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把信送給“加西亞”——走出職業心理危機1
工作是每個人必須進入的一種生活狀態,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安德魯·卡內基說過:“如果一個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點‘羅曼蒂克’來,這不能怪罪於工作本身,而隻能歸咎於做這項工作的人。”的確,工作帶給你的是快樂還是折磨,主要在於你對工作的態度。因此要調整好心態去麵對工作,別把工作當苦役。
克服求職恐懼,成功漸露“尖尖角”
每個人的工作,不管是文學、音樂、美術、建築,還是其他工作,都是自己的一幅畫像。
——勃特勒·S
灰鏡頭
劉光是一名大四學生,他來自東北農村,性格內向、身材矮小,現在正麵臨著求職的困擾,因此,他每次想起工作的事情,就莫名其妙的恐懼和不安。因為他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和交往,雖然在上學期間成績不錯,得過幾次獎學金,但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因此,他總是覺得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有幾次他去人才市場和幾個用人單位麵試,因為害怕和緊張,在麵試現場手足無措,結果可想而知,特別是他感到用人單位盛氣淩人,讓他喘不過氣來。因此,後來一提找工作,劉光就身上冒冷汗,再也不敢去人才市場了。
心理解惑
劉光表現出的是典型的求職恐懼心理。很多求職者都有求職受挫的經曆,這既讓他們的期待心理得不到滿足,又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信心,因此產生了一種求職恐懼心理。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恐懼心理的產生與過去的心理感受和親身體驗有關。有的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受過某種刺激,大腦中形成了一個興奮點,當再遇到同樣的情景時,過去的經驗被喚起,就會產生恐懼感。恐懼心理還與人的性格有關。一般從小就害羞、膽量小,長大以後也不善交際、孤獨、內向的人易產生恐懼感。
陽光氧吧
隻要認真地對待恐懼心理是完全可以擺脫它的困擾的,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調適來逐步克服恐懼心理,具體的自我調適與訓練的方法如下:
1.模仿場景,進行想象訓練
以下幾步按順序進行:
(1)將各種場景排列出恐懼等級。把能引起你緊張、恐懼的各種場麵,按由輕到重的順序依次列成表(越具體越好),分別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令你恐懼最輕的場麵放在最前麵,把最令你恐懼的放在最後麵。
(2)徹底放鬆自己。先坐在一個舒服的座位上,有規律地深呼吸,讓全身放鬆。進入鬆弛狀態後,拿出上述係列卡片的第一張,想象上麵的情景,想象得越逼真、越鮮明越好。
假如你覺得想象中的場景令你有點不安、緊張和害怕,你先別急,要穩住,然後停下來不再想象,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鬆弛下來。完全鬆弛後,重新想象剛才失敗的情景。若不安和緊張再次發生,就再停止後放鬆,如此反複,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會再使你感到不安和緊張為止。
(3)循序漸進。按同樣方法繼續下一個使你更恐懼的場麵(下一張卡片)。注意,每進入下一張卡片的想象,都要以你在想象上一張卡片時不再感到不安和緊張為標準,否則,不得進入下一個階段。
(4)進行現場實踐,循序漸進。當你想象最令你恐懼的場麵也不感到臉紅心跳時,便可再按由輕至重的順序進行現場鍛煉,若在現場出現不安和緊張,亦同樣讓自己做深呼吸放鬆來對抗,直至不再恐懼、緊張為止。
2.想象成功
成功是蘊藏於心底的一份強烈渴望,然而,麵對求職過程中的屢次受挫,也許你會覺得現實世界極其殘酷,令你心灰意冷、舉步維艱,這時,請不要忘了還有另一條由“想象”可抵達的成功之路。
當一個人一無所有卻膽敢“想象成功”時,他就會擁有一份嚴謹理性的思維方式和樂觀自信的心態;有了理性的思索,有了樂觀和自信,相信一切恐懼都會被化解於無形,隻要你時刻做著一套心靈體操:想象成功。
心靈茶坊
失敗是成功的變奏
有個人的簡曆是這樣的:
22歲 生意失敗
23歲 競選州議員失敗
24歲 生意再次失敗
25歲 當選州議員
26歲 情人去世
27歲 精神崩潰
29歲 競選州議長失敗
31歲 競選選舉人員失敗
34歲 競選國會議員失敗
37歲 當選國會議員
46歲 競選參議員失敗
47歲 競選副總統失敗
49歲 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
51歲 當選美國總統
這個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許多人認為他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可是,看他的簡曆,你可以發現,他的成功來自哪裏,不錯,來自一次次失敗之後的堅持與繼續努力。的確,“失敗”是個消極的字眼,它的聲音都是消極的。除了“死亡”之外,沒有別的字眼能比它更令人生畏。但是不可避免,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它,那究竟應該怎樣去麵對它呢?告訴自己:“我要成功!我真的很不錯!”然後你會發現,在以前你認為自己不行的事情,現在也可以作出很好的成績來。
遇到挫折和失敗,請堅持下去,成功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了。
自己的路自己走
真正的自由屬於那些自食其力的人,並且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作為的人。
