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時美國的企業經營方法,極為鬆散,而且不講信譽。諾貝爾對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環境,又缺乏深刻的了解。加上他在美國的合股人朱利葉斯·班德曼,也就是諾貝爾在漢堡的合股人班德曼律師的一個兄弟,原來竟是一個蹩腳的顧問。
結果,使諾貝爾在美國遭受了不少挫折。
這樣,諾貝爾不得已便將美國的專利權轉讓給了另一家新公司。
這家設在舊金山的新公司,名叫“大火藥公司”,起源於加利福尼亞金礦,工人給這種高效炸藥起個綽號叫“大火藥”。
此後不久,諾貝爾又在舊金山的西郊,裏士滿,即現在的金門公園,興建了一座工廠。工廠雇員中,大部分是中國華僑勞工。
四、達納炸藥
1866年克魯梅爾工廠大爆炸,留給諾貝爾的是一片廢墟。就在這片廢墟上,諾貝爾重建了一個簡陋的小型實驗室。他在實驗室裏,安置了鋪蓋。接著,便夜以繼日地開始了緊張的實驗工作。
他首先考慮到,為了便於運輸和安全操作,應該把液態的硝化甘油製成固態。
他想:“把硝化甘油同黑色火藥、火棉或火藥紙混合起來。”但是,這一思路曾經是他父親走過的失敗之路。“如果把硝化甘油吸入到多孔的非爆炸性物質的孔穴內,而且這種物質又不影響硝化甘油的化學性能,這樣準行。”
他用紙、紙漿、木屑、磚屑、炭粉、石膏粉、幹黏土等各種東西,做過無數次試驗。這些東西的效果都不理想,最後,他才想到矽藻土。
矽藻土是一種天然的礦物質。它是矽藻的細胞壁沉積而成的生物化學沉積岩,呈淺黃色或淺灰色,質軟而輕,多孔,易磨成粉末,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
諾貝爾經過反複試驗後,獲得了比較合理的配方:三份硝化甘油加一份經過煆燒和篩選的矽藻土。
按照這種配方,製成了硝化甘油和矽藻土合為一體的固體火藥。剩下的問題,就等著實驗它的安全性能了。
首先將它從高處拋下來,沒有問題。接著將它置於鐵板上,用鐵錘砸,還是沒有問題。如果是以前的液態硝化甘油,這樣做早就發生強烈的爆炸了。
可是,這種新炸藥的爆破力又如何呢?
矽藻土硝化甘油炸藥的可塑性很好。諾貝爾把它做成棒狀,直接放入炮眼內,用雷管引爆。結果爆破成功了。
經測試,它的爆破力要比純硝化甘油低四分之一,但是仍然比普通黑色火藥高四倍。它最大的優點在於,不會因為震動、撞擊、加溫而自發地引起令人震驚的爆炸。
1867年,諾貝爾親自到德國的克勞斯塔爾、柯尼舒特和多特蒙德三座礦山,進行了成功的爆破示範實驗。
隨後,他為這種新型爆炸物申請了專利權。
同年5月,又獲美、英兩國的專利。9月,獲得了瑞典的專利。
諾貝爾給這種炸藥取名為“達納炸藥”。“達納炸藥”的“達納”一詞,在希臘語中是“強力”的意思。
“達納炸藥”的名字,在世界各地不脛而走。以前曾經對硝化甘油懷有恐懼感的人,曾經指責、反對諾貝爾的人,都很快改變了看法。報紙也開始讚揚諾貝爾,稱他是“一位不向任何艱難困苦低頭的青年發明家”。
這個時期,社會上也流傳著一種說法,說諾貝爾有一次發現硝化甘油從容器中漏出來,被包裝箱裏的矽藻土所吸收,形成了一種生麵團似的東西。於是,他從中獲得了啟發。
但是,在這種說法出現後不久,諾貝爾就在許多場合,鄭重其事地宣布,並沒有發生過這樣一件偶然的事情。
他說:“我的確從未在任何場合,注意到硝化甘油偶然滲漏到矽藻土裏的事,而這種矽藻土竟然裝得如此之多,以至於能夠形成一種可塑的或濕潤均勻的材料。這種想象中的事,必定是出自某位把猜測當作事實的人。”
“導致我采用矽藻土製造達納炸藥的原因,是它在幹燥後出現的體積膨張,自然還有它在經過實驗後所表明的多孔特性。”
“因此,達納炸藥並非由於偶然的原因產生的,而是由於從一開始,我便注意到了液態炸藥的不利方麵,並且著手尋找一種克服這一缺點的方法。”
達納炸藥的發明,既不是突如其來、唾手可得的東西,也不是某種浪漫的巧合的結果。而是像諾貝爾所有的發明一樣,說得更恰當一點,是堅持不懈的研究與勤奮努力的結果。
186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授予諾貝爾父子倆萊特斯蒂特金質獎章,以表彰他們所作出的“對人類具有實用價值的重大發現”。
其中對伊曼紐爾的頌詞是:
“表彰他在使用硝化甘油作為一般性炸藥方麵的貢獻”。
對阿爾弗雷德的頌詞是:
“表彰他作出了達納炸藥這樣一種更為實用的發明”。
瑞典皇家科學院創建於1739年。該院頒發萊特斯蒂特獎的宗旨是:鼓勵那些在藝術、文學或科學領域中出現的傑出成就,以及那些對人類具有實用價值的重大發現和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