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使用新車的前6個月內,一定要定期清洗車內空調,盡量保持車內空氣新鮮,特別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氣清新劑掩蓋車內的異常氣味。
5盡量在開闊、空氣流動大的線路行車。在遇到堵車嚴重的地段和時間,或跟隨尾氣排放可能超標車輛行駛時,應當把空調、暖風開關暫時調到車內自循環模式,開窗行駛的車輛應暫時關閉車窗。
6車主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根據車外空氣狀況,及時調整車內空調循環係統。人在進入汽車後的短時間內,就應該打開車窗或開啟外循環通風設施,引進新鮮空氣,不能在封閉車窗、車門狀況下長時間行車,更不能在封閉的車內睡眠或長時間休息。
7如果車主駕駛新車發現有體征反應,比如感覺熏眼睛、呼吸受刺激,甚至頭暈,建議進行車內空氣質量檢測,以盡快發現和清除車內汙染源。
不容忽視的開車“五忌”:
一忌酒後開車。眾所周知,交通部門嚴禁酒後開車。因為飲酒後對人的視覺有不良的影響,顏色分辨力減低,注意力分散,反應不靈敏,且容易疲勞。若飲酒量過多,還會使大腦失去平衡和自控力。這些都是發生車禍的誘因。
二忌開車前看電視。有些司機看完電視立即開車,殊不知,這樣開車肇事機會就會增多。研究發現,在暗光下看電視,熒光屏上強烈的閃爍,會引起人體內維生素A含量的暫時性下降,使人的視覺遲鈍,辨色能力減弱,視力下降。倘若連續看電視一小時,視力須經過30分鍾才能恢複正常。如果看電視兩三個小時,視力恢複的時間就更長。因此,看完電視不宜立即開車。
三忌空腹開車。人們有時也會空腹開車,長時間處於饑餓狀態下,體內血糖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頭暈眼花、疲勞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此時,人的應激反應較差,緊急刹車能力減弱。所以不宜空腹開車。
四忌感冒時開車。研究發現,司機在患感冒期間的反應能力降低75%,而中度醉酒時反應能力下降不超過5%~10%。可見,感冒出現反應失控能力是中度醉酒的2~12倍。因此,司機患感冒時不宜開車。
五忌服某些藥物後開車。有些藥物可影響視力,具有催眠作用,使人反應遲鈍。比如服用阿托品等抗膽堿類藥物,可導致人的瞳孔散大、視物模糊;非那根、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胺類藥物,能使人想睡覺、反應遲鈍或視力判斷力發生偏差;利血平、降壓靈等降血壓類藥物可使人精神抑鬱、反應遲鈍。因此,為了安全行車,司機在出車前或出車途中不要服用上述藥物。
現代的職業司機和有車一族,在享受車輛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之時,可別忘了自身保健和開車禁忌啊!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減少開車的另類隱患。
專家愛心提示:
司機在開車前或開車時不宜多吃的水果:香蕉、荔枝。
健康小貼士:
車內簡易保健操
長時間開車的人,最好在等紅燈時候做一些保健操,既緩解工作壓力,同時還能娛樂身心,下麵幾節簡易的健身保健操,對您一定有所幫助!
鍛煉方法:
第一節:伸展運動
坐在椅上,兩手指叉握,直臂上舉,掌心向上,持續5秒鍾,然後兩手直臂由上到胸前,再屈肘緊抱雙膝,含胸收腹。反複8次。
第二節:轉體運動
坐在椅上,兩手向後扶住椅背兩側,身體向右側轉動,持續5秒鍾,還原。換方向,身體左側轉動,持續5秒鍾,還原。左右反複各8次。
第三節:伸拉腿運動
坐在椅上,右腿伸直,鉤腳尖,兩手扶住小腿,上半身慢慢靠近伸直的右腿,持續5秒鍾,還原。再換左腿用同法進行。左右腿反複各8次。
第四節:收腹運動
坐在椅上,兩手向後扶住椅背兩側,身體挺直,單腿向前伸展,上身向前屈體收腹,低頭含胸,背部伸展,持續5秒鍾,還原。左右反複各16次。
適當遠離電視,享受健康生活
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電視機內的阻燃物在高溫時發生裂變,從而產生高濃度溴化二惡英和其他溴係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二惡英具有強烈致癌特點,同時會引發心血管病、免疫功能受損、內分泌失調、流產或精子異常等疾病。電視機內積聚的灰塵會不斷向外擴散,形成可吸入顆粒物,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看電視好處很多,既可以了解國內外大事,又能學習新知識,還可欣賞豐富多彩的文體節目,從而減輕孤獨感,放鬆精神,開闊視野,增加生活樂趣。所以,許多人都把電視當成自己的“密友”。 但如果長時間看電視,又不注意適當休息和活動,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後果。可能會患上“電視綜合征”。有關研究表明,多種生活方式病都與看電視有關。你可以對照下麵的症狀,看看你是否得了電視綜合征。
斑疹——麵部莫名其妙地會生出難看的小疹子。因為電視熒光屏表麵存有大量靜電荷,其聚積的灰塵借光束的傳遞射擊人們的麵部,如不及時清洗麵部,就會生出小疹子。
電視興奮症——此症多見於老人,他們會因一些電視節目而產生聯想,引起過度的悲哀和興奮,影響身心健康。
幹眼症——長時間盯著熒光屏,會使眼球充血,還會使眼球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同時還會出現眼球幹燥,引起視覺障礙,造成植物神經紊亂。
