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膳食上,必須保持全麵而合理的營養攝取。

健康專家提示:最科學的食譜是保證營養均衡。具體說,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裏的能量,工作量大者則需要2000卡路裏的熱量,不斷補充營養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脂肪類食物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

脂類是大腦活動所必需的,缺乏脂類會影響大腦的正常思維;但若食用過多,則會使人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長期累積會形成多餘脂肪。

2.及時補充維生素和鈣質

經常操作電腦者容易眼肌疲勞,視力下降,維生素A對預防視力減弱有一定效果,可通過多吃魚肉、豬肝、韭菜、鰻魚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來補充;經常在辦公室的人,日曬機會少,容易缺乏維生素D,需多吃海魚、雞肝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當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所消耗的維生素C將顯著增加,而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應盡可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3.盡量從食物中攝取營養

與其吃那些維生素和鈣片等藥物,不如平時多吃一些瓜果蔬菜以及豆製品、海帶、紫菜等。

同時認識和利用堿性食物的抗疲勞作用。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後,人體內新陳代謝的產物——棗乳酸、丙酮就會蓄積過多,造成人體體液呈偏酸性,使人有疲勞感。為了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可有意多吃以西瓜、桃、李、杏、荔枝、哈密瓜、櫻桃、草莓等水果為主的堿性食物。

其次,按照生物鍾安排作息。

嚴格按生物鍾規律作息是保持健康的基本因素。所謂生物鍾,是指人體內各個器官所固有的生理節律。人體內的生物鍾約有100多種,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協調各器官的功能,並規範著人的活動,如睡眠與覺醒、記憶與思維的漲落,體力與精力的興衰等。

一個人需要按照自身的生理節律來安排作息,絕對不能違反、幹擾這種節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覺,三餐不定時,你將整天昏昏沉沉,疲憊不堪。因此,如果你想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應當養成嚴格按生物鍾規律作息的習慣。

再次,堅持合理運動。

適量的運動對於一個人的健康必不可少。運動醫學專家認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經常運動,以增加體能儲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鍾,或一星期進行3~4次溫和的戶外活動,每次30分鍾,都是必要的。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感到運動後更為疲勞,這正說明你的機體需要調整,堅持一段時間後便會慢慢適應,體能會逐漸增加,抵抗疲勞的能力會得到強化。

最後,主動尋求快樂。

過勞不僅是體力不濟的表現,失望、焦慮、恐懼、神情沮喪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心理性過勞就是如此。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認為防止心理過勞的重要方法就是多笑。他認為笑是最佳的“精神鬆弛劑”,10分鍾大笑能使人全身放鬆45分鍾,男子每天應笑14~17次,女子每天應笑13~16次。當然,這種笑應是發自內心、自然而坦誠的。因此,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相聲、小品、富有喜劇色彩的影視節目,主動求樂。

後 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歐紅梅、周珊、張豔紅、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豔傑、陸曉飛、趙廣娜、王非庶、李秀敏、王傑、張保文、李亞莉、何瑞欣、杜莉萍、李衛平、梁素娟、許慶元、姚迪雷、毛定娟、王巧、楊婧、王娟娟、張豔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傑、武敬敏、楊英、李良婷、上官紫薇、楊豔利、於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張乃奎。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