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元顥府中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陳子雲和元顥約好,在行前二人最好不要再見麵,以免為人發現。元顥也在府衙內忙著辦差,連飲酒作樂的心思都沒有了。一是剛娶了新妾,正在興頭上,二是因為他已經得到信息,朝廷讓他進京赴任,他加快速度,把元法僧時期的舊官吏全部免去,又任命了一大批新官上任。但他的一分價錢一分貨,官帽是論價的,一個縣的知令就要2000兩白銀,當然那時的縣知令和後來的縣令區別是很大的,不僅管轄的區域要大,權力也在,甚至很多是食邑的,最高的可食邑2000戶,相當於漢代的封候。即使如此,這個價錢和以往相比還是貴了幾倍,要知道元法僧當年隻賣600兩一個。但想當官的有錢人還是不少,所以元顥的管家說:以往都說,門檻被踏破了,總以為是戲言,今日一看真正不假,自家門檻真讓這幫人踩的爛損了,得找工匠來修一下。
對元顥來說,是最後撈一把就走。刺史有權先任命某人為官,並可先行赴任,再向朝廷舉薦確認,朝廷頒了敕命就完事了。如果朝廷沒下敕命,也沒新任命官員,這人先當著官也行。
而對這些買官的人來說呢,都是讀書人,都是有錢的士族子弟,如今官少人多,當個官不容易,既然元大人這裏有門路,為何不試一下。當然,這其中的風險他們也知道,但人總有僥幸心理,何況就算新到了刺史也不能把官員都換了吧,他不也得收錢,不就再送份錢嗎,反正家裏有錢,而且當了官,自然能撈到錢,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
錢是不用犯愁了,元顥雖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但為了能坐上皇帝寶座,花多少錢都願意,這和那些買官的人一個心態。而皇上蕭衍早就對陳子雲說過,南朝國富民強,隻要達到目的,花多少錢都沒關係。
後勤保障完備,資金首先到位,是陳子雲做事的兩大法寶,有了錢他就指揮各路人馬按計劃放手大幹起來。他用錢開道做了幾件他認為對今後元顥稱帝最有基礎的幾件事。
首先是賄賂。元顥還沒有進入洛陽城,城裏說他好話的人就到處都是。什麼原因,都是錢的作用。從文武百官到宮庭內外,從領兵將領到城門關防,何氏開出了一張600人的大名單。有的直接給錢,有的送珠寶,有的送金銀,有的假裝清高的則送些古器玉玩,還有的送美女妾室,有的則送宅院房產。一次就花了6萬兩白銀,不可謂不是大手筆。不僅是元顥看的手直哆嗦,就連陳子雲都心痛。就連宮裏看門跑腿的都沒拉下,何氏都讓人送了兩串錢,普通的宮女也都有一兩銀子。
元顥苦著臉對陳子雲說:要不是我最後弄點錢,還不夠一次花費的,子雲你這什麼人在做事,太過鋪張和招搖了吧。
陳子雲說:其它的事可以低調行事,唯獨這事沒關係,誰收了錢也不會跟別人亂說。多送一點,也是為大人收買人心。
道理是沒錯,元顥這邊也收到消息了,說是朝廷內外對元顥好評如潮,十多位大臣,聯名上奏,請朝廷封他為司馬。
陳子雲現在對何氏越發信任,相信她這麼做一定有她的道理,所以還想給元顥解釋一下,這時忽然見遠處塵沙揚起,原來朝廷的旨意到了。
朝廷眾臣眼看爾朱榮又要執掌朝政,於是又開始轉向元顥,加上何氏以元顥之名給大家的禮物錢財令大家十分滿意,認為他為人很有誠意,所以反複舉薦之下,朝廷終於將大司馬一職封給了他。
6萬兩銀子換了個大司馬的職位,陳子雲想想,也算是值吧,大司馬位列三公之首,管理軍務,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權力相當大。他笑著對元顥說:司馬大人,這銀子花得還是值得的,如果不想爭權奪位,幾次出兵放馬的機會,錢也就掙回來了。
那是,哈哈。元顥笑得很暢快,他剛才還在擔心花那麼錢如果打了水漂怎麼辦,沒想到立竿見影,立即就有了回報。
錢除了用在這上麵,還有重要的是要為元顥打造一支能征慣戰的軍隊,否則如何保證政權的鞏固?可是皇上蕭衍的密信中不同意這樣做,而是提出在恰當的時候,由大梁國的精兵來為元顥保家衛國。陳子雲心想,這少說也要5萬人。但一開始獅子大開口,怕皇上受不了,所以他先報了1萬人的軍費,由耿仲在訓練場代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