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存·競爭2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麵的台階上,買了張明信片寫信給我爸爸。我寫道:

“親愛的爸爸:我現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麵給你寫信,記得小時候,你打我兩個耳光,踢我一腳,保證我不能到這麼遠的地方來,現在我就坐在這裏給你寫信。”寫的時候感觸非常的深。

我爸爸收到明信片時跟我媽媽說:“哦!這是哪一次打的,怎麼那麼有效?一巴掌打到埃及去。”

啟迪:

如果你想成功的話,首先必須希望成功,正所謂“想像就是力量”,隻有你去想了,才有可能會實現。

生存即競爭,職場即戰場聲譽一個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課餘為日本餐館洗盤子以賺取學費。日本的餐飲業有一個不成文的行規,即餐館的盤子必須用水洗上六遍。洗盤子的工作是按件計酬的,這位留學生便在洗盤子時少洗一兩遍。果然,這樣一來,勞動效率大大提高,工錢自然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盤子的日本學生向他請教技巧。他毫不避諱,說:“少洗一遍嘛。洗了六遍的盤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麼區別嗎?”日本學生聽了,都與他漸漸疏遠了。

餐館老板偶爾抽查一下盤子清洗的情況。一次抽查中,老板用專用的試紙測出洗的遍數不夠並責問他時,他卻振振有詞:“洗五遍和洗六遍不是一樣幹淨嗎?”老板隻是淡淡地說:“你是一個不誠實的人,請你離開。”

他到另一家餐館應聘洗盤子。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說:“你就是那位隻洗五遍盤子的中國留學生吧。對不起,我們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屢屢碰壁。後來,他的房東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聲”對其他住戶(多是留學生)的工作產生了不良影響。而且,他就讀的學校也希望他能轉到其他學校去,因為他影響了學校的生源……萬般無奈,他隻好收拾行李搬到另一座城市,一切重新開始。他痛心疾首地告訴準備到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在日本洗盤子,一定要洗六遍呀!”

啟迪:

在這個時代,人格聲譽是自身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為了眼前小利而敗壞自己聲譽的人,是最愚蠢的,也必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從學士到博士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他。思前想後,他決定收起所有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幹得一絲不苟。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這時他亮出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崗位。

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明。這時,他又亮出了碩士證,於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過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此時他才拿出博士證,老板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麵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啟迪:

以退為進,由低到高,這是自我表現的一種藝術。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恰當地運用這種藝術,才能處於優勢地位。

時間就是金錢在富蘭克林報社前麵的商店裏,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男人終於開口問店員:“這本書多少錢?”

“1美元。”店員回答。

“1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

“它的價格就是1美元。”沒有別的回答。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後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

“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堅持一定要見富蘭克林,於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

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125美元。”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25美元?你的店員剛才還說1美元1本呢!”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願倒給你1美元也不願意離開我的工作。”

這位顧客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他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少要多少錢吧。”

“15美元。”

“又變成15美元?你剛才不還說125美元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好價錢就是15美元。”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櫃台上,拿起書出去了。

啟迪:

做一件事之前先算算時間成本,不要去做無謂的浪費和犧牲。

用策劃書升職每一個對自己有所要求的人都會有不服輸的心理。陳彬覺得不服輸是好事,如果沒有這種勁頭,進步從何而來?和陳彬一起來公司的一個女孩升職後成了他的上司,雖然他們平時在業務上是對手,其實他對她沒有任何成見,確切地說,他們在生活中還是好朋友呢!

他對升她職的老板也沒有意見,老板有這個權力嘛!他隻是覺得,如果換成他升到那個職位,他一定能做得更好。

事實已經如此,他就在心裏給自己鼓勁:既然我們基礎差不多,而且我比她強,為什麼明年就不能是我上去呢?於是陳彬就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業績越來越突出,他的“光芒”甚至已經“掩蓋”了他的上司。

到第二年公司開始聘任員工的時候,陳彬直接去找了老板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板除了大家都看到的以外他還有哪些優點、哪些長處沒有發揮出來,他是拿著自己對部門的策劃書去的。

結果,他升職了。

啟迪:

增強你自身的實力,你才有發言的資本。

隻會抱怨,那你將永遠沒有升職的機會!

兩個報童某一個地區,有兩個報童在賣同一份報紙,二人是競爭對手。

第一個報童很勤奮,每天沿街叫賣,嗓門也響亮,可每天賣出的報紙並不是很多,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

第二個報童肯用腦子,除去沿街叫賣外,他還每天堅持去一些固定場合,一去了後就給大家分發報紙,過一會兒再來收錢。地方越跑越熟,報紙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些損耗,但很小。漸漸地,第二個報童的報紙賣得越多,第一個報童能賣出去的越少了,不得不另謀生路。

為什麼會如此?第二個報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

第一,在一個固定地區,對同一份報紙,讀者客戶是有限的。買了我的,就不會買他的,我先把報紙發出去,這些拿到報紙的人肯定不會再去買別人的報紙。等於我先占領了市場,我發的越多,他的市場就越小。這對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都構成打擊。

第二,報紙這東西不像別的消費品有複雜的決策過程,隨機性購買多,一般不會因質量問題而退貨。而且錢數不多,大家也不會不給錢,今天沒零錢,明天也會一塊給,文化人嘛,不會為難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報,退報不給錢,也沒什麼關係,一則總會積壓些報紙,二則他已經看了報,肯定不會去買別人的報紙,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啟迪:

小小的賣報生意,就有這麼多的深意,可見,生意經是一本永遠都學不完的書。

麻雀自薦“動物王國”評選勞動模範,鳳凰征求麻雀的意見:“你這裏住著不少夥伴,能不能從中選出一個來?”

麻雀說:“喳喳,難!”

鳳凰問:“燕子怎麼樣?”

麻雀掏出一個用樹葉訂成的筆記本,翻到一頁念道:“喳!5月1日,他把一根羽毛丟到房東的客廳裏;3日,他將兩根小草撒到主人的院子裏;6日,他又將一團泥掉在房東的門檻上……他呀,不行不行!”

“雄雞可以嗎?”鳳凰又問。

“喳喳!他更不夠格!”麻雀把筆記本翻了一頁說:“6月7日,他早叫了001秒;6月9日,他遲叫了002秒……”

“那麼,大黃狗呢?”鳳凰耐心地問。

“喳喳喳!他的作風太粗暴啦!你瞧,”麻雀拍著筆記本說,“7月3日,他追小偷,把主人的黃瓜花踢掉了兩朵;8月24日,他捉黃鼠狼,卻把雞嚇得咯咯大叫……”

鳳凰微微一笑說:“照你這麼講,你們這裏就選不出來一個勞動模範了?

麻雀慌忙否認:“不不不,誰說選不出來?”

“那誰夠這個資格呢?”

“喳!我呀!”

麻雀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你嘛,”鳳凰沉吟了片刻,說:“我想向你請教一個問題,你把那麼多的心思都用來找別人的缺點,哪還有功夫幹正經事呢?”

“喳……喳……喳……”麻雀紅著臉鑽進了牆洞。

啟迪:

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隻會挑剔別人吹噓自己,到頭來隻會荒廢了自己的事業,招來眾人的反感。

技術專長一位中年婦女,來自中國北方農村,她的女兒在國外,為了陪女兒而向移民局申請移民。她隻讀過小學,連最簡單的英文“你好”“再見”都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