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開始派出偵察員,深入西夏境內,刺探西夏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情報。
當偵察員回來報告說西夏新皇帝李安全準備聯金抗蒙時,成吉思汗與諸、諸將、諸萬戶長和千戶長商議,決定一麵與金保持和好,一麵集中兵力進攻西夏。
三、再攻西夏
1207年秋天,秋高馬肥之際,成吉思汗在禾赤招降了北方森林各部後,親率5萬大軍,第二次南征西夏。
蒙古軍50萬鐵騎離開漠北草原南下,穿過荒涼而又平坦的戈壁灘,卷起漫天塵土,向西夏北部邊境的綠洲和城鎮撲去。
成吉思汗派兵包圍了西夏的兀剌海城(又稱斡羅孩城,在今內蒙伊克昭盟境,一說今阿拉善右旗境)。該城位於河套以北的狼山山隘北口附近,為兩夏北疆重鎮,守軍有一萬多人,城牆高大,易守難攻。
長期在草原上和河穀、山溝裏馳騁的蒙古騎兵,麵對高大的城牆,隻得由騎兵變步兵,試圖登城攻敵。
好在蒙軍有了1205年初攻西夏的要塞和城壘的經驗教訓,他們事先準備了雲梯、木驢和钁子、鐵鎬等工具,以便攀登城牆,或破壞城牆以打開缺口。
西夏守軍居高臨下,用弓、弩射箭,殺傷不少企圖靠近城牆的蒙軍士兵。箭如雨下,蒙軍士兵難以靠近。
堅固的城壘使善於騎馬衝鋒的蒙軍騎兵一時一籌莫展。
成吉思汗重新部署兵力,以主力部隊圍城,就地堅守,組織突擊隊逼近城牆,嚐試攻城和登城,同時派出多路人馬,洗劫兀刺海城附近的鄉村和牧民營地,並警戒西夏軍隊從內地增援。
蒙軍切斷了兀剌海城守軍與外界的聯係,圍攻數月之久,最後在木棚掩護下靠近城牆,用子把城牆挖開一個大缺口,實施火攻,燒毀城門,全軍突人,占領該城。
西夏守軍大部被殲,少數逃回首府中興城。李安全聞報,令右廂軍二十餘萬人分六路北上馳援。
成吉思汗聽到西夏軍有二十多萬人向兀刺海方向分進合擊,便下令洗劫西夏北部鄉村城鎮,帶著無數戰利品,放棄兀刺海城,順著原路撤回斡難河畔的營地。
成吉思汗親征西夏,再次擄獲大量百姓和物資,進一步了解了西夏軍隊的作戰實力。相比之下,西夏比金國小,軍力較弱。他決定無論如何,應該先征服西夏,防止西夏與金國聯合北犯。
四、三攻西夏
1209年秋天,成吉思汗經過一年多的礪兵秣馬,再次親率10萬蒙古騎兵的精銳部隊,對西夏發動第三次進攻。
成吉思汗仍取捷徑,沿著1207年秋的進攻路線,由北向南,直取西夏北部重鎮兀剌海城。
夏襄宗李安全上次派出二十多萬軍隊,試圖反擊蒙古騎兵,但是尚未接敵,敵已先撤。他下令加固兀刺海城的城防工事,並增加駐軍,防止蒙古騎兵再犯。他還命令邊防部隊加強警戒,及時通報敵情,以利從京師派兵增援。
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再犯的警報很快傳到中興府,夏襄宗派太子李承禎為統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帥,率領5萬精銳的擒生軍,北上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