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仇女神》雖於1896年在巴黎出版,但諾貝爾卻沒有親眼看到它的問世就去世了。他的朋友們認為“這樣拙劣的作品有損於回憶這樣的偉人”,所以隻留下三部,其餘則全予毀棄。有人認為:
“這樣做非常妥當,因為如果不這麼做,人們便可能會對他存有錯誤的觀念。諾貝爾確是一位詩人,他有詩人的人生觀。在他年輕時,可用詩來表現他的思想。但這種能力卻隨其年齡的增長而消逝了。”
盡管他肩負巨大的工作負擔,他卻保持了自己對詩的喜愛。他注意跟隨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在內的文學潮流。並且從中看到了它在他所夢想的人類向更好的生活發展中,能夠成為一種使人精神振奮的源泉。他的遺囑的條款告訴了我們這一點。
在一些傳記文學裏。常常說諾貝爾把他大部分青年時代的詩寄給情人。然而,在檔案材料裏,除了那首重要的、引起很多討論的《謎》之外,還有一些關於他嗜好寫詩的寶貴例證。此外,最近幾年人們還在實驗室的記錄簿等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了他所寫的一些筆記和未完成的詩稿。其中包括《我打算用哲學說明什麼》的提綱和在那些年代裏他寫的一些詩篇。
在1880年寫的題為《擬論述的哲學反映》這份目錄中,他用十二個標題涉獵天下萬物,體現了非常深遠的思想。其中部分如下:
互相作用的原子
大腦思維和記憶的功能
以太和可衡量的物質
各種宗教的滲透
經濟和稅收研究
新的化學簡化體係
以新思想為基礎的政府組織
爆炸學科的工作
細胞與宇宙的哲學
另外一份目錄的題目是《已經寫完的文學與詩歌》:
1.三姐妹
2.背負死亡
3.疾病與醫療
4.她
5.謎
6.我是否曾經愛過
7.賦與夢
8.森西
9.精神撫育
10.訓誡
11.相信與不相信
12.被兩者所係
13.驚奇
14.我看到兩朵玫瑰蓓蕾
在這些詩作中,現在保存下來的有第一、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首。從這幾首詩中,可以看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具有相當多詩人的靈感,雖然在晚年由於他遭受了沉重打擊,這種靈感變得遲鈍,但它卻伴隨了他的整個一生。下麵是迄今尚不為眾人所知的第六首詩的一段摘錄:
我是否愛過?
啊,你的質問,
我記憶的漩渦。
喚醒了一幅甜蜜的輪廓,
那夢寐以求的幸福啊,
生活不肯將它賜給我;
那滿腔熱忱的愛情啊,
不待成長就已經凋落。
你不會懂得,
一個年輕心靈的理想世界,
是怎樣遭到現實的折磨,
挫折、幻滅與憂思,
是怎樣捉弄那歡樂的生活,
使一切都喪失燦爛的光澤。
你那年輕的靈魂,
在如意寶鑒中,
隻看到世界純潔無濁。
啊,但願你永遠不要看到它的麵目赤裸。
諾貝爾沒有繼承他父親或其他父輩那種用鉛筆畫圖的靈巧本領,事實上,他畫的畫很難看。但他對寫作有著天生的愛好,在語言方麵也十分有天分。很幸運的是,在諾貝爾基金會的檔案室裏,幾乎收藏著他全部的數千封書信和草稿的副本。它們跨越的時間達四十年之久,從他25歲開始從事技術和商業活動起,直到他去世的時候為止。諾貝爾基金會後來還取得了幾百件書信和作品的原稿。它們都是用小字、以剛健和清楚的筆跡寫的,而且達到工整美觀的程度。它們總是用收信人的母語,包括瑞典文或其他主要歐洲語言寫成的。在這些信件中,還夾雜著少量的外語,用來表達有著細微差別的感情。甚至哥特文和俄文也出現在某些信件裏。
諾貝爾去世後,除了留給世人巨額的財富以外。還留下一個私人圖書館,藏書逾一千五百卷,內容涉及文學、哲學、曆史、科學等領域,尤其是19世紀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大部分為原著作者的第一語言文字,除此以外,還留有大量的信件和他早期手寫的詩歌和小說。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遺囑中設立文學獎與他對文學的興趣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