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中藏一片清涼——走過不良情緒的沼澤3(1 / 3)

第一章 心中藏一片清涼——走過不良情緒的沼澤3

信任比黃金更寶貴

有一次,小丁打完公用電話準備付錢時,卻發現忘了帶錢包。“這可怎麼辦啊?”向來不欠人錢的小丁急得有點發慌。看守電話的是個中年男子。沒辦法,小丁隻好試著向他解釋。

“對不起,我忘了帶錢,能不能先把身份證押在你這裏,明天我給你送錢來?”小丁支支吾吾地對他說道。

“不用,隻要你記得以後經過這裏時給我就可以了。”中年男子豁達地笑著說。

於是小丁心懷感激地離開了。第二天,他一早就把錢給中年男子送了去。中年男子一見他就笑了:“先生好講信用啊!”小丁說:“是你先信任我的。”

他們互道再見後,小丁騎車回了家。在路上,他感覺心情無比舒暢。他第一次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此令人快樂。

信任無價。為人處世時如果失去最基本的信用,人與人之間就會失去信任,猜疑心理就會在心靈深處滋生,人間的愛與溫情也會隨之瓦解,最後受傷的隻能是彼此的心靈。

沉澱自我,你會看到世界

要想處處得力、事事順心自然很難。要想擺脫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練內功,切不可浮躁。

——佚名

灰鏡頭

小吳是某事業單位的普通幹部,他近一年來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闖蕩一番。看著別人房子、車子、票子都有了,他心裏慌;炒股賠多賺少就去摸彩票,一心想摸個500萬,可結果花幾千元連個響都沒聽著,心裏就更慌!後來小吳跳了幾家單位,不是嫌這個單位離家太遠,就是嫌那個單位專業不對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個合適的工作對小吳來說真是難啊!後來聽說某人很有錢,小吳於是寫了信去,說自己很困難,可他們連信也沒回,氣得小吳又去信大罵了一頓。為此小吳心裏也確實感到失衡,但這種惡作劇讓小吳解恨呀!總之,小吳就是感到心裏悶得慌,做什麼都不踏實。

心理解惑

小吳表現出來的這種“不踏實”、“悶得慌”的狀態正是一種典型的浮躁情緒。

浮躁心理是指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恒心、見異思遷,喜歡投機取巧,講究急功近利,強調短、平、快,立竿見影,平時則無所事事,亂發脾氣,一刻也不能安穩地工作。浮躁是當前非常普遍的一種負麵情緒。

浮躁從表現上看有軀體性亞健康的症狀特點,如心神不寧、焦躁不安、喜歡衝動、冒險、甚至鋌而走險等。實際上這種軀體的表現是在心理的作用下完成的,症狀來得快去得快,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很大。

浮躁使人們失去準確定位,讓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不計後果,與腳踏實地、艱苦創業、勵精圖治、公平競爭的社會準則相抵觸,對國家、社會的整體運轉非常有害。

心理透視

你是否有浮躁情緒

1.做事不能堅持到底,經常見異思遷。

2.經常心神不寧和焦躁不安。

3.不愛腳踏實地工作,成天無所事事,且脾氣很大。

4.經常頭腦發熱,有盲從心理,譬如對於炒股票、期貨等。

5.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經常跳槽換工作。

6.遇到事情好急躁,不能控製感情。

7.把戀愛當成好玩的遊戲,尋找異樣的刺激,打發自己的空虛和無聊。

8.求職時往往想著大城市、大企業、大單位,向往高收入、高地位,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分量,結果處處碰壁。

9.總是渴望和力求結識比自己優越的人,而對不如自己的人則愛理不理,希望從交往對象那裏獲得好處。

測試評析

每題都回答“是”或“否”。如果你對上述九個問題至少有六個問題回答“是”,那麼毫無疑問,你有浮躁心理。

陽光氧吧

作為一種心理現象來說,浮躁的內核是人樸素的、本能的生命衝動和物質欲望。浮躁的深層特點,是重外延輕內涵、重數量輕質量、重表麵輕實際、重短期輕長遠。在現代社會,浮躁心理無論對社會或個人的發展都十分有害,必須想方設法減少和消除這一不健康的心理。

