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又問四子拖雷有什麼意見?拖雷說:“願在父汗指名之我兄之側,言其所忘,警其所睡,為應聲之隨從,為策馬之長鞭,願為之短兵爭戰焉。”
成吉思汗聽完四個兒子的表態,心裏變得舒服多了,麵帶微笑向諸王及諸將說:“就這麼辦了。諸王位下也請確定一位繼承人。合撒兒的子孫中報一人,額勒赤的子孫中報一人,斡惕赤斤的子孫中報一人,別勒古台的子孫中報一人,四個弟弟的位子裏,各教一人管著。我的位子裏教一個兒子管著。大家如果不違背我的旨意,不撕毀今天的協議,那你們就可以無過錯,無失誤。窩闊台的子孫中假如真生了那種藏於草中牛不食,裹以脂膏狗不理的不才之輩,難道我的子孫中就不會生出一個英雄嗎?”
這場出師前的爭吵暴露了成吉思汗諸子之間的矛盾,也揭示了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術赤究竟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骨肉,這並不是當時爭論的焦點,當時的關鍵在於究竟由誰繼承汗位。盡管人們對啦赤的出身血統有各種議論,但成吉思汗確實沒有對他另眼相看。術赤從小隨成吉思汗征伐四方,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但性情急躁,缺乏政治才能,因此成吉思汗最後還是確定第三子窩闊台為自己的繼承人,這說明當時蒙古汗位的繼承還不是嫡長子繼承製,而是保留了一些推舉製的痕跡,從諸子的“賢者”中選拔繼位者,這實際上是一種“親中選賢”的製度。另外,這場爭吵還告訴我們,花剌子模殺死蒙古商隊和使者,不過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直接導火線,更主要的或終極的原因卻是成吉思汗企圖占領更多的土地,以便自己的後代能夠經營更遼闊、更理想的地盤,同時把內部矛盾引向國外,以促使大家共同對敵。花刺子模等地經濟發達,財豐物阜,花刺子模殺死蒙古商隊和使者又使成吉思汗出師有名,因此蒙古與花剌子模的戰爭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三、中間突破
1219年農曆四月,克魯倫河畔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附近,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西征花刺子模。5月進軍到乃蠻部故地。當越過金山(阿爾泰山)時,正當盛夏季節。跟隨在成吉思汗左右的耶律楚材如實記下了一路上的奇異景色:金山“山峰飛雪,積冰千尺許”,而山穀卻布滿了奇花異草。成吉思汗命令部下鏟冰開道,十多萬騎兵、數十萬匹戰馬,外加運輸的牛車,很快就踏出了一條通路。對於生活在蒙古大草原和中國內地的人們來說,這次西征無異於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站在金山上的蒙古騎兵大有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之勢。
越過金山後,成吉思汗的近二十萬大軍從此爬上了天山頂峰,那裏碧波蕩漾,別具特色,人稱天池,即今賽裏木湖。探馬報告成吉思汗,前麵道路不通。成吉思汗下令全軍駐紮在天池周圍,命令二子察合台帶領一支部隊,修橋開路。察合台督促部下,日夜鏖戰,鑿石伐木,架上了四十八座橋梁,如今尚存三十二座橋的遺跡。蒙古軍隊通過一條風景如畫的果子溝,那裏長滿了沙果樹,出山即進入西域的名城阿力麻裏。阿力麻裏已故首領斡匝兒汗之子昔格納黑的斤率領其久經沙場的戰士,也前來與成吉思汗會合。成吉思汗西方的附屬國除西夏之外,都由其國王率軍會師參戰,有人說,當時成吉思汗的軍隊已達六十萬,實際上蒙古軍隊隻有十多萬,再加上三個小國的從征部隊,也不過二十萬左右。他們號稱六十萬大軍,大概是為了虛張聲勢。
成吉思汗在阿力麻裏略做休整,然後率軍渡過伊犁河、楚河,進入西遼的首都虎思斡魯朵。由於以上各地早已被蒙軍征服,除了克服自然條件所造成的困難之外,蒙古軍隊一路上根本遇不到敵人的反抗,因此不到幾個月,他們就行軍萬裏,當年秋天就到達了花刺子模邊界。
訛答剌在庫車西北五百裏,位於錫爾河右岸,阿裏斯河注入錫爾河附近。這是曆史上的一座名城,花剌子模的邊疆重鎮。蒙古軍隊猶如疾風閃電,殺氣騰騰地兵臨訛答剌城下,千萬個營盤立即將訛答剌包圍得水泄不通。
麵對著成吉思汗的進攻,花剌子模沙摩訶末早已做出了戰鬥部署,他派出幾萬人分別把守邊界各城,十一萬留守新都撒麻耳幹,另有十來萬人分別守衛各地重要城市。采取了一個分兵把關,城自為戰的被動防禦戰略。花刺子模沙意識到訛答剌將是蒙軍進攻的首要目標,於是又特別加強了訛答刺的防禦。當城內做好一切戰鬥準備後,海兒汗派出馬步兵駐守城門,他本人則登上城頭;從那裏舉目眺望,一副料想不到的景象使他吃驚得咬手背。原來他看見郊外已變成一片無數雄獅勁旅的洶湧海洋,軍營的數目無法計算,刀槍如林望不到盡頭。殺死四百多商人,招來了二十餘萬敵軍,海兒汗開始後悔,有些膽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