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要到位——全力以赴,拿出最優結果
以戰果論英雄:要的是行動,更是結果
“以戰果論英雄”,這也許會使許多人的努力看上去白費了,但曆史就是按照這種法則在運轉的,所謂“成者王、敗者寇”,所以結果是對一個人能力的最佳評價。
“千金易得,一將難求”。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每一個企業無時無刻都在尋找那些能夠推動企業發展,為企業創造最佳業績的員工。對於這類員工,企業也會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發展空間。
王光和張頤同時供職於一家音像公司,他們能力相當。有一次,公司從德國進口了一套當時最先進的采編設備,比公司現用的老式采編設備要高好幾個檔次。但是說明書是用德文寫的,公司裏沒有人能看得懂。老板把王光叫到辦公室,告訴他:“我們公司新引進了一套數字采編係統,希望你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後再帶領大家一起吃。”王光連忙搖頭說:“我覺得不太合適,一方麵我對德語一竅不通,連說明書都看不懂;另一方麵,我怕把設備搞出毛病來。”老板眼裏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又叫來了張頤,張頤很爽快地答應了,老板很高興。
張頤接下任務後就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他對德文也是一竅不通,於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學的外語學院,請德語係的教授幫忙,把德文的說明書翻譯成中文。在摸索新設備的過程中,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在教授的幫助下,通過電子郵件,向德國廠家的技術專家請教。短短一個月下來,張頤已經能夠熟練使用新的采編設備。在他的指導下,同事們也都很快學會了使用方法。張頤因此到了老板的讚賞。
以後,有了什麼任務,老板總是第一時間找到張頤。因為他知道,張頤不會讓他失望。
“創造良好的結果”,而這正是檢驗優劣的標準,是證明能力的尺度。一個員工是否優秀,關鍵要看他所創造的價值,他是否能夠像張頤一樣解決好公司交給他的問題,把結果帶給公司。
能不能解決好問題,是企業衡量一個員工價值重要的標準。你有多少的解決不了問題的借口都沒有任何用處,對於決策者和你自己來說,你解決問題的結果才是最需要的。
隻要是工作,就會有問題出現,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大,就越能體現我們的工作價值!如果我們麵對問題,不是一味去找借口,而積極主動地尋找方法,再難的問題也能解決。
照做法則:
那些認同公司的員工,清楚自己工作使命,他們在服從中誓把業績留給老板,他們看重貢獻,因此他們照做時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個人的整體業績,而不是自己的報酬和升遷。他們的視野廣闊,在工作中,他們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麼關係,進一步,他們還會從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這是因為,不管生產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其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消費者或顧客解決問題。
1.改掉推脫責任的毛病
成為一個不把問題留給老板的人,就必須改掉推脫責任的壞習慣。犯了錯誤有什麼理由要解釋時,你自己首先要反省,我的理由是不是客觀事實,是不是真實可信?是不是隻是想用來掩飾自己的錯誤?然後回頭看看自己的行為,如果自己確實有錯誤的地方,就應該勇敢地承擔責任,誠懇地承認錯誤,並且要改正自己的行為,積極地尋求補救的辦法。
2.經常反省自己
那些把業績留給老板的員工會經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這有利於他們提高工作責任感,充分發掘自己具備但還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潛力。這種心態促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一直盯緊“結果”這個目標。
一步到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很少有人存有這種思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總想著還有下次呢。可是,下次到了,又推到了下下次,如此,事情永遠得不到徹底地解決。比如,工廠的某台機器壞了,負責維修的師傅隻是做一下最簡單的檢查,隻要機器能正常運轉了,他們就停止對機器做一次徹底清查,隻有當機器完全不能運轉了,才會引起人們的警覺,這種隻滿足於小修小補的態度如果不轉變,不僅會給公司和個人帶來巨大的損失,還會使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正確的做法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不把問題留給下一次。
對於任何一件工作,要麼幹脆不做,要麼一次性解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一步到位是一種把問題簡化的方式。無論做什麼事,我們如果有下次再來或會有別人解決的想法,那麼,我們這一次就不會全身心投入,失敗的幾率就很大,造成了問題越來越複雜。
李偉是一家廣告公司創意部的經理,他有一個毛病,就是第一次總是沒法把事情做好,需要來回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幾遍,為此曾給自己和公司的工作帶來不少麻煩,他自己也苦不堪言。
有一次,公司接到一個客戶的任務,要做一個比較大的戶外廣告。李偉由於完成任務的時間比較緊,自己當時也比較忙,在第一次審核廣告公司回傳的樣稿時,沒有仔細檢查,就放心的交出去了自己手中完成的業務。沒想到,在發布的廣告中,他弄錯了一個電話號碼——客戶的電話號碼被他們打錯了一個,正是因為他第一次檢查的時候沒有注意,結果,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錯誤,給公司導致了一係列的麻煩和損失。他個人也因此收到了不小的處分和罰款。
李偉的失誤源於他在第一次審稿的時候,沒把錯誤找出來,沒把事情做對。假如在第一次審核樣稿的時候李偉稍微認真一點,就不會造成如此重大的損失。
如果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對,忙著改錯,改錯中也很容易忙出新的錯誤,惡性循環的死結就越纏越緊。這些錯誤往往不僅讓自己忙,還會放大到讓很多人跟著你忙,造成整個團隊工作效能的低下。第一次沒做好,不僅不能拿出最優結果,且浪費了沒做好事情的時間,更花費了一些本不該付出的冤枉債,降低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照做法則:
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忙著創造價值,而不是忙著製造錯誤或改正錯誤。隻要在工作之前想一想出錯後帶給自己和公司的麻煩,想一想出錯後造成的損失,就應該能夠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對”這句話的分量。在這個效率至上的社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簡化工作,是企業贏得競爭製勝的不二法寶,也是認同、服從、照做的員工邁向成功的關鍵。具體說來,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麵做起,努力達到執行到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