——羅·科林伍德
灰鏡頭
陳思是一個從小被家裏寵壞了的女孩,她一直在不停地工作,因為她的老板總是想向她求愛,讓她感到煩惱,從而不得不離職。頻繁跳槽使得她在工作問題上總是無法獲得進展,以至於仍然需要依賴家庭的供給才能生存。當然,之後的很多工作也都是在親友的幫助下找到的,不過,也隻是偶爾從事一些諸如打字員或秘書之類的零碎工作。有一次,她終於找到一份工作,但這次她的老板似乎對她毫無興趣,結果她覺得受到了輕視,又憤然辭職了。
陳思小的時候就非常漂亮,是家裏的小女兒,家裏的條件又很好,結果她被父母寵得令人難以置信,真是捧在手裏怕摔著,含在嘴裏怕化了,隻要她想要的,就一定能如願以償。由於家裏對她的溺愛,她從小就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
在陳思4歲時發生的一件事更加重了她的依賴心理。她4歲時,有一次走出屋子,看到很多孩子在玩遊戲。他們動不動就跳起來,大聲喊著:“巫婆來了!”陳思非常害怕。回家後,陳思問家裏的老人們,是不是真的有巫婆存在。他們就告訴她真的有許多巫婆、小偷和強盜,他們都會跟著她到處跑。從那以後,陳思就很怕一個人待在房子裏,並且把這種害怕表現在她生活的方方麵麵。她總覺得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離開家,家裏人必須支持她,並在各方麵照顧她。
後來,陳思的父母相繼去世,這使她因為失去了依賴而感到手足無措。於是,陳思找她的親戚來照顧她,但是事情並不如意。過不了多久,她的親戚就對她非常厭倦了,但是,在陳思的一再要求下,他們才勉強去幫助她,陳思這才避免了孤苦伶仃的悲劇。
陳思也很苦惱,因為她現在的工作似乎也岌岌可危了,因為她感覺到她的同事都是自己忙自己的事情,沒有人對她特別關照。她一直想擺脫這種狀況,但苦於沒有切實可行的好辦法。
心理解惑
陳思的問題出在擇業過程中過分依賴他人,其實,依賴他人是難以選擇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的。
工作是每一個人必須麵對的生活狀態,要想自己獨立地生活,必須有一份經濟來源。但在擇業過程中,很多求職者,像陳思這樣,由於從小產生的依賴心理,很難在擇業過程中靠自己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又不可能一輩子都依賴父母,因而會陷入心理困境。
陽光氧吧
如果不能及時糾正這種求職依賴心理,任其發展下去,今後很難立足於社會;又由於這種人難以忍受挫折和失敗,往往會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最終被社會淘汰。
專家建議:克服依賴心理,培養獨立人格,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改變依賴心理行為,增強自身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自信心。
首先明白過分依賴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一個心理不成熟的人是難以在生活和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如果是家庭原因造成的,那麼向你的家人正式宣布,你要改變你的依賴行為,希望他們能夠理解並支持你;如果是你的懶惰所造成的,那麼從現在起,你必須養成不怕吃苦的習慣,以加強你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同時,要有自己相信自己、自己戰勝自己的信心。自信心是對自身潛能的肯定,是追求事業成功過程中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自信心增強,依賴心理就會隨之減輕。
2.麵對困難,敢於自主去解決。
不要遇到困難就請求別人幫忙,要盡力自己去解決。即使接受他人的幫助,也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大事可征求他人的意見,但必須把握一點,他人的意見僅供參考。另外,不把自己分內的事推給別人做。
人,要靠自己活著,而且必須靠自己活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盡力達到理應達到的自立水平,擁有與之相適應的自立精神。這是當代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基礎,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係統”的基石。自助者,天助之。
心靈茶坊
發掘自我的力量
宋朝著名的禪師宗無門下有一個弟子道謙。道謙參禪多年,仍不能開悟。一天晚上,道謙誠懇地向師傅宗無訴說自己不能開悟的苦惱,並求宗無幫忙。宗無說:“我很高興能夠幫助你,不過有3件事我無能為力,你必須自己做!”道謙忙問是哪3件事。宗無說:“當你肚子餓時,我不能幫你吃飯,你必須自己吃;當你想大小便時,你必須自己解決,我一點也幫不上忙;除了你之外,誰也不能馱著你的身子在路上走。”道謙聽罷,豁然開朗,快樂無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成功要靠自己,自己的事必須自己做。相信自己,擺脫依賴,勇敢地將自己站成一個大寫的“人”字,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工作,選擇最好的不如選擇適合的
一件事情如果值得做好,就值得去做。
——愛卡茉爾·T
灰鏡頭
李玉英是廣州一家公司的職員。這天,她在公司的20層大廈頂樓正沮喪呢,因為在一個項目的策劃中,她的策劃案又被否決了,而另外兩個對手卻屢屢被選中。她很不服氣,因為她一直做得很努力,她堅信自己做得比他們好。可是,失敗也是不容分說的。有好幾次,李玉英想過是否應該離開這裏,但是,這裏的高薪是她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