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友擔負的馬班郵路,山高路險,氣候惡劣,一天要經過幾個氣候帶。他經常露宿荒山岩洞、亂石叢林,經曆了被野獸襲擊、意外受傷乃至腸子被馬踢破等艱難困苦。他常年奔波在漫漫郵路上,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時間在大山中度過,無法照顧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女,卻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
為了排遣郵路上的寂寞和孤獨,娛樂身心,他自編自唱山歌,其間不乏精品,像“為人民服務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等。為了能把信件及時送到群眾手中,他寧願在風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繞行以方便沿途群眾。而且還熱心為農民群眾傳遞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購買優良種子。為了給群眾捎去生產生活用品,王順友甘願繞路、貼錢、吃苦,受到群眾的廣泛稱讚。
20年來,王順友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一份報刊,投遞準確率達到100%。2005年,王順友應萬國郵政聯盟之邀,飛赴瑞士,為萬國郵聯行政理事會作關於中國郵政普遍服務的報告。自1874年成立以來,王順友是受邀作主題報告的第一個普通郵遞員!他的成績迎來了全世界的敬意。
王順友之所以卓越,是因為他立足於自己本職崗位,“以腳做夢”,一心撲在自己的工作上,作出了常人難以作出的卓越成績。其實,隻要你“不折騰”,用心去麵對工作,成功一定會屬於你。我們身處一個崗位時,目標就是要勝任自己的崗位,最終目標是要多出成績!
照做法則:
現實中,很多員工喜歡用腦袋瓜做夢,卻不懂得應該用“腳”去做夢。因為他們不知道,人不能徒有空泛的夢想,更應該為實現夢想去尋找方法,靠腳踏實地的實踐讓夢想成為現實。隻有這樣才有資格摘下高業績的甜美果實。
如果你也在為自己的高業績夢想而迷茫,那麼,從下麵這些方麵做起,樹立起“以腳做夢”的思維吧:
1.樹立結果思維
任何組織都是以結果論英雄,任何投入必須緊緊圍繞著產出來進行。我們身處某一崗位,就必須要多出成績少“折騰”,工作要對得起自己的崗位。
2.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對於很多“折騰型”的員工,組織內部隨時可看到他們風風火火的身影,世界上最忙的人永遠是他們,但他們忙的永遠是一些無謂的瑣事。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總是被一些瑣碎的毫無意義的事情所占據,那麼我們就沒有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了。“不折騰”那些無謂的瑣事,將目標放在工作業績上,我們一定能夠比其他人更優秀!
在我們工作的過程中,讓我們少一些折騰的身影,多一些工作的成果,於“不折騰”中穩步向前發展。
踏實務實,不怕做“傻”員工
《士兵突擊》曾經風靡一時,劇中主人公許三多給觀眾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有一張憨笑臉,兩排大白牙。三多在別人眼中,“天生一副熊樣”,外加著名的“一根筋”、“傻勁”。正是這樣一個人,在被分到“孬兵的天堂、班長的墳墓”的草原紅三連五班的時候,別人都在混日子,許三多卻“傻”到一個人堅持訓練、做內務、站哨崗;把班長一句無關痛癢的玩笑話當真,一個人跑去修路……他拖累了班長、拖累了三班、拖累了七連。可就是這樣一個遲鈍、不識時務、腦筋不會轉彎的傻小子,卻成功地從“龜兒子”變成孬兵,從孬兵變成尖子兵,從尖子兵變成特種兵,連升三級。
其實,許三多的成功跳級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那就是他始終恪守著的作風——“踏實、務實”,認真地向著目標前進。
不隻是軍隊,企業同樣需要許三多式的“傻”員工。“傻”員工不是不聰明,更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將聰明和能力都運用到務實性的工作上。
然而,由於社會上存在著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不少人每天都在想辦法尋求成功的捷徑,一行動起來,就盡可能地鑽空子、占便宜,而不願踏踏實實地按照正當的程序去做,到頭來隻能喪失了更多的自我發展的可能。而那些能夠腳踏實地的人卻往往能成就別人無法達到的業績。
袁隆平院士獻身科學、一生致力雜交水稻研究,幫助人們解決吃飯問題,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實驗田;如果不在實驗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這是袁隆平說過的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也是他真實生活的寫照。
20世紀60年代,袁隆平院士從質疑權威開始了自己的雜交水稻研究。他說:“科學研究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這個是關鍵。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科研的本質是創新,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新就失去了基礎;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新就沒有了空間。”
袁隆平還說:“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永遠隻能跟在別人後麵。隻有敢想敢做敢堅持,才能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這個我是有深刻體會的。”
袁隆平院士2008年已78歲高齡,但還堅持下田研究。他認為,做科研要埋頭苦幹,不畏艱苦,這是基本功。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頑強堅持的毅力。“我的工作主要在實驗田,越是打雷、刮大風、下大雨,越要到田裏麵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種能夠經得起幾級風。從參加工作到現在,隻要田裏有稻子,我每天都堅持下田實驗。”
到2008年為止,袁隆平院士已經獲得了19項國內外大獎。他的成就也向我們表明,負責必須從腳踏實地、務實肯幹開始,才能有可能開創輝煌的業績。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應該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去做。好鋼用在刀刃上,好時間也要用在工作上。要知道,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就會在那裏看到成績。隻要勤懇踏實,務實肯幹、認認真真地完成工作,你的成績就會被大家看在眼裏,你的行為也會受到上司的讚賞和鼓勵。
照做法則:
李嘉誠說:“不腳踏實地的人,是一定要當心的。假如一個年輕人不腳踏實地,我們使用他就會非常小心。你造一座大廈,如果地基打不好,上麵再牢固,也是要倒塌的。”李嘉誠的忠告想我們表明:隻有踏實行動的人才有可能獲得良好的業績。“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凡成就一番功業,都需要付出堅強的心力和耐性,隻想坐收漁利,那是白日做夢。
因此,我們每個具有照做意識的員工,都應該在認同和服從的基礎上,培養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具體來說,我們應該戒除這樣兩種心理:
1.自以為是、自高自大的心理
自以為是、自高自大是腳踏實地工作的最大敵人。不要時時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處處表現得比別人聰明,否則就會不屑於做別人的工作,不屑於做小事。
2.投機取巧的心理
美國已逝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成功的平凡人並非天才,他資質平平,卻能把平平的資質,發展成為超乎平常的事業。”因此,每個職場中人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打消投機取巧的念頭,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在最基礎的工作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積累雄厚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