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精神”是一種可貴的愛崗精神。學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都知道,事物的發展變化遵循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同樣,我們的成長也遵循這樣的規律。要完成從平凡到卓越的“質變”,就要做到熱愛自己的崗位,敬業工作。
閱讀思考:
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崗位的關係?你在愛崗敬業的過程中明白了什麼?
崗位是敬業的舞台,愛崗才能成就自己
要幹哪行愛哪行。
——英國前首相 丘吉爾
美國商界名人約翰·洛克菲勒曾對工作做過這樣的注解:“崗位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們寒窗苦讀得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一個舞台上得到展示……”
正如約翰·洛克菲勒所言,崗位是敬業者發揮其作用的舞台,卓越的秘訣就在於愛崗。立足崗位,我們才能夠在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才能夠在事業中取得輝煌。
孟林國,從一個普通的中專生,到一名環球航行的船長,他熱愛自己的崗位,敬業工作,實現了人生最大的抱負。自1997年擔任船長以來,他連續安全航行63萬公裏,相當於環繞地球16圈;他連續刷新生產紀錄,共計完成貨運量1055萬噸,累創利潤3.6億元人民幣;他多次臨危受命,執掌3.5萬噸級的油輪奔赴國際國內航線,為長江流域的能源供應提供保障;他對接國際標準,推進管理創新,多項操作法在全公司大力推廣。他用自己的拚搏和汗水奏響了一曲紮根崗位、盡心盡力勇於攀登的奮進之歌。
質量安全,是船舶的生命,也是一流船長的根基所在。有一種油品叫“奧裏油”,因為其成分特殊,價格低,我國進口量較大,然而一旦超過預定溫度2攝氏度,油品就將變質。對此,孟林國通過船舶衛星連線,上網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獲得了第一手數據,並為此進行了可行性論證,製定了中國油輪運“奧裏油”的方案,首載運輸獲得了圓滿成功。
孟林國還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戰、一流的海員隊伍。他發明了“導師帶徒”的方法,讓徒弟自由選擇師傅,並通過簽訂責任書的形式,規範權利義務,明確獎懲標準。他還親自帶了一名年輕三副和一名見習駕駛員。憑著這兩手,孟林國很快將船舶建設成了新型航海人才的培養基地,先後為公司培養了12名適應遠洋的高級人才。
孟林國責任在肩,信心滿懷,朝著當一流船長的目標邁進。
愛崗是敬業工作的前提,我們要有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心態。
如果你留心觀察那些在職場中獲得成功的人,就不難發現,熱愛自己崗位的員工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是“身在其位,心謀其政”,認認真真用心去做,因為他們明白,崗位是員工展示自己的舞台,愛崗敬業是自己受益。他們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能夠在職場中獲得功成名就的機會,與他們的愛崗敬業精神是分不開的。
那些不懂得愛崗、也不知道敬業的人,永遠不會明白一個工作崗位的意義,永遠不會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計條件、自覺自願、充滿熱情地去完成一項任務,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把崗位職責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不懂得愛崗就是愛自己的人,自然不會有所作為。
閱讀思考:
你熱愛自己的崗位嗎?你願意為崗位付出你所有的力量嗎?
崗位是大學,在工作中學習成長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
一個人認真做幾件事不難,難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成長,在平凡的崗位上精益求精地追求完美,從而積累豐富的經驗,用以指導實踐。
其實對於任何行業中的人而言,堅守自己的崗位,並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內容,學會在崗位上成長,是每個人生存的基礎。
2008年5月,年僅22歲的趙福增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年紀輕輕的他,為何能夠得到這麼高的榮譽呢?這份榮譽的獲得和他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是分不開的。
趙福增參加工作後,用一年的時間自學了一係列相關專業書籍,掌握了別人通常需要3~5年才能掌握的技術基礎理論,寫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為了快速掌握技術,熟練地操作機器,趙福增清楚必須下苦功,靠勤奮和認真才能取得成功。當時實行三班倒的製度,一個班工作時間是8小時,而趙福增卻堅持上12小時。趙福增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經驗,在思想上也有不小的成長,在崗位上學到了很多幾年下來,他因技術過硬成為技術骨幹,並成為保全隊長。
作為一名保全隊長,趙福增在日常工作中一絲不苟,對於設備容易鬆動的100多個螺絲全部都要檢查調試一遍。看似不起眼的舉動,卻使設備完好率由原來的85%提高到96%。趙福增認為,車間就是戰場,一個再不起眼的螺絲如果對之不上心、不仔細,也會造成大的故障,因此他時刻注意工作中的細節,不管上班還是下班,隻要設備出了問題,他都以最短的時間趕到工作現場及時處理。他以自己的行動認真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是趙福增的最大特點。公司實行三班倒製度,保全工隻上白班,不過,若中班和夜班梳棉機出現故障或改紡,保全工必須隨叫隨到。每次遇到中夜班改紡或修車,趙福增都會主動前來維修。2004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大概是淩晨兩點左右,天空中飄著鵝毛般的大雪,梳棉工序五排七號梳棉機牆板塞花,輪班長打電話給趙福增,他接到電話後立刻就出門了。當時地麵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走著走著趙福增突然感覺腳底沉了下去,他掉進樹坑,腳腕關節被扭傷。但是,趙福增強忍劇痛,一瘸一拐地趕到車間把設備修好,保證了生產正常進行。
趙福增一貫的認真精神,紮實、肯幹的工作態度,使他從一名普通工作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獲得者,成為專家型人才,對領域內專業知識了如指掌,與此同時取得了一係列成績並獲得社會的承認,受到廣泛關注這一切均源於趙福增明白崗位的意義,並且能夠在崗位中學到知識從而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