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鶴之死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攻取明中都鳳陽。消息傳到京城,崇禎帝驚惶不已,身著素服,聲淚俱下,遣官告廟。詔令征兵剿滅農民軍。二月十三日,因皇陵失守,總督漕運尚書楊一鶴被逮下獄。楊一鶴臨湘人,崇禎六年以兵部左侍郎拜戶部尚書兼右僉都禦史,總督漕運,巡撫江北四府。至是遂與巡按禦史吳振纓、守陵太監楊澤並被逮下獄。楊澤先自殺,楊一鵬棄市,吳振纓戍邊。
洪承疇督師
崇禎八年(1635)正月,崇禎帝聞鳳陽之變,晉洪承疇兵部尚書兼總督河南、山、陝、川、湖軍務,賜尚方劍,令集諸路兵駐楚、豫適中之地。三月初一日,洪承疇至汝寧督師,分遣諸將賀人龍、鄧玘、左良玉等進攻農民軍。
張獻忠攻麻城
崇禎八年(1635)二月底,張獻忠率軍西進,經霍山、英山進入湖廣,三月初三日攻克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市)。
張獻忠農民軍轉入陝西
崇禎八年(1635)初,兵部尚書洪承疇自陝西出關,合諸路兵欲將農民軍剿滅於豫、楚地區。農民軍為擺脫官軍的圍剿,三月十二日,張獻忠與老回回、過天星等部會合攻取於羌州,長驅西進。張獻忠由鄖陽故道,經商州(今商縣)入陝西,與高迎祥會合於鳳祥,陝西農民軍勢複大盛。
鄭芝龍攻劉香
劉香與鄭芝龍當初同為海盜,縱橫海上,崇禎元年(1628)鄭芝龍降明,劉香不從,與李魁奇、鍾斌仍為海盜。芝龍乃於崇禎八年四月初八日合廣東兵擊劉香於田尾遠洋,劉香勢蹙,自焚溺死。其黨千餘人到浙江投降了明朝,海盜盡平。
洪承疇會師汝州
崇禎八年(1635)三月,張獻忠入陝,與高迎祥、李自成重新會合。洪承疇聞農民軍會聚於陝,四月十二日,在汝州(今河南臨汝)大會諸將,商議圍剿農民軍於陝西,洪承疇令鄧玘、尤翟文等駐樊城,防守漢江;左良玉、湯九州控吳村、瓦屋,守浙水之要道;尤世威、陳示福、徐來朝分駐永寧、廬氏山中,以扼雒南、朱陽之險。洪承疇親統大軍,與曹文詔一起入潼關進剿。
吳宗達致仕
吳宗達與溫體仁同在崇禎三年(1630)六月並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溫體仁在閣時隻與周延儒互為援手,而同他人不合。惟吳宗達能為之下,故其在閣六年,與溫體仁交歡無間,實徒充位而已。崇禎八年(1635)五月二十六日,以衰老乞歸。
曹文詔之死
曹文詔,山西大同人。在遼東從軍,隨熊廷弼、袁崇煥等抗擊後金軍。以功曆官遊擊、參將等職。崇禎三年(1630)七月,擢升延綏東路副總兵。次年四月,殺害起義軍首領王嘉胤,以功擢臨洮總兵官。繼在陝西晉先後擊破多支農民軍,受命節製陝西、山西諸將。後調之大同。崇禎七年七月,請兵入大同,曹文詔固守懷仁。因失地,論罪充軍邊衛。山西巡撫吳甡保薦,乃複命為援剿總兵官,立功自贖。崇禎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在真寧湫頭鎮(今甘肅正寧)被農民軍包圍,自刎而死。
盧象升總理五省
崇禎八年(1635)八月二十四日,以農民軍勢力大盛,明廷以洪承疇一人不能兼顧,遂擢盧象升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總督洪承疇辦西北,象升辦東南。不久,解巡撫任,進兵部侍郎,加督山西、陝西軍務,賜尚方劍,便宜行事,圍剿農民軍。
劉榮嗣下獄
崇禎八年九月初三日,總督河道侍郎劉榮嗣被逮下獄。初,劉榮嗣以駱馬湖潰淤,漕運不通,乃提議從宿遷至徐州別鑿新河,引黃河水注其中以通漕路。此役費金五十萬,新河二百餘裏。其中邳州上下皆黃河故道。深尺許即為沙,朝挖成河,經宿沙落,河坎複平,如此者數四。待引黃河水入其中,波流迅急,沙隨水下,遂淤淺不可以行舟。及漕舟將至,而駱馬湖之潰決適平,舟人皆不願由新河。劉榮嗣親往督之,欲繩以軍法,入者苦淤淺,多怨。巡漕禦史倪於義劾其欺罔誤工,南京給事中曹景參複重劾之,遂逮下獄,坐贓病死。其後駱馬湖複潰,舟行新河,無不思劉榮嗣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