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妙論首富與首負
古今人物意趣
作者:張寧
9月15日,前不久剛遭遇了“逼捐”事件的馬雲,在出席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銀泰公益管理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時,首次公開闡述了他的公益觀。
他說:2010年,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來中國搞了一場慈善晚宴,請了很多中國的億萬富豪前去赴宴,希望大家能同意裸捐,至少捐出淨資產的一半用於公益慈善。“當時,我思考了好久要不要去”。後來,我還是去了。但在開宴前,我先把他們兩個人叫到了一個小房間,“探討一些問題”。我問了80多歲的巴菲特一個問題:“你40歲的時候,為什麼不捐?”還說:“我也可以捐啊,但要等我到80歲的時候。到時候,我就全捐了,一分不剩。”我還向他們解釋了我之所以要等到80歲以後再捐的原因。我說今天的中國,經濟發展並不平衡。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的東部發展得還算可以,但中部和西部,還有很多貧困的地區,中國企業家的資源是有限的,應該把錢花在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和財富上,這才是作為一個企業家的第一責任。如果你連這個事情都沒有做好,就在我們今天這樣的年齡,把錢全都捐掉了,我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聽了我的話,兩位美國富豪在吃飯的時候,隻字沒有再提裸捐的事。
馬雲還說:“在你有一兩百萬的時候,你會很幸福,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錢,你可以自由支配。但當你有幾個億,幾十億的時候,這個錢就不是你的了。你要清楚,這是社會對你的信任,委托你幫大家在管理這個錢。有人說我馬雲現在是中國的首富,我認為首富的‘富’應該是負責任的‘負’。現在我要考慮的,就是怎麼把這個錢管理好、投資好。所以我不能愚蠢地直接就把這些錢捐出去,我要等人才、組織、體係,都準備好了,才會去考慮這個事。”
沈從文的書法
1987年,黃永玉得到一張碑文拓片,碑是熊希齡的一個部屬立的,落款處刻著“潭陽鄧其鑒撰文,渭陽沈從文書丹,渭陽沈嶽煥(沈從文的原名)篆額”,黃苗子看後,稱讚說:“這真不可思議,要說有天才,這就是天才,這才叫書法!”
後來,黃永玉把這張拓片拿給沈從文看。“我帶給表叔看,他注視了好一會兒,靜靜地哭了。我妻子說:‘表叔,不要哭。你十九歲就寫得那麼好,多了不得!是不是?你好神氣!永玉六十多歲了也寫不出!”
茅盾小時候最感興趣的事是養蠶
茅盾小時候興趣愛好十分廣泛,尤其愛看“閑書”。在讀高小時,他已熟讀了《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儒林外史》、《聊齋誌異》等古典文學名著,這為他後來研究古典文學和進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許是受舊小說中那些精美插圖的影響,他還喜歡上了繪畫和篆刻,但他最感興趣的事,卻是養蠶。晚年,他曾回憶說:“我童年時最有興趣的事,現在回憶起來,宛在眼前的,就是養蠶……”
魯迅的不厚道
1923年5月,顧頡剛在《讀書》雜誌上發表論文,認為古史中堯、舜、禹、稷的事跡都是靠不住。在推想“禹”的來源時,他寫道:“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關於“禹是一條蟲”的說法,很快傳開。到後來,魯迅也借題發揮。他在小說《理水》中,塑造了一個很可笑的“鳥頭先生”。文中寫道:“‘這些都是廢話。’又一個學者吃吃地說,立刻把鼻尖漲得通紅。‘你們受了謠言的騙,其實並沒有所謂禹,禹是一條蟲,蟲蟲會治水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鳥頭先生”不是別人,正是顧頡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