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巴頓沒有機會參加突尼斯戰役的最後攻勢了。4月14日,艾森豪威爾通知他:布萊德雷接替他出任第2軍軍長,他則回到摩洛哥繼續負責製訂進攻西西裏的計劃。據說這可能是基於“赫斯基”計劃的需要,但這使巴頓頗感失望。但他在4月16日接到馬歇爾的電話後,很快就恢複了情緒,馬歇爾告訴巴頓:“你已經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證明了我們對你的信任。”巴頓認為這是對他的最高獎賞,他仿佛看到命運之神又一次向他微笑了。
四、角逐西西裏
“赫斯基”戰役計劃幾經醞釀,數度流產。進攻時間也由6月10日推遲到7月10日。後來擬定戰役計劃的工作轉到阿爾及爾的聖喬治飯店進行,由艾森豪威爾親自主持。製定計劃的地點在該飯店的141號房間,由英國的查爾斯·亨利·蓋爾納德少將具體負責。4月中旬,蓋爾納德的“141小組”完成了“赫斯基”第8號計劃。這個計劃在分析了西西裏的地形、氣候以及敵我雙方的態勢之後,確定由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攻占東麵的錫拉庫紮,由巴頓的第7集團軍奪取西北角的巴勒莫,兩軍形成一個夾擊墨西拿的態勢,粉碎德意軍隊撤回亞平寧半島的圖謀,殲滅軸心國的有生力量。
所有與這次行動有關的高級將領——艾森豪威爾、坎寧安、特德都認為這個計劃非常出色。艾森豪威爾也命令巴頓據此計劃製定攻占巴勒莫的方案。就在巴頓的計劃和準備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之時,蒙哥馬利的陰影籠罩在巴頓身上,致使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蒙哥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民族英雄。他在英國人民殷切期待之下應運而生,成為人們心中尊敬的將領和崇拜的偶像。雖然他的其他方麵也許並不討人喜歡,但無礙於他的名譽和威望。
就是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麵——他反對“赫斯基”第8號計劃。雖然他並不真正了解它,但他的堅強的個性不允許他適應別人製定的計劃。他習慣於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且戰爭實踐往往證明他大都是正確的,這恐怕與他富有作戰經驗和思維比較周密不無關係。
他在北非的戰績使他聲名鵲起,他在第18集團軍群司令長官亞曆山大麵前有極大的發言權。因此盡管蒙哥馬利並沒有十分充分的論據支持他的論點,但亞曆山大還是傾向於蒙哥馬利這一邊。也許是心中存著對美軍在攻占巴勒莫之後所將獲得的巨大聲譽的下意識的嫉妒,蒙哥馬利堅決反對美軍在巴勒莫登陸。他以他那特有的執拗更改了計劃。即:巴頓在巴勒莫登陸的計劃被取消。第7集團軍少了一個可以依托的港口,而且被指定在傑拉東西兩側的開闊的地帶登陸。
這一次,幾乎所有的人都看出來了,這個計劃是按照蒙哥馬利的意見修改的。這也難怪,一個是英國的英雄,一個是美國的勇士,這種不言而喻的競爭是很激烈的,難怪蒙哥馬利處處擔心呢。
計劃就這樣決定了。但美英兩軍的作戰是不公平的。在這一點上,英國的亞曆山大將軍很坦率。他在西西裏戰役報告中寫道:
“風險沒有平均分擔,差不多全部風險都落在第7集團軍頭上……從其他方麵也可以看出,美軍出力大,得名小。他們登陸的灘頭比第8集團軍登陸的灘頭暴露得多,而且其中有些地段還有沙洲障礙。他們隻有一個小港可資補給。第8集團軍得到的是美差:奪取錫拉庫紮、卡塔尼亞、墨西拿這些明顯引人注目的目標。登在報上,這些目標的名字要比傑拉、利卡塔、或西西裏中部的無名小鎮,顯眼得多,而且標題的字號也會更大些。我和我的參謀們都覺得,這種分攤任務的作法,可能會引起某些不滿的情緒,這是可以理解的。”
亞曆山大心情緊張地向巴頓下達改變後的命令,他擔心巴頓會有異常的反應。
謝天謝地!巴頓兩個腳跟一碰,對征求他意見的英國上司行了個禮,隻講了一句話:“將軍,我不搞計劃,我隻服從命令。”
巴頓怒火中燒,但以前的幾次教訓使他克製住了自己。想到因為與海軍發生爭執而差點喪失指揮權的事,巴頓的頭腦非常冷靜。他說他隻關心戰術問題,戰略問題他一竅不通。為了獲得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巴頓決心咽下這口氣,他相信自己能在作戰中改變不利處境。
巴頓在盟軍中贏得了大批同情者,盡管條件不佳,但大部分都認為他能占上風。英國的塞西爾·薩格登準將說:“巴頓這家夥,肯定會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