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要效率,更要效能2(1 / 3)

第十一篇 要效率,更要效能2

第二章 方法總比問題多

外表一般,初次進入大場麵的茅台,在好酒雲集的名酒博覽會上自然是毫不起眼。如果想在諸多美酒中脫穎而出,那麼必然要有非常之法。

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找方法的頭腦

快樂而成功的人總會找到使自己快樂的方法。在他們的世界裏,不存在“困難”這樣的字眼,他們相信凡事必有解決的辦法,而且能夠解決得很完美。事實也一再證明,看似極其困難的事情,隻要用心去尋找方法,必定有所突破。

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年輕時曾經參加工人運動。一天,當他正在寫一些秘密聯絡信函時,忽然有一群警察包圍了他的住宅。外麵的喊叫聲、敲門聲,讓人膽戰心驚。眼看警察就要破門而入了,來不及燒掉這些機密文件,怎麼辦?他心想:警察進來一定會到處搜查機密文件,藏起來不是辦法。他強作鎮定,想了一下警察會如何做之後,將所有的重要機密文件都一一揉成紙團,丟在桌椅下、紙簍裏,並且把無關緊要的文件,藏在了床底下的一個小櫃中才打開大門。門一打開,警察就衝了進來,四處翻箱倒櫃,他假裝十分惶恐地朝床底下看了幾眼。經過訓練的警察哪能放過他的眼神,立即搜尋床下,得意地拿走了大批無用的文件,也帶走了易卜生。自然,一些無用的文件,讓易卜生很容易就被無罪釋放了。 

可見,用心、積極地思考,能幫助我們戰勝困難,解決問題。

有位年輕商人在紐約市的一個熱鬧地區租了一家店鋪,滿懷希望地開始做起保險櫃的買賣。

然而開業伊始,生意慘淡。雖然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在他店前走來走去,店裏形形色色的保險櫃也排列得整整齊齊,店中銷售人員更是彬彬有禮、周到服務,但是卻很少有人光顧。

看著店前川流不息的人群,卻沒有一個人光顧他的店鋪,年輕商人不禁心中煩惱。最後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突破困境的好辦法。

第二天,他匆匆忙忙前往警察局借來正在被通緝的重大盜竊犯照片,並把照片放大好幾倍,然後把它們貼在店鋪的玻璃上,照片下麵還附上文字說明。

照片貼出來以後,來來往往的行人都被照片吸引了,紛紛駐足觀看。人們看過逃犯的照片後,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本來不想買保險櫃的人,此時也有些猶豫,思前想後還是覺得買一個踏實。因此,年輕商人的生意立即有了很大的改觀,原本生意冷清的店鋪突然變得門庭若市。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他的營業額就突飛猛進,連續上漲,以後每月都賣出七八十個左右。

不僅如此,還因為他貼出了逃犯的照片,使警察順利地抓到了案犯。因此,這位年輕商人還榮幸地獲得了警察局的表彰獎狀,報紙也對此做了大量的報道。他也毫不客氣地把表彰獎狀連同報紙一並貼在店鋪的玻璃窗上,從此,他的生意更加興旺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有些事情的解決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找方法的頭腦。

生活中,有些問題的確非常棘手,想了許多辦法,仍無法解決。於是有人便認為“已是極限”,或是“已經盡力”,再努力也是白搭。當你真正經過一番努力奮鬥後,你就知道所謂“難”,其實隻是自己的“心靈桎梏”。隻要不斷努力,開發的潛能就會越來越大。努力不夠,你當然不知道自己的潛能到底有多大。

遇到問題,你是否始終堅定不移地相信會有更好的方法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有一種良好的心態。想辦法是想到辦法的前提。如果讓大腦放假,就算是天才,麵對問題也會一籌莫展。所以,辦法是在想的過程中產生的,它不會憑空跳出來。

如果我們也想成功,那就請行動起來,運用智慧向前進路上的一個個困難發起挑戰吧!

隻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

一位名人說:“在停止嚐試的時候,就是你完全失敗的時候。”欠缺勇氣、自信的人,常常與平凡、庸碌相伴。而大多數成功者敢想敢作,不甘於在問題、困難麵前止步。他們一步步堅定地走著,相信隻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

有兩個青年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可是在候車廳等車時他們都改變了主意。因為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吃的,還送舊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還沒到,不然真掉進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麼不能掙錢的?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機會。

於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互相換了票。原來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去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一個月什麼也沒幹,竟然沒餓著。不僅銀行裏的純淨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場裏歡迎品嚐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幹什麼都可以掙錢。帶路可以賺錢,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都可以賺錢。隻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築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葉子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而愛花的上海人兜售。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數次,就淨賺了幾十元錢。一年後,他憑著“花盆土”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麵。

