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的人脈價值百萬——1%的努力換取100%的成功1
投資界最響亮的聲音:投人、投人、投人
“鋼鐵大王”卡內基:不靠上帝靠人脈
卡內基的事業如日中天,讓後人不得不為之汗顏,他是獨一無二的,舉世無雙的。卡內基為什麼這麼神奇,難道是上帝在保佑他?可仁慈的上帝對他的孩子們都是公平的,他絕不會對任何一個人偏袒的。那卡內基的成功到底源於什麼呢?獨木難支大廈,光靠卡內基一個人的力量去成就一番偉業也可以說是異想天開,他靠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熟悉不過的人脈。
卡內基果斷跳槽追隨斯考特先生,可以說是走出了他一生中轉折性的一步。在湯姆·斯考特先生的提攜和幫助下,卡內基開始涉足投資領域,並獲得了最初的成功。
一天,斯考特先生問卡內基:“你能籌集到500美元嗎?我的一位朋友過世後,他太太將遺產的股份賣給朋友的女兒。現在這位女子急需用錢,想把股份轉讓出來。是亞當斯快運公司的股票,一共10股,恰好500美元。紅利是一股1元……我想你應該買它。”
亞當斯快運公司在當時是相當有實力的公司,它在波士頓、費城、匹茲堡、華盛頓、聖路易及歐洲各地都有分公司,主要經營鐵路,另外還經營彙款業務和銀行業務。按當時的行情來看,快運公司的股票的確也算是穩漲的股票。
盡管如此,500美元對卡內基來講畢竟是個天文數字。因為不久前卡內基的父親因病去世,家裏的錢已經差不多花光了。並且,他們每年還要付房款給舅舅,而房款的總價恰好是500美元。
“斯考特先生,我現在實在是籌集不出這麼大一筆錢。”卡內基隻能婉言謝絕了斯考特的好意。
“沒關係,我先替你墊上,無論如何也要把它買下來。”斯考特斬釘截鐵地說。
第二天,斯考特先生有些為難地問卡內基:“對不起,他們非600美元不賣,你還要不要?”“要!我一定要!請代我先付600美元!”盡管這意味著要走一步險棋,卡內基仍下定決心。當即寫了一張610美元的借據,並注明還款期限為半年。他用借據和股票作擔保,交給了斯考特。10美元是600美元借款的利息。
為了還清借款,卡內基一家省吃儉用,半年內便積存了200美元。卡內基的母親瑪琪又用房子作抵押,以8分的高利借回400美元。還款期限到時,卡內基把600美元本金如數歸還了斯考特先生。
不久,卡內基投資的股票得到10美元的紅利,他將其交給斯考特先生作利息,還清了斯考特先生借給他的全部本息。初嚐投資獲利喜悅的卡內基,沉浸在“我也是資本家了”的成就感中。他的眼光開始尋求更大、更有前途的投資項目。他對他的朋友們講:“這裏有下金蛋的鵝!既然千裏迢迢來到美國,就應在這個機會均等的開放社會中,一心一意地尋找金蛋。”
這是卡內基生平第一次大投資,此時的卡內基年僅20歲。就在這一年的秋天,斯考特先生高升,做了阿爾圖那事業總部部長。當時,隨著鐵路工程的進展,阿爾圖那的調車場以及修理廠擴大了,事業總部由此而變為實際的營業中心。對於斯考特先生而言,這次升職意味著進入了直屬董事長的中樞部門,他的地位越發重要了。
斯考特又想到了卡內基:“願意隨我一起去阿爾圖那嗎?做總部秘書,月薪55美元。月薪55美元可不是個小數目,這比卡內基當時的月薪整整高出20美元!卡內基自然是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月薪一下增加了20美元的卡內基回家告訴母親:“您不用再做副業了。”
斯考特先生和卡內基隻身前往阿爾圖那,同住在調車場附近的一家旅館。從此,兩人的友誼更加深厚了。
如果沒有斯考特先生的提攜,卡內基的成功會走很多彎路,浪費很多時間,24歲的時候也許他還在事業的邊上徘徊不定,左右難決。這隻是一種試想。現實裏,卡內基有了斯考特先生的幫助——成功了,而且是很成功。
投人之法,中外通用,尤其在我們今天的商業社會,更不例外。我們知道,你要像更快、更多地賺取利潤,唯有通過投資。有的人會說“我可以通過我的智慧和勞動力賺錢”,這不無道理。但是這隻是小本事,賺點小錢還可以,賺大錢不太可能。從來沒有一個人單純靠智慧和勞動力成為富翁的,所以要想成大器就要投資人脈,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比爾·蓋茨:善用人脈成就璀璨輝煌的人生
比爾·蓋茨的名字在世界上算是響當當的,無人不知,就連三歲的小孩也會說長大後要做第二個比爾·蓋茨。可見,比爾·蓋茨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與形象已經根深蒂固,他成了財富與智慧的象征,而且這也是他當之無愧的。
他創建的美國微軟公司至今仍笑傲群雄,2009年的《福布斯》世界首富排名,他穩居榜首。關於他的故事很多,關於他的評論更是眾說紛紜:信息時代的天才、軟件帝王、世界首富、企業家、神、魔、惡毒小人……但不管怎樣,過去的20世紀乃至剛剛到來的21世紀,比爾·蓋茨都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隻要提起微軟,誰都不會忘記比爾·蓋茨,因為他是微軟的創始人、微軟的精神象征;而談及比爾·蓋茨這位世界首富,人們也不能不想起軟件巨人微軟公司。蓋茨和微軟的關係,就如同上帝和天堂、閻王爺和地獄一樣密不可分。
比爾·蓋茨為什麼能擁有如此輝煌的成就而讓後人驚羨不已呢?除了他的智慧、眼光、執著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擁有相當豐富的人脈資源。
比爾·蓋茨創立微軟公司的時候,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但是在他20歲的時候,簽到了一份大單。
假如把營銷比喻成釣魚的話,是釣大鯨魚,還是釣小魚比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鯨魚。因為釣到一條大鯨魚可以吃一年,但釣小魚就得天天去釣。比爾·蓋茨在25年前創業的時候,就了解了這一點。他一開始就釣了一條大鯨魚。
他是如何釣大鯨魚的呢?
首先,利用自己親人的人脈資源。
比爾·蓋茨20歲時簽到了第一份合約,這份合約是跟IBM簽的。當時,他還是在位在大學讀書的學生,沒有太多的人脈資源,他怎能釣到這麼大的“鯨魚”?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比爾·蓋茨之所以可以簽到這份合約,中間有一個中介人——比爾·蓋茨的母親。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會董事,媽媽介紹兒子認識董事長,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假如當初比爾·蓋茨沒有簽到IBM這個單,我想他今天的成功可能就要劃上一個問號了。
其次,利用合作夥伴的人脈資源。
比爾·蓋茨重要的合夥人——保羅·艾倫及史蒂夫·鮑默爾,不僅為微軟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也貢獻他們的人脈資源。1973年,蓋茨考進哈佛大學,與現在微軟的CEO史蒂夫·鮑默爾結為好朋友,並與艾倫合作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第一個版本。大三時,蓋茨離開哈佛投入和孩提時的好友保羅·艾倫創建的微軟,開發個人計算機軟件。合作夥伴的人脈資源使微軟能夠找到更多的技術精英和大客戶。1998年7月,史蒂夫·鮑默爾出任微軟總裁,隨即親往美國矽穀約見自己熟知的10個公司的CEO,勸說他們與微軟成為盟友。這一行動為微軟擴大市場掃除了許多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