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正是被他的這些偉大之處所感動了。也一直視他為“行動的楷模,前進的燈塔”。他曾說:“我家族的祖先一直在催我奮進。如果我稍有遲疑,就有可能玷汙我的血統……”於是,他暗下決心,以祖先們的標準檢驗自己的言行,不斷地督促自己奮發向上,一定要繼承巴頓家庭的傳統。
都說春天,像一篇巨製的駢儷文,賞心悅目;而夏天,像一首絕句,格調清新,自然流暢。1902年的夏天,巴頓一家外出度假。從風清氣爽的藍天浮出的第一朵亮麗的雲彩,從燦爛的陽光均勻地穿透第一片綠葉,從第一隻蜻蜓以美麗的舞姿在樹間翩躚,從空中回翔的鴿群彌漫在夕陽的炊煙裏,所到之處,無不讓人驚心,無不讓人感歎。
夏就這樣踏著重重的步音,敲碎一池春水的柔媚輕輕地來到。在這風景如畫,氣候宜人之地。蔚藍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迷人的自然景觀都給人一種心曠神怡、心胸開闊和飄飄如仙的感覺。而其中最值得懷念的莫過於這裏的淺灘。在淺灘這可以遊泳、劃船、打獵、捕魚,他們一家在這裏玩得痛快淋漓。與此同時,巴頓結識了比他小兩個月的比阿特麗絲·拜林·艾爾小姐。從此,開始了他們的愛情旅程。
當愛情來臨的時候,仿佛周圍的一切都更加美好了。巴頓的心情也像被裝上了翅膀一樣,自由的翱翔著。
傳說中的巴頓眼中的漂亮小姐比阿特麗絲,長得小巧玲瓏,說起話來有聲有色,不乏大家閨秀的氣質,她的這些優點深深的吸引了驕傲的巴頓。而巴頓的男子漢氣概也贏得了比阿特麗絲的芳心。可是愛情不是一味的欣賞,隻看對方優點就可以持之以恒。它是需要兩個人在發現了對方的缺點之後,還能彼此包容。
實際上,巴頓與比阿特麗絲正需要這樣的磨合。因為他們兩個人之間不管在生活上還是興趣愛好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巴頓代表了野蠻的西部生活;比阿特麗絲則是東部海濱文明的產物。巴頓性格粗獷,喜歡運動和展示力量;比阿特麗絲則是大家閨秀,喜歡高雅,感情細膩而浪漫。巴頓沒有離開過加利福尼亞家鄉;而比阿特麗絲則遊曆了歐洲,並在法國和瑞士的學校就讀,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巴頓是個樂盲;比阿特麗絲卻能彈奏一手好鋼琴。
他們最大的不同是,巴頓在16歲的時候,不管是心智還是外表都很成熟了,而比阿特麗絲在16歲的時候,還像個孩子一樣,喜歡玩洋娃娃,愛動。再加上父母的溺愛,她在性格上不僅高傲,還目空一切。
也許愛情就是這樣,隻有兩個人的性格不同,才能相互融合,達到互補的目的。即使,他們兩個都很高傲,可是對彼此的心卻是真誠的,也願意為對方改變。
第一次見麵後,兩人對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開始相互通信。信中,他們天馬行空的談論著。從自已談到了國家,從國家又回歸到自己。就這樣他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傳遞著愛。聖誕節的時候,比阿特麗絲送給巴頓一枚領帶別針作為禮物,巴頓便把它當成了“我最需要的東西”,並回信說“當我第一次戴上它,照照鏡子看看它是否是筆直的,我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帽子。”她看過信後,心裏充滿了喜悅。
1902年秋季,巴頓決定向人生的另一個目標發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