孤獨症——兒童看電視時間過長,會養成一種非常孤獨、難以與人溝通的性格,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嚴重時會發展成與人交流時產生溝通障礙。
易感冒——由於看電視時間多、戶外活動時間少、缺乏陽光及新鮮空氣等原因,造成人體血液運行不暢,難以適應室內外環境的變化,機體抗病免疫力降低,所以很容易患感冒。
肥胖症——看電視使人體力消耗減少,易造成皮下脂肪堆積;如果看電視時再有吃零食的習慣,則更易造成肥胖。
電視腿——看電視久坐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產生脹、麻、疼等症狀。因靜脈血管壁較薄,受壓後會導致血流受阻,促進血凝過程,形成下肢靜脈血栓。
尾骨病——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尾骨疼痛症狀,有時向臀部和大腿放射,叫“電視性尾骨病”。
頸椎病——看電視時頭頸部較長時間維持在同一姿勢,特別是過伸或過屈位置,容易使頸部肌肉受損,椎體或軟組織發生退行性變化,壓迫神經根或骨髓,出現頸後、肩、背等部位疼痛,或一側上肢沉重無力、頸旋轉不靈活、頸肌緊張、壓痛等症狀。
孩子接觸電視,更會造成對他的傷害。
嬰兒出生一個半月到2個月左右對電視的反應非常熱乎,11個月的孩子已經能看懂聽懂電視中的某些情景,一旦讓他坐在電視機前,他會非常安靜的一直盯著電視看。如果你讓他整天如此,那就糟糕了,嬰兒的頭部會對機械的聲音產生反應,麵對母親的聲音反而沒有反應了。也許有些母親會認為,那就讓孩子聽電視的聲音不是一樣嗎?但是電視是機械的聲音,人則是肉體的聲音,兩者是不一樣的。如果讓嬰兒的頭腦適應機械的聲音,就會導致他對於母親肉體的聲音完全沒有反應,這是造成自閉症的重要原因。
澳大利亞一位教授莊利說:“當看電視的時候,專管視覺、分析、計算等等的大腦左側皮質,會因注意力隨畫麵的移動而呈散亂狀態。另一方麵,接受顏色信號的右側皮質會喪失信息抑製力,讓左右皮質之間的通路減少,而呈現腦構造破壞的慣性狀態。”
因此看電視對孩子會有不良的影響:
1不利於寶寶的視力發育,嬰兒眼睛還在發育中,視力還未完善,不斷閃爍的電視光點會造成屈光異常、斜視、內斜視,尤其是近距離大電視屏幕造成的損害更大。
2看電視時電視機放射的電磁波對寶寶健康也是有害的。
3電視畫麵的快速轉換會引起注意力紊亂,這會使孩子難以集中精力專注於某一件事。
4看電視是一種被動性經曆,會導致孩子形成一種“缺乏活力”的大腦活動模式,而這與智力活動的遲鈍有直接關係。
吃過晚飯到睡覺前多半是父母教養孩子的重要時間,也是親子同樂、加強溝通的時候,如讓寶寶跟隨家長看電視就剝奪了這種機會,減少了實施早期教育的時間,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嬰幼兒不宜長時間看電視。另外,電視機不應放在寶寶活動、睡覺的房間,以免影響寶寶的日常生活。
成人在看電視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事項:
?時間不宜過長
連續看電視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時間過長會造成視覺疲勞,並可誘發青光眼。眼睛長時間在光線較強的彩色電視屏幕刺激下,眼底視紫質消耗過多,眼晶狀體和眼球肌就要用力節,於是引起眼壓增高,引起頭痛、頭暈、身體倦怠和流淚等症狀。據測試,視力15的人,連續看電視兩小時,視力會一次性下降到07~08或更多。如果長期長時間看電視,還會引起永久性視力下降。
?不宜看刺激性太強的節目
有一則報道稱,有個國家老年人電視機前猝死竟占全部急性死亡的1/4,原因與這個國家放映驚險、武打、球賽、競技等刺激性過強的節目有關。1981年我國女排奪冠賽和2001年亞洲區爭奪男子世足賽出線權時,不少城市也有老年人在電視機前猝死的事件發生。猝死是因為原有的冠心病由於強烈的精神刺激,導致血壓驟增或冠狀動脈痙攣,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誘發心室顫動,從而使心髒驟停所致。除此之外,老年人看刺激性太強的電視節目,還會發生腦出血,這是因為看刺激電視節目時,血壓會突然增高而導致腦血管破裂。所以老年人最好不要看有強烈刺激性的電視節目。特別是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的老人,更要少看,至少不要聚精會神地去看,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節目內容,不可過於認真和投入。
?不要久坐不動
看電視時要經常站起來活動一下肢體,這既可鬆弛精神減輕疲勞,又可預防因下肢血液流動不暢而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後者有可能引發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注意光線、距離和位置
看電視時房間裏最好開一盞小瓦數的燈,電視屏幕的亮度要適中,對比度要適當。電視機的位置應略低於視平線,人與電視機的距離,要大於屏幕對角線5倍以上,但也不宜距離太遠。不要躺著看電視。這樣的光線、距離和位置,對視力和健康才有益。
?不宜邊看電視邊吃飯
看電視最好在吃完飯半小時以後。邊看電視邊吃飯,會影響食物在胃腸內的消化,長期如此,易引起消化係統疾病。
有人看電視打發無聊,有人太沉迷於電視而忽略身邊的親友,忘了應盡的責任,危及人際關係;也有人為了逃避某種壞情緒、害怕麵對問題而看電視看上癮。研究發現,離婚或是與配偶分居的人看電視看得比一般人多。在電視關掉後,微醉的催眠狀態解除,原有的困擾重現,觀看者可能會產生退縮的征兆,包括厭倦、不滿、暴躁,沒有活力,甚至無法專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