我多麼神往人類真正的快樂,如此甜美、如此純潔、但如今已經遠離人類的快樂。甚至每當念及此,我的眼淚就奪眶而出!啊!這個時刻,如果有關巴黎、我的世紀、我這個作家的卑微的虛榮心的念頭來擾亂我的遐想,我就懷著無比的輕蔑立即將它們趕走,使我能夠專心陶醉於這些充溢我心靈的美妙的感情!然而,在遐想中,我承認,我幻想的虛無有時會突然使我的心靈感到痛苦。甚至即使我所有的夢想變成現實,我也不會感到滿足:我還會有新的夢想、新的期望,新的憧憬。我覺得我身上有一種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填滿的無法解釋的空虛,有一種雖然我無法闡明,但我感到需要的對某種其他快樂的向往。然而,先生,甚至這種向往也是一種快樂,因為我從而充滿一種強烈的感情和一種迷人的感傷——而這都是我不願意舍棄的東西。

我立即將我的思想從低處升高,轉向自然界所有的生命,轉向事物普遍的體係,轉向主宰一切的不可思議的上帝。此刻我的心靈迷失在大千世界裏,我停止思維,我停止冥想,我停止哲學的推理:我懷著快感,感到肩負著宇宙的重壓,我陶醉於這些偉大觀念的混雜,我喜歡任由我的想象在空間馳騁,我禁錮在生命的疆界內的心靈感到這兒過分狹窄,我在天地間感到窒息,我希望投身到一個無限的世界中去。我相信,如果我能夠洞悉大自然所有的奧秘,我也許不會體會這種令人驚異的心醉神迷,而處在一種沒有那麼甜美的狀態裏:我的心靈所沉湎的這種出神入化的佳境使我在亢奮激動中有時高聲呼喚:“啊,偉大的上帝呀!啊,偉大的上帝呀!”但除此之外,我不能講出也不能思考任何別的東西。遺忘,但他們肯定不會把我忘卻: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反正他們沒有任何辦法來攪亂我的安寧。擺脫了紛繁的社會生活所形成的種種塵世的情欲,我的靈魂就經常神遊於這一氛圍之上,提前跟天使們親切交談,並希望不久就將進入這一行列。我知道,人們將竭力避免把這樣一處甘美的退隱之所交還給我,他們早就不願讓我呆在那裏。但是他們卻阻止不了我每天振想象之翼飛到那裏,一連幾個小時重嚐我住在那裏時的喜悅。我還可以做一件更美妙的事,那就是我可以盡情想象。假如我設想我現在就在島上,我不是同樣可以遐想嗎?我甚至還可以更進一步,在抽象的、單調的遐想的魅力之外,再添上一些可愛的形象,使得這一遐想更為生動活潑。在我心醉神迷時這些形象所代表的究竟是什麼,連我的感官也時常是不甚清楚的:現在遐想越來越深入,它們也就被勾畫得越來越清晰了。跟我當年真在那裏時相比,我現在時常是更融洽地生活在這些形象之中,心情也更加舒暢。不幸的是,隨著想象力的衰退,這些形象也就越來越難以映上腦際,而且也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唉!正在一個人開始擺脫他的軀殼時,他的視線卻被他的軀殼阻擋得最厲害!

心痕墨跡

自然中的山,蔥鬱翠綠,巍峨挺拔。自然中的水,澄澈明亮,嫵媚清秀。自然中的風光,既雄偉壯觀,又迤邐迷人。如是,誰不愛自然?誰又不願意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走進大自然,要保持一顆自然的心。放下一切世俗公務,帶著輕靈自由的心情上路。不要貪戀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不要惦記繁華熱鬧、濃情蜜意,更不要放浪形骸、爾虞我詐。帶著你最真切的思想、最真摯的情感、最真實的自我,走進自然,如此,才能和自然相交相融。

作者為了能夠完全地融入大自然,匆匆地處理事務,盡力擺脫訪客,隻為可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享受。他不單單用視覺去欣賞那清新的風景,更調動自己豐富的想象在這片幽靜的角落裏為自己營造出一個夢幻王國,他身也輕飄,心也輕靈,完全沉浸在這自由、美好、純淨的自然世界裏。他熱愛自然、崇尚個性、蔑視世俗觀念,置身於自然這個甜美、幽靜的世外桃源,他怎能不深深陶醉,他忘卻了塵世的紛繁、虛榮、偽善、偏見,心中充滿了夢想、憧憬。

鄉村

[俄國] 屠格涅夫

天上隻有一朵雲彩,似乎是在飄動,似乎是在消散。 啊,俄羅斯自由之鄉的滿足,安逸,富饒!啊,寧靜和美好!

