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你,正如你所思——找回“迷失”的自我1(3 / 3)

形成循環型人格障礙的原因在心理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患者的遺傳、精神和軀體因素以及神經係統與代謝功能的平衡失調造成的長期抑鬱狀態可能是造成循環型人格障礙的主要原因。

陽光氧吧

對於循環型性格障礙患者來說,心理訓練的重點是“一個克服,一個糾正”——克服情緒不穩及自負心理帶來的不利影響;糾正認知浮淺和思維不持久、專一、深刻的弊病。

1.認識這種性格的危害性,並下決心去改變

性格缺陷者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充分地了解性格缺陷的特點、危害和糾正方法,提高認知。訓練過程中要始終遵循“反複教育、不斷強化、長期堅持、穩定提高”的原則。

2.博覽群書,怡養性情

培根曾說過一句精辟的話:“讀書足以怡情。”所謂“怡情”是指陶冶人的性格,糾正性格缺陷。缺陷者本人要積極閱讀書籍。比如,讀數學書籍,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允許在演算和學習中出半點差錯,養成耐心、細致、自信、頑強的工作作風,培養精確、嚴謹的治學作風;或者閱讀文學作品,練習寫文章或進行文學創作。

3.興奮專一訓練法,又稱“成功心理訓練法”

興奮專一性等的良好心理品質是一個人求知、追求事業、完成任何任務的重要基礎。要求做事集中注意力,興奮專一、思維專一,拋卻外界幹擾,堅持必勝信心,不懈努力。

“放下”是種智慧

灰鏡頭

現年35歲的鄭先生經常懷疑妻子與他人有染,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他於2003年6月18日和10月31日分別將姐夫、哥哥殺害。不僅如此,他還幾乎把沾親帶故的男士列入“黑名單”,伺機實施行凶。

鄭先生原是江蘇南京某企業的高級技工,2001年赴哈爾濱工作,妻子和女兒則留在南京。去哈爾濱後,他每月都回家和妻女團聚,平凡的家庭生活溫馨、甜美。然而,這種溫馨、甜美的生活被一件小事破壞了。

2003年春節前夕,同學劉某到鄭先生家與鄭先生相聚,當晚留宿。第二天早晨,鄭先生下樓買早點,回家時發現妻子的鼻子上有一道劃痕,竟認定是劉某調戲所致。劉某見無論怎樣解釋也無法打消他的疑心,情急之下請來其他男同學幫忙解釋。這樣做不但沒有消除誤會,反而使鄭先生懷疑那些男同學都與他妻子有染。為了弄清事實真相,鄭先生辭去哈爾濱的工作回到南京。回家後,他動輒打罵妻子,妻子不堪忍受,逃回老家。

見事情變成這個樣子,父母、哥哥、姐姐和同學、朋友出於好心,紛紛勸導鄭先生。不料,鄭先生已深陷“妻子被奪”、“被謀財害命”的思維怪圈無法自拔,誰勸他誰就成為被他懷疑的對象。四個哥哥、姐夫以及幾個關係不錯的男同學,全都被他認為是心懷鬼胎,與他妻子有不正當關係;姐姐、嫂嫂、妻姐等女性親友,則被他認為是謀他財、害他命。

姐夫劉建斌曾經勸說鄭先生不要胡亂猜疑,否則這個家就要散了。就因為自己好意的規勸,他被鄭先生認定是奪他人之妻的壞蛋,招來了殺身之禍。6月18日晚,鄭先生連捅劉建斌數刀,導致劉建斌當場斃命。

10月中旬,鄭先生將眾親友列入黑名單,決定碰見一個報複一個。31日晚上,他到四哥家門口,揮刀將四哥殺死。

鄭先生的病態和瘋狂,使他的親戚朋友和左鄰右舍心驚膽戰。11月8日,鄭先生被抓獲歸案,他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心理解惑

鄭先生屬於典型的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並已表現出偏執妄想的症狀。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一般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自以為是,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於把失敗和責任歸咎於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願望;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麵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

喜歡走極端,與其頭腦裏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這是具有偏執心理的人的一大特色。

偏執的人往往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隻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會有一種崇拜心理,以為自己處處比別人高明。過於偏執就無法與人溝通,會使自己孤立無援、舉目無親,最終導致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動搖甚至喪失信心。

心理透視

你具有偏執傾向嗎

判斷自己是否過於偏執,可通過下麵的測試反映出來:

1.對別人求全責備。

2.總是責怪別人製造麻煩。

3.自己控製不住發脾氣。

4.會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想法和念頭。

5.感到大多數人不可信。

6.認為別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7.認為別人對你的成績沒有作出恰當的評價。

8.老是認定別人想占你的便宜。

評分分析

答“沒有”得1分,“輕微”得2分,“中等”得3分,“偏重”得4分,“嚴重”得5分。計算總得分。

10分以下:不存在偏執的情況,是個心平氣和的人。

15~24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執。

25分以上:說明你有嚴重偏執的症狀,要學會控製情緒。另外,建議你遇到心理障礙時,向心理醫生谘詢。

陽光氧吧

要想改變偏執行為,就要對這些觀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極端偏激的成分,去除那種“我總是對的”的想法。

當然,思想上的調整與認識要以一種良好的心境為前提,才能有效果。因此,我們需要用各種方法讓自己的心靈安靜下來。

1.從名人傳記和書籍中獲得撫慰

實驗表明,經常閱讀偉大人物的傳記,能使那些偏執的人得到心靈上的慰藉。豐富的知識使人聰慧,使人思想開闊,使人不至拘泥於教條的陳規陋習。

2.鼓勵自己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

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是:

(1)真誠相見,以誠交心。自己必須采取誠心誠意、肝膽相照的態度積極地交友,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和不信任態度。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於克服偏執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

(2)交往中盡量主動給予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於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並增進友誼。

(3)交友要盡量找興趣相投的人。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有助於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係。另外,性別、年齡、職業、文化修養、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等也存在“心理相容”的問題。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條件是思想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和一致,所謂“誌同道合”。這是發展合作、鞏固友誼的心理基礎。

3.用自我心理暗示來阻止不良情緒的發作

在行動上,你可以采用行為禁止法。例如,當對某一件事你忍無可忍即將要發作時,你對自己默念如下指令:“我必須克製自己的反擊行為,我至少要忍10分鍾。我的反擊行為是過分的,在這10分鍾內,讓我立即分析一下有什麼非理性的觀念在作怪。”采用這種方法後,不久你就會發現,每次你以為怒不可遏的事,隻要忍上幾分鍾,用理性觀念加以分析,怒氣便隨之消減。

心靈茶坊

偏執讓人盲目

有一個人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有一次他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一位隱居在深山的禪師,問他:“請問大師,到底什麼是佛?”禪師笑著回答:“你就是佛。”那個人聽了禪師的話,大吃一驚地說:“我隻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已,怎麼敢認為自己是佛呢?”

禪師娓娓向他解釋說:“你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你有一個‘我’的觀念從中作梗。既然有了‘我’的存在,你就不能超越自己,所以你不知道自己就是佛。”那個人聽了禪師的解釋,又問:“既然如此,那麼請問大師,您呢?您是不是佛?”

禪師聽了,原本慈祥的笑容轉為嚴肅:“你為什麼要那麼偏執呢?有了‘我’的觀念就已經不是佛了,現在又加上了一個‘你’,那不是離佛更遠了嗎?”

偏執使人盲目,使人看不清事情的真麵目,正如心中執著於“你”和“我”的佛教徒,離“佛”、離生命的本質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