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6
自己戰勝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糖尿病的發病率急劇增高,患病人數快速增長,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種並發症已經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最有效方式是“減輕體重,節製飲食,增加運動”。
糖尿病是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它對人體的危害僅次於癌症,而且現在的糖尿病有擴大化和年輕化的傾向。由於糖尿病本身及其合並症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越來越大,因此,我們有必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尋找更好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來攻克這一世界難題。
輕症糖尿病常無症狀,完全依靠化驗診斷,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臨床症狀
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腎小球濾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達3000至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數也增加,每日排尿十餘次或數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從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2多飲由於多尿,使體內丟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現多飲,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飲不解渴。
3多食由於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從體外補充,加上體內葡萄糖利用障礙,引起饑餓反應,故出現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4消瘦由於體內胰島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速,結果體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體重減輕或出現形體消瘦。
5疲乏主要為肌無力,與代謝紊亂、葡萄糖利用減少及分解代謝增加有關。
6其他糖尿病急慢性並發症的表現。
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感染、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妊娠和環境因素。
1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發病誘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許多病毒可引起胰島炎而致病,包括腦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薩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島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後還可使潛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為顯性糖尿病。
2肥胖
大多數Ⅰ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時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
病。
3體力活動
我國農民和礦工的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低於城市居民,推測可能與城市人口參與體力活動較少有關。體力活動增加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現糖尿病。相反,若體力活動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而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導致糖尿病。
4妊娠
妊娠期間,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麵可以誘發自身免疫,導致胰島β細胞破壞,另一方麵,雌激素又有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誘發糖尿病。
5環境因素
在遺傳的基礎上,環境因素作為誘因在糖尿病發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汙染、噪音、社會的竟爭等,這些因素誘發基因突變,突變基因隨著上述因素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多,突變基因達到一定程度(即醫學上稱之為“閾值”)即發生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除血糖偏高外,還常有血脂偏高、腎髒並發症等問題。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戒除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飲食,適當控製飲食總熱量及體重,並且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同時還要忌酒及避免攝食過甜、過鹹和含鉀高的食物,以控製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