在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了一個新發現:一些商店樓麵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清潔公司隻負責洗樓而不洗招牌。他立即抓住這一機會,買了梯子、水桶和抹布,辦起一個小型清潔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200多個員工,業務已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南京等地。

一次,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個啤酒瓶。一刹那,兩人都愣住了,因為幾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車票。

這個故事令人深思。困苦、阻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滑坡”。

生活中,許多平庸者、失敗者的悲哀,常常在於麵對困境時缺乏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跳不出習慣性的誤導,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一條路上前行,這些人一想到改變,同時就會想到可能出現的一係列困難,甚至很棘手的問題。其實,問題是打破習慣觀念的最好武器,它的無情和冷漠,逼迫著你不得不改變,不得不去找方法。

1883年,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著手建造一座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大橋。然而橋梁專家們卻勸他說這個計劃純屬天方夜譚,不如趁早放棄。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一個很有前途的工程師,也確信這座大橋可以建成。父子倆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構思建橋方案的同時,也說服了銀行家們投資該項目。

然而大橋開工僅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父親約翰·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的大腦也嚴重受傷。許多人都以為這項工程會因此而泡湯,因為隻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這座大橋建成。

盡管華盛頓·羅布林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但他的思維還同以往一樣敏銳,他決心要把他們父子倆花費了很多心血的大橋建成。一天,他腦中忽然一閃,想出一種用他唯一能動的一根手指和別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用一根手指指揮工程,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建成。

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蘊涵著一個道理:腳不能達到的地方,眼睛可以達到;眼睛不能達到的地方,心可以達到。

生活中,在種種問題中喘息奔波而最終能取得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那是因為他們能夠不管別人說“那不可能”的話,而抱著“我一定要把那件事完成給你看”的信念之故。

我們不難聽到無數失敗的理由和借口。借口是消極的力量。懷疑、不相信、潛意識要失敗的傾向以及不是很想成功,都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開放式的成功人士,他的精神會永遠昂揚向上,因為他堅信:無論如何,方法總比問題多。

思維四法,輕鬆化解問題

思維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思路,就是思考問題的路線、途徑。思考問題都要遵循一定的路線、途徑,也就是都要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碰到困難時,學會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往往很輕易就找到了解決的方案。

1.逆向思維法

逆向思維是創新突破的根本方式。從反方向入手,棘手的問題往往會變得非常簡單,勢如破竹。要創新,就必須要有用逆向思維打破常規的決心,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墨守成規者,其事業注定不會有大的發展。隻有創新,才能出奇製勝。

老子曰:“反者,道之動。”意思是一種反常規的做法往往是萬事萬物運行規律的體現,這也說明了,成功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打破常規。

國外有一個警察局,曾抓獲一個專門偷汽車的大盜。據介紹,此人18歲開始偷汽車,一般的高級轎車,他最多隻需要一分鍾就能偷走。他偷過的汽車總價值在5億元以上,他已因盜竊汽車坐過11年牢。對於這麼一個人,警察局局長覺得,讓他“高超”、“精湛”的偷車技術閑而不用,未免“可惜”。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這位警察局局長想出一個發揮其偷車特長的辦法:聘請他擔任該局的“汽車防盜技術指導”,並且成立了一個技術小組,專門研製汽車的防盜設備。果然,經過他的指導而研製出的汽車防盜設備,質量特別好,效果也特別好。

這位警察局局長通過逆向思維,想出來的這個“用其所長”的辦法,不僅對防止汽車被盜、維護社會治安起到了重要作用,還卓有成效地將一個慣偷改造成了能將其“技術”服務於社會的守法公民。

2.平麵思維法

著名思維學家德·波諾對平麵思維法的解釋是:“平麵”針對“縱向”而言。縱向思維主要依靠邏輯,隻是沿著一條固定的思路走下去,而平麵思維則偏向多思路地進行思考。為此,他打了一個通俗的比方:

在一個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來。按縱向思考的人,隻會嫌自己打得不夠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按平麵思考的人,則考慮很可能是選擇井的地方不對,或者根本就沒有水,或者要挖很深才能挖到水,所以與其在這樣一個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尋找一個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縱向”總是放棄別的可能性,所以大大局限了創造力。而“平麵”則不斷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創造力。

如果隻在一條路上走,我們很容易覺得路已經走絕了。但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而且條條都是新路,隻要善於開拓,你就能走向成功。

3.側向思維法

有位建築大師設計了一個大型的遊樂園,當遊樂園的主體工程竣工後,這位建築大師卻犯了愁,因為景點與景點之間的路徑設計,雖幾經修改,但仍不盡如人意。大師為此傷透了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