六月裏最後的一天。周圍是俄羅斯千裏幅員——親愛的家鄉。

整個天空一片蔚藍。天上隻有一朵雲彩,似乎是在飄動,似乎是在消散。沒有風,天氣暖和……空氣裏仿佛彌漫著鮮牛奶似的東西!

雲雀在鳴囀,大脖子鴿群咕咕叫著,燕子無聲地飛翔,馬兒打著響鼻、嚼著草,狗兒沒有吠叫,溫馴地搖尾站著。

空氣裏蒸騰著一種煙味,還有草香,並且混雜一點兒鬆焦油和皮革的氣味。大麻已經長得很茂盛,散發出它那濃鬱的、好聞的氣味。

一條坡度和緩的深穀。山穀兩側各栽植數行柳樹,它們的樹冠連成一片,下麵的樹幹已經龜裂。一條小溪在山穀中流淌。透過清澈的漣漪,溪底的碎石子仿佛在顫動。遠處,天地相交的地方,依稀可見一條大河的碧波。

沿著山穀,一側是整齊的小糧庫、緊閉門戶的小倉房;另一側,散落著五六家薄板屋頂的鬆木農舍。家家屋頂上,豎著一根裝上椋鳥巢的長竿子。家家門簷上,飾著一匹鐵鑄的揚鬃奔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輝映出彩虹的顏色。護窗板上,塗畫著插有花束的陶罐。家家農舍前,端端正正擺著一條結實的長凳。貓兒警惕地豎起透明的耳朵,在土台上蜷縮成一團。高高的門檻後麵,清涼的前室裏一片幽暗。

我把毛毯鋪開,躺在山穀的邊緣。周圍是整堆整堆剛剛割下、香得使人困倦的幹草。機靈的農民,把幹草鋪散在木屋前麵:隻要再稍稍曬幹一點,就可藏到草棚裏去!這樣,將來睡在上麵有多舒服!

孩子們長著卷發的小腦袋,從每一堆幹草後麵鑽出來。母雞晃著雞冠,在幹草裏尋覓種種小蟲。白唇的小狗,在亂草堆裏翻滾。

留著淡褐色卷發的小夥子們,穿著下擺束上腰帶的幹淨襯衣,登著沉重的鑲邊皮靴,胸脯靠在卸掉了牲口的牛車上,彼此興致勃勃地談天、逗笑。

圓臉的少婦從窗子裏探出身來。不知是由於聽到了小夥子們說的話,還是因為看到了幹草堆上孩子們的嬉鬧,她笑了。

另一個少婦伸出粗壯的胳膊,從井裏提上一隻濕淋淋的大桶……水桶在繩子上抖動著、搖晃著,滴下一滴滴閃光的水珠。

我麵前站著一個年老的農婦,她穿著新的方格子布裙子,登著新鞋子。

在她黝黑、精瘦的脖子上,繞著三圈空心的大串珠。花白頭發上係著一條帶小紅點兒的黃頭巾,頭巾—直遮到已失去神采的眼睛上麵。

但老人的眼睛有禮貌地笑著,布滿皺紋的臉上也堆著笑意。也許,老婦已有六十多歲年紀了……就是現在也可以看得出來:當年她可是個美人嗬!

她張開曬黑的右手五指,托著一罐剛從地窖裏拿出來的、沒有脫脂的冷牛奶,罐壁上蒙著許多玻璃珠子似的水汽;左手掌心裏,老婦拿給我一大塊還冒著熱氣的麵包。她說:“為了健康,吃吧,遠方來的客人!”

雄雞忽然啼鳴起來,忙碌地拍打著翅膀,拴在圈裏的小牛犢和它呼應著,不慌不忙地發出哞哞的叫聲。

“瞧這片燕麥!”傳來我的馬車夫的聲音。

啊,俄羅斯自由之鄉的滿足,安逸,富饒!啊,寧靜和美好!

於是我想到:皇城裏聖索菲婭大教堂圓頂上的十字架以及我們城裏人正孜孜以求的一切,算得了什麼?

心痕墨跡

這篇散文這是一幅宛如一張精致的鄉村油畫:,畫卷的背景是鄉村蔚藍的天空、各種動物、和緩的深穀、清澈的小溪、整齊的糧庫、倉房、散落其中的農舍是畫卷的背景,。畫卷的主體則是鄉村人民栩栩如生的群像,嬉戲的孩童、,談笑的年輕人、,打水的少婦則是畫卷的主體,更有一張年而勤勞好客的老農婦的就是整幅畫的特寫……鄉間,那村民特有的樸質、善良、熱情,被刻畫得那麼真切所有這一切都讓人覺的是那樣親切、美好,那樣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