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戰神之初(3)(2 / 3)

當和平主義思潮席卷全球的時候,美國人的表現最為突出。全國各界就美國應保持一支規模多大的軍隊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國會內,以保守派領袖道奇為首的多數派首先在美國是否加入英法拚湊的“國際聯盟”的表決中挫敗威爾遜總統的計劃,隨後便開始大規模地裁減軍隊。這對巴頓的個人感情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為美國人“忽視曆史的教訓”而痛心疾首。

陸軍受到和平主義思潮的衝擊最大。絕大部分軍官恢複了平時的永久軍銜。陸軍參謀長佩頓·馬奇將軍由上將降為少將。巴頓由上校降為上尉,但為時僅一天便又晉升為少校。其他人卻沒有這麼幸運,幾千名正規軍軍官同時被宣布退役。

巴頓沒有抱怨,也毫不氣餒,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作為華盛頓一個委員會的成員,他參與撰寫坦克使用條例。但在米德軍營,他卻遇上了不少麻煩。他得到的油料越來越少,坦克平均每天隻能開動幾分鍾,坦克手們的大量的時間是花費在修建軍營的籬笆上。

後來他又在一個技術委員會工作,研究如何改進坦克裝備,使其從原始的胚胎中解脫出來。他認為缺少通信設施是影響發揮坦克威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坦克中沒有安裝通信設施,坦克手既無法與指揮官、司令部聯係,也不能與步兵、飛機聯絡,甚至相互之間的溝通也很困難。巴頓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他把通信兵的設備裝配到坦克上,並與拉爾夫·薩斯上校合作發明了一種同軸架,安裝在坦克的炮塔上,以方便射手瞄準。但這種無線電通信設備不靈,因為坦克的金屬外殼使其無法接收信號。

這時,一個叫沃爾特·克裏斯蒂的發明家給巴頓帶來了一線希望。此人住在新澤西州的霍博肯,是一名機械師兼賽車駕駛員,開辦了一家機動車公司。他設計的坦克具有革命性意義,其主要特點是大大提高了坦克的速度和機動性。這種坦克實際上是一個炮架,大功率的發動機安裝在坦克的後部,既可以用履帶也可以用車輪行駛,此外還安裝有避震係統。巴頓對這種坦克非常感興趣,不惜慷慨解囊資助他搞研究,並在米德軍營為他安排了一次表演。巴頓還說服陸軍部的七位將軍前來觀看。

表演那天,巴頓夫人穿著時髦,陪同丈夫前來觀看,為他助威鼓勁,並為將軍們準備午餐。表演用的坦克雖然外觀醜陋,像是一輛裝有履帶的平台,但性能卻很好,它是靠自身的動力開到米德軍營的,行程250英裏,平均時速達30英裏。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個奇跡,它表明坦克可以不靠鐵路運輸,直接開進戰場。巴頓作了簡短的現場講解,指出,這種坦克能夠撞倒樹木、摧毀房屋、穿越沙地,而且操作簡便。然後,他請在場的將軍們試一試,但沒有人響應。於是,他便請妻子試驗一下。比坐上坦克,駕駛它繞場一周。雖然漂亮的帽子被風吹掉了,時髦的衣服上濺滿了泥土,但仍順利地返回原地。巴頓再次請將軍們試一試,但他們已經看夠了。這種坦克最後被軍械署否決了,理由是“操作不便”。巴頓並沒有因此而灰心,繼續與克裏斯蒂保持聯係,並大力資助他搞研究。

有趣的是,精明的俄國人卻想方設法搞到了克裏斯蒂的坦克。這種坦克成為20世紀30年代蘇聯紅軍裝甲部隊的骨幹力量。

巴頓回家探望父母,受到報界的廣泛宣傳。母親稱他是“我的英雄兒子”,他為此而感動得流淚。父親也為他感到驕傲,告訴他:“你是巴頓家族尚武精神的傳人。”

1919年秋天,為了使部隊在即將來臨的冬訓中取得優異成績,巴頓連續向他的部屬發表11次演講,以激發他們的訓練熱情。其中一次演講的題目是“當一名軍官的責任”,深刻地反映了他對軍隊的深厚感情,對戰爭和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作為一個軍人對國家的責任感。但巴頓很快就發現,他的這種熱情是多麼不合時宜。

美國的氣氛已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1919年7月,巴黎和會通過的《凡爾賽和約》以及隨之創辦的“國際聯盟”,使威爾遜總統的“公平與光榮的和平”之夢化為泡影。老練的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狡猾的法國總理克雷孟梭巧妙地拒絕了威爾遜理想主義的“十四點”,威爾遜稱霸世界的企圖破產了。威爾遜不僅在凡爾賽而且在美國參議院都是失敗者。返回美國後,他發現他個人無權代表美國人民,參議院拒絕批準《凡爾賽和約》和《國際聯盟盟約》。就絕大多數美國人而言,戰爭不過是正常生活中的一個插曲,他們對“創造一個民主的世界”並不感興趣。他們關心的是自己國內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抓緊時機發財致富。美國又回到了戰前孤立主義與和平主義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沒有必要保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去對付遠在歐洲的世界上第一流的軍隊。這便是1920年《國防法案》出台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