1.自我暗示是控製情緒的一個簡捷而實用的好方法。例如你可這樣暗示自己:無論麵對怎樣的處境,總會有一種最好的選擇,我要用理智來控製自己,絕不讓情緒來主導我的行動。隻要我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我就是一個戰無不勝、快樂的人。

2.在攀比時要知己知彼。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主要方式。比較要得法,要“知己知彼”,否則就無法去比,得出的結論也會是虛假的。知己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就不會出現人的心理失衡現象,產生心神不定、無所適從的感覺。

3.人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到:每個人的成功,都付出了別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和智慧。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期待“天上掉餡餅”的事會在自己頭上發生。還要正確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不要憑一時的情緒或偏見對人和事下結論。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心靈茶坊

茶在沸水中,香氣自流轉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來到一座禪寺,慕名尋到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僧,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老僧靜靜地聽著年輕人的歎息和絮叨,最後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不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老僧抓了些茶葉放進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地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刹怎麼喝溫茶?”

老僧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得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啊。”

老僧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

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老僧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又過了一會兒,小和尚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氣的沸水進來。老僧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老僧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老僧這樣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老僧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老僧點頭:“用水不同,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複幾次,茶葉沉沉浮浮,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和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芸芸眾生,也和沏茶是同一個道理。”

是啊,沏茶的水溫度不夠,沏出的茶也就索然無味,這正如一個人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事事順心、處處得力自然很難。要想擺脫失意,就要不斷提升自我,切不可浮躁,一旦你沉下那顆浮躁的心,終能有所成就。

牢騷太盛防腸斷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毛澤東

灰鏡頭

蘇暢是位女教師,她對自己的臉感到很不滿意,哪兒看起來都不順眼,因此她決定去整容。醫師仔細地望著她,認為她長得並不難看,問題就在於她把自己估計得太低。醫師還是動手術稍微改善了她的五官,但隻是動了一些小手術,比她所要求的要少很多。

蘇暢很不高興,她一邊打量著鏡中的自己,一邊抱怨醫生並沒有對她的臉做太大的改變。醫師告訴蘇暢,她的臉本來就隻需稍作改變,唯一的問題是她使用臉孔的方式錯了,她把它當做一個麵具,用來遮掩她的真實感覺。

蘇暢傷心地低下了頭。

醫師理解地看著她。蘇暢沉默片刻,然後袒露了心聲:每一天她到學校去時,都像戴著麵具,表現出最好的一麵,把所有的感情全部隱藏起來,隻留下她認為“正確”的一部分。3年的教學生活,孩子們總是嘲笑她。

醫師開始勸導蘇暢,並真誠地告訴她,孩子們嘲笑她,是因為他們已看出她一直在演戲。身為一名教師,並不一定非要表現得十全十美,偶爾也可以表現得愚蠢一點,這樣仍然會受到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歡。

離開診所後,蘇暢心情好多了。幾個月後,她再也不擔心她的臉,也不再抱怨了。

心理解惑

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種自我防衛機製,要完全斷絕的確很難。如果你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做到停止抱怨,那麼至少應該在抱怨的時候提醒自己,抱怨隻是暫時的情緒宣泄,可做心靈的麻醉劑,但絕不是心靈的解救方。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抱怨,他們抱怨家人、抱怨朋友、抱怨上司、抱怨同事,仿佛隻要與他們有接觸的事或人,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抱怨。他們因為這些抱怨,每天都在灰暗的心情下度過,其實這些抱怨不僅帶給他們自身傷害,還會傷害他人。所以,我們要把不滿的情緒、抱怨的語言在心中化解;我們要明白生活不僅有苦難、殘缺,還有幸福和美好。

陽光氧吧

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抱怨的人常常會陷入人生的低穀。抱怨對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嚴重的影響,由此,需要從以下方麵著手進行自我調適:

1.從另一個角度感受你的生活

你總是排在最慢的一隊——還是僅僅有時候這樣?你在電影院從未坐過好座位——還是隻有你坐在頭發高聳的女人後麵時才注意到位置不好?

開始把你的注意力轉向事物好的方麵,而且每當事情很順利時要特別提醒自己。例如,今天天氣這麼好,我真是太有運氣了!我住在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真是運氣太好了。遲早,你會感覺自己更幸運,從而不再覺得有什麼應該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