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可以放低,但業績不能放低
登高必自卑,自視太高不能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須培養泰然心態,這才是成功的要點。
——美國著名發明家 愛迪生
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平凡人是一種平和積極的心態,而做平庸事就是一種消極被動的狀態了。從自身的經曆和理解來看,不同的意念導致了不同的結果。我們應該設計好自己的方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既不好高騖遠,更不妄自菲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
李鶚鼎是新中國水電事業的開拓者。他主持獅子灘、三門峽、劉家峽等一批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和顯著的經濟效益。他主持審查了烏江渡、二灘、小灣、龍灘等十幾座大型、特大型水電工程,對其設計的完善優化作出了貢獻。
1940年大學畢業時,李鶚鼎便抱定了“興建水電,造福人民”的誌願。那時想找一個修建水電工程的機會是很困難的。畢業後他先在昆明螳螂川修建一個幾千瓦的水電站,住在一個破廟中,幾個人日夜趕工,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全部設計圖紙,結果被告知無錢開工,隻好作罷,忍痛離去。以後又去雲南騰衝修建一個幾千瓦的水電站,剛開了個頭,日軍打到了騰衝又隻能放棄。1946年從英國學習三年水力發電工程回來,李鶚鼎堅決要求不留都市,到四川龍溪河上清淵硐工地參加施工,但不久國民黨政府即將崩潰,連工資都發不出,又被迫停工。而解放以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水電建設得到黨和國家的很大重視。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了大規模的大江大河的水電查勘選點和勘測工作,很快一些大型水電工程如獅子灘、三門峽、劉家峽、鹽鍋峽、新安江等工程就相繼開工興建了,這堅定了李鶚鼎一生從事水電事業的誌願和決心,大大提高了他一生為之服務的熱情。
幾十年來,他在水電工程方麵所做的工作,相當一部分時間是用於大江大河的查勘規劃選點,更多的時間則用在現場施工,後期在部裏做技術領導工作時仍是經常到現場解決重大技術問題。
一個水電建設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也是十分艱苦的,有時還有一些危險;而當看到大壩一天又一天地長高,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大家努力之下被克服,電站最終建成發電,那種喜悅的心情,也是難以形容的,所以又是充滿樂趣的。李鶚鼎認為,要好好把握我國經濟建設的大好時機,踏踏實實地工作,牢牢記住“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名言,力爭把我國的水電建設事業推向新的高峰。
良好的心態是你成功的基石。不管自己的才能、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有多高多好,都必須把自己的心態放空,讓自己回歸到零,如此才能保持適度的職業恐懼感,也才能使自己隨時處於一種學習狀態,將每一項工作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次新的體驗,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才能實現更大的進步。
把姿態放低,把心態放平,才能收獲更多。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過程,最讓人沉醉,因為這個過程,充滿了新奇和挑戰。登山途中,不要去想已經走了多少路,要把每一步都看成第一步,這樣會更有力量向前方追逐。隻有保持空杯心態,才能攀上那座最高的山峰;隻有保持空杯心態,才能使你的人生漸入佳境。
敬業工作,想獲得業績,必須從改變心態做起,心態可以放低,但業績不能放低。對於每一位職場中人來說,這是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之一。
閱讀思考:
你是公司業績的高產者嗎?你怎麼看待業績和敬業的關係?
做業績的貢獻者,不做業績的破壞者
優秀的人才是公司的重要資產,人才比計劃更重要。留住好人才是公司成功的標誌。
——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創始人 玫琳凱·阿什
按照一個人能否順利完成任務,我們可以把員工分為兩類,一類是問題員工,一類是關鍵員工。對於前者,問題到了他們手裏,他們自己也成了問題的一部分,這類員工,我們可以看成是業績的“破壞者”。而關鍵員工則不同,問題到了他們手裏,往往能夠迎刃而解,他們是業績的“貢獻者”。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業績的貢獻者,他們用自己的才華和業績支持了企業的發展。
“牛仔褲專家”鄧建軍是江蘇常州黑牡丹公司的高級技工,是新世紀全國首批七個“能工巧匠”之一,是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曾兩次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
是什麼讓鄧建軍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崗位上,獲得如此多的榮譽呢?這當然得益於他用責任心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
黑牡丹公司董事長曹德法曾經這樣說:“沒有鄧建軍示範帶動的科研團隊,我們的企業可能就沒有今天!”
有一次,黑牡丹公司有一批進口劍杆織機急需改造,鄧建軍積極報名接手了這一任務,當他看過現場以後,心底不禁冒出一股涼氣。
幾十台機器的各種電氣線路如一團亂麻,圖紙不知去向。一塊線路板有2000多個點需要一一測試、分析、測算,要想改造這些進口貨,任務十分艱巨。
擺在鄧建軍麵前的隻有兩個選擇:做出成績或者找借口推辭掉。然而他並沒有過多考慮,毅然選擇攻克難關。他從最基礎的製圖做起,每天蹲在機器邊14個小時以上。經過他一番創造性的努力,這些機器終於改造好了,為企業節省了大筆的資金。
在工作中,鄧建軍一直努力為企業創造效益,並將此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2002年8月,世界流行的新產品“竹節牛仔布”在黑牡丹公司遇到生產告急,如不能按期交貨,公司不僅會丟掉400萬美元的訂單並加付違約金,還要將市場拱手讓人。
鄧建軍急了,他帶著科研小組奮戰15個晝夜,自行設計安裝了4台分經機,成本僅為進口設備的1/8,保證了公司按時交貨。客戶滿意之餘,又續簽了800餘萬元的新訂單。
一提起染漿聯合機的4次改造,曹德法就念念不忘鄧建軍。他說:“鄧建軍所帶領的團隊解決了連續生產不用停車這一難題,僅此一項就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
像鄧建軍這樣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特別能解決問題,他們是業績的貢獻者,如果公司中每一個人都能夠像他們那樣漂亮地解決問題,那麼這個公司就會成為最強的企業。
一位管理者深有感觸地說,公司中10%的問題員工,耗掉了我們90%的精力,我們不得不用10%的精力,去處理90%的員工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管理這麼累,還管不好的原因。要提升公司的戰鬥力,降低管理成本,我們就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發揮才智,主動解決難題,做業績的貢獻者,不做業績的破壞者。
閱讀思考:
你是業績的“貢獻者”還是“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