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貴族後裔(2)(1 / 3)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利於巴頓的健康成長,巴頓的一家經常在不同的地方生活,由於不斷地更換孩子們的生活環境,也讓孩子們學習一些必要的生活知識,外公的牧場是巴頓經常光顧的地方。為了讓巴頓懂得生活的艱辛,爸爸有時還特意為他安排幹一些農活,巴頓從不講代價,讓幹啥就幹啥,經常是幹得滿頭大汗。在勞動中巴頓得到鍛煉,同時他還和一些農家小孩交朋友。勞動使巴頓的思想有了一些變化,他的眼界開闊了,他開始留意周圍人的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巴頓的父親深知這一點。爸爸經常帶著巴頓去旅行,有時還去打獵。一次當他們到達阿瓦隆時,便有許多人圍上來詢問狩獵的戰果。對比之後,巴頓得意洋洋地對大家說:“你們每人捕了一隻,我卻打著好幾隻呢!”爸爸說:“孩子,如果你不提你比別人打得多,你就更像運動員了。”

少年的巴頓去過許多城市。不僅看到了許多風土人情,在旅遊中增加了不少知識。這為他後來的決策打好了基礎。一次他們去了舊金山,巴頓對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並不感興趣,感興趣的卻是商街兩旁賣藝的手藝人,有搞魔術的,有歌唱的,有繪畫的……

好奇的巴頓總是用他那大眼睛畫著問號,他對那些手藝人的藝術水準而感到好奇。他甚至懵懂地有了想要學習的念頭,他不停地向那些人打聽些自己不懂的事。不管人家願意不願意,回答不回答,他總是問個不停。直到大人們叫他走為止。在費城、在華盛頓、在洛杉磯等地,小巴頓的好奇心不但沒有得到滿足,而且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稀奇古怪的想法。這一時期老巴頓給他買了一些常識知識類的書籍。讓巴頓到書上去找答案。從此,巴頓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

巴頓從小聰明伶俐,而爸爸對他的教育也是十分積極的。在巴頓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為大家出謀劃策了。有一次巴頓家的鄰居想要把橘樹連根拔出來,就找巴頓的父親去幫忙,但有一棵怎麼也拔不動。

這個時候,巴頓靈機一動,小腦袋左歪歪,右歪歪,顯示出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他告訴他們應該把繩子係在樹上,再把繩子的另一端係在馬身上,這樣就可以拔動了。大家看著他,感覺很有道理,隻是對這個方法的可行度持懷疑態度,因為此話畢竟是從一個孩子口中說出來的。不過現在大家也沒有什麼辦法,隻能按照巴頓的想法做了,那棵大樹果然被拔起來了。為此,巴頓得到了爸爸的表揚。他爸爸感到很欣慰,知道自己的兒子長大了。巴頓的指揮才能以及果斷的做事態度從小便可以看出來。

家人對小巴頓傾注了極大的愛心,雖然巴頓聰明伶俐,但先天在發音和拚寫上的缺陷卻使他十分苦惱,這種發音不準和拚寫錯誤的現象被現代醫生稱為“閱讀失常症”。但是這種慢性病卻隻能慢慢地調治,不能操之過急。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天底下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對巴頓的這種症狀,父母看在眼裏,急在心中。不過他們教育巴頓時很講究,絕對不會采用粗暴的手段去教育他,而是用綿綿的長輩之愛去溫暖他,啟發他,慢慢地幫助他克服心理障礙。

巴頓是個很愛麵子的人,自尊心特別強。為了不讓小巴頓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同時又能學到與大家相同的知識。他們與巴頓商量後,最後決定專門請老師來家裏教他文化課。還請了教練來指導他鍛煉身體,以排除外界的幹擾,讓他可以集中精力地學習和鍛煉。從後來巴頓的表現看,父母的教育方法還是很有效的。因為,巴頓的“閱讀失常症”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慢慢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