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熊罷免
王應熊,字非熊,巴縣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天啟中,曆官詹事。崇禎三年(1630)召拜禮部右侍郎。崇禎五年,進左侍郎,與周延儒、溫體仁過往甚密。崇禎六年冬,廷推閣臣,王慶熊望輕,特旨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命下,朝野胥駭。崇禎八年正月,鳳陽陷,廷臣多劾王應熊,王應熊屢疏乞休,十月初九日免其官,仍乘轉,賜道裏費,行人護行,待之甚優。
湯開遠疏論文武官宜待之以平
湯開遠,乃湯顯祖之子,在左良玉軍中做監軍。崇禎八年(1635)十月,湯開遠上疏,指出崇禎帝待文武之臣不一,於撫臣則懲創之,於鎮臣則優遇之。督撫失事多逮係,而大將率姑息。文臣斂手無為,武將卻擁兵自重,桀驁恣睢,一旦有警,輒逡巡退縮,即嚴旨屢頒,裒如充耳。提出隻有賞罰平,文武才能用命。崇禎帝得奏大怒,命削籍。左良玉等人合奏乞留,帝乃命戴罪辦“賊”。崇禎十三年,以勞瘁卒官。
文震孟致仕
文震孟(1574-1636),字文起,吳縣人,文徵明普孫。弱冠舉於鄉,十赴會試,至天啟二年(1622)殿試第一,授修撰。憤忠賢擅政,上疏觸帝怒,貶秩調外。後不調而歸,斥為民。崇禎元年(1628),以侍讀召,曆左中丞充日講官。崇禎三年,忤權臣出任益府,不赴歸家。崇禎五年,即家擢右庶子。久之,進少詹事。崇禎八年六月,特擢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預政。與首輔溫體仁不和,體仁力詆之。帝怒責文震孟“徇私撓亂”,於十一月初七日奪官,九年逝世。南明時,追諡文肅。著有《姑蘇名賢小記》。
鄭鄤之死
鄭鄤,天啟時因忤魏忠賢而被削籍歸。崇禎改元起故官。時逢父母喪未赴,服除應召。時朝中溫體仁與文震孟不和,鄭鄤曾麵訐溫體仁,又與文震孟同年友善,故溫體仁與鄭鄤仇。文震孟罷,溫體仁遂誣鄭鄤假乩仙判詞,逼父振元杖母,並說此言出自從母舅舊輔吳宗達之口。崇禎帝大怒,崇禎八年(1635)十一月十一日,乃下鄭鄤刑部獄,後移詔獄。因事無佐證,久不決。溫體仁乃募諸生許曦誣證之,鄭鄤遂被殺。
李自成攻占光州
崇禎八年(1635)春,農民軍兵集於陝西。七月,張獻忠、老回回等部出朱陽關,入河南。高迎祥、李自成獨留陝。八月初五,李自成破鹹陽。時洪承疇督關中,盧象升督關外。農民軍亦分軍,高迎祥戰於西,李自成戰於東。九月,李自成兵敗於渭南、臨潼。十月,高迎祥、李自成出朱陽關,入河南。十一月,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連營六十裏,大會於河南龍門、白沙,敗官軍祖寬部。十二月,高迎祥、李自成進兵偃師、鞏縣。初九日,自成率部攻占光州。
錢士晉逝世
錢士晉(1577-1635),字康候,嘉善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進士,授刑部主事,曆郎中,治梃擊案,獨右王之寀,出知大名府。崇禎初,以山東右布政擢雲南巡撫右僉都禦史。築師宗、新化六城,浚金針、白沙等河,平土官嶺、儂兩姓起事。崇禎八年(1635)十二月初十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