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的日子裏,巴頓部隊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疾駛猛進,不讓德軍有建立防禦陣地的機會。裝甲部隊沿韋拉河兩岸向愛森納赫推進,越過富爾達河,粉碎了德軍在埃德河、富爾達河和韋拉河一線進行防禦抵抗的企圖,並攻占了米爾豪森、戈塔和蘇爾。4月10日,巴頓命令部隊向穆爾德河前進,在5天內,裝甲部隊推進了80英裏,攻至克姆尼茨近郊。
4月14日,在美因茲舉行了萊茵橋的通車典禮儀式,巴頓應邀前去剪彩。當別人為他拿來一把剪彩的大剪刀時,他輕蔑地拒絕了,嘴裏嘟嘟嚷嚷地說:“他媽的,給我拿刺刀來!”
正當巴頓按照原定進軍路線全速向前推進的時候,艾森豪威爾交給第3集團軍一個新任務,改變進攻方向,全力打擊所謂“全國防禦堡壘”。根據事後的調查,所謂“全國防禦堡壘”完全是一個虛構的騙局,德軍想方設法大肆宣傳它,目的旨在打亂盟軍的作戰部署。希特勒的這一招達到了目的,“全國防禦堡壘”成了盟軍精神上的一個沉重負擔,艾森豪威爾把它作為巴頓攻擊的下一個目標。
巴頓雖然早就懷疑這個“堡壘”隻不過是人們想象中的海市蜃樓,但他還是堅決執行了命令。他花費了幾天時間,親自去情報部門了解情況,派小股部隊進行偵察,很快就拿出充分的證據向艾森豪威爾說明:這個被大肆渲染的阿爾卑斯堡壘隻不過是一個虛幻的空中樓閣。
就在巴頓奉命改變進軍路線期間,他偶然獲悉,他被授予四星上將軍銜,這使他頗感欣慰。但是,他對部下說:“如果早在第一批提拔我的話,我會更高興。”
4月20日,巴頓在耽擱了幾天之後,開始轉向南方發動新的戰役,他的目標是迅速穿越德國,搶在蘇軍之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最高司令部同意他向這一地區挺進,但對是否可以進攻捷克未明確表態,兩天後,第3集團軍發動了全麵進攻,3個軍沿著阿爾特米爾河、多瑙河和伊薩爾河一線推進,很快就肅清了沿線的德軍。
就在5月5日這一天,布拉格的守軍基本上瓦解了,捷克的愛國者走出地下狀態,自動解放了這座城市。
巴頓立即打電話給布萊德雷,告訴他奪取布拉格的條件已經成熟了,並要求立即進入該城。但是,按照盟軍事先的約定,布拉格處在美軍占領區的界線以外,布萊德雷無權做出進入該城的決定。巴頓想故伎重演:他將在5月6日“失蹤”,在不與外界接觸的情況下進入布拉格。但是最高司令部下達了斷然命令:第3集團軍必須停止在預定的停止線上。
1945年5月6日,是巴頓第3集團軍戰鬥的最後一天,他已得知,德軍將於第二天無條件投降。對於巴頓來說,戰爭實際上已經結束了,此時,他突然感到一陣空前的孤獨和疲勞。
5月10日,巴頓發出了停止戰鬥的第98號命令。
縱觀整個西線的反法西斯戰爭,巴頓及其第3集團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最嚴格的意義上講,第3集團軍取得的功績和創下的記錄是無與倫比的。在281天的戰鬥中,它保持了直線距離100多英裏寬的進攻正麵,向前推進了1000多英裏,占領了81522平方英裏土地,解放了13000座城鎮和村莊,其中大中城市27座,它給敵人造成的損失是:傷386200人,亡144500人,俘虜956000人,共計1486700人。在解放歐洲的偉大戰鬥中,巴頓的軍事領導藝術和指揮才能達到了光輝的頂點,他的軍事決策基本上是正確的,沒有出現大的失誤。正如他在後來所寫道的:“在整個歐洲戰爭中,除了沒有發布一項占領哈默爾堡的作戰命令之外,我沒有犯過別的錯誤。在其他方麵,我對我的作戰行動感到十分滿意。在所有的情況下,幾乎是在整個作戰中,我都處在上級指揮部門的約束之下。然而我感到,如果允許我放手幹的話,戰爭可能會更早地結束,更多的生命會得到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