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潮媳婦一步步改造“土婆婆”成暢銷書作家(2 / 3)

到單位後,芮東莉就找了些拚音圖冊和一本《新華字典》,準備教婆婆識字。晚上回到家,看到婆婆畫的《吊蘭圖》,芮東莉十分驚喜。老人畫得很好,顏色上得也很到位。

“老師”的誇獎讓秦秀英既害羞又開心。芮東莉對婆婆說:“媽,今天開始我就不幫您做記錄了,您自己學著記,不會的字就用拚音代替。”

老人的倔勁上來了:“我學的拚音都忘光了,整篇筆記都用拚音太難看,你教我識字,我願意學。”芮東莉聽了喜出望外,立即答應了給婆婆當語文老師。

讓芮東莉高興的是,婆婆多少還能記得一些幼時學過的拚音,教她認字,沒有想象的難。

每個周末,芮東莉都會帶婆婆去家附近的公園轉,觀察小昆蟲,記錄花草樹木的樣子。在完成的記錄稿上,婆婆會認真的一筆一畫地寫上地點時間天氣等。由於老人記憶力不好,基礎差,經常會寫錯字,比如把“已經”寫成“以今”,把“到”寫成“倒”……這時,芮東莉就會幫婆婆糾正,把正確的字寫在錯字旁邊。秦秀英為了自然筆記裏的每個字都能寫正確,每次都是先在稿紙上打好草稿,讓媳婦幫忙檢查—遍,改過錯字之後,再工工整整地抄在自然筆記裏。

學會電腦“土婆婆”成了“潮老太”

時間轉眼過去了大半年,秦秀英已學會了一千多個漢字,畫也畫得有模有樣了。在媳婦的幫助下,她做了上百篇的“自然筆記”。眼看就要過年了,老人提出想回老家看看。怕婆婆荒廢了“學業”,芮東莉有了新想法:教婆婆學電腦。學會了上網,不管婆婆在哪兒,雙方溝通起來都會很方便。

和學畫畫一樣,一開始,秦秀英對電腦也是心存畏懼。因為不理解電腦裏跳出的各種“對話框”,她總是擔心自己的操作會弄壞電腦,縮手縮腳啥也不敢做。而一向急脾氣的芮東莉,麵對婆婆這個“大學生”,卻表現出了少有的耐心,她不厭其煩地教。後來幾天,她太忙了,教婆婆學電腦的重任便落到了丈夫的肩上。

一天晚上,呂永林教母親教到很晚,可老人卻連一個操作步驟都還沒有學會。呂永林著急了:“今天學不會就不許睡覺!”在隔壁房裏整理材料的芮東莉聽到後,哈哈大笑:“媽學不會,隻能說明你這個老師教得不好。”

在兒子媳婦的共同努力下,秦秀英總算學會了基本操作,可以在電腦上打字,也可以把手寫的自然筆記謄錄到電腦上。婆婆回家前,芮東莉又幫她申請了微博,取名“臨河而居”讓她回老家後,把自然筆記傳上去跟大家一起分享。

沒想到,秦秀英的微博開通沒幾天,就吸引了不少粉絲。《新聞晨報》知道後,還特意刊登了幾幅秦秀英所作的“自然筆記”。自己一個隻上過一年小學的土老太太,還能在報紙上露回臉,秦秀英喜不自勝,跟媳婦保證,回去後一定要好好畫。

回到老家後,每隔幾個星期,芮東莉就會在婆婆的博客上看到她的新博文,除了一幅幅自然筆記的圖片,還有多則幾百、少則幾十字的小散文。而這些圖文記錄,也為她贏來了越來越多網友的好評,粉絲們都稱老人為“秀英奶奶”。

婆媳倆經常在微博上互動。秦秀英興奮地告訴媳婦,她是村裏第一個玩微博的老人,現在大家都說她是個“潮老太”。

更新微博親家也成了她的粉絲

2013年7月,秦秀英再次到上海小住。一見麵,她就趕忙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給媳婦欣賞。讓芮東莉沒有想到的是,婆婆自然筆記的記錄範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大自然的植物和昆蟲了。比如婆婆遞到她手裏的這篇自然筆記,畫著兩隻公雞、涼糕、辟邪的彩色刷、彩色碗筷等,上麵工工整整地寫著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還詳細描述了涼糕的做法。不少筆記上不僅有花草樹木,還有農家生活用品的記錄,甚至有飛機和遠處林立的高樓。婆婆的改變,讓芮東莉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