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被低估的曹魏名將——曹仁(1 / 2)

三國中最被低估的武將:《三國演義》裏,曹仁挺可憐:簡直就是個活體經驗包。曹操早期征戰,沒他什麼事;徐庶出山,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諸葛亮出山,白河水淹了曹仁;周瑜取南郡,又從曹仁手裏奪的;關羽北伐,又把曹仁圍在了樊城挨水泡。論亮眼度,連曹洪都不如:曹洪好歹有滎陽救曹操、潼關戰馬超呢。

可是說回正史上的曹仁,那便大不一樣了。簡直可以說,曹操時代,曹仁是曹魏第一將。是的,勝過夏侯兄弟、五子良將。所以,《三國演義》最抹黑的,不是被描述成愛哭的劉備、呆萌的魯肅,而是曹仁。

列理由,說武勇:《傳子》:“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賁,孟賁;育,夏育。都是力能分牛的怪物。更了不起的是後一個:張遼還次於曹仁。稍微知道張遼合肥突陣傳說的,都明白比張遼還高是什麼等級。如果看評論覺得不過癮,看表現: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複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歎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帶幾十騎撲進數千軍中,把人硬生生救回來,還把對方數千人震懾退了,不過如此。注意一點:張遼合肥那次是平明突襲,而曹仁這次是對方有備而來,難度隻高不低。

說統軍:仁少時不脩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鄢陵侯彰北征烏丸,文帝在東宮,為書戒彰曰:「為將奉法,不當如征南邪!年輕時很不羈,但為將軍就嚴謹無比。連曹丕都拿曹仁來教訓曹彰。端正吧?

說官位: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又詔仁移屯臨潁,遷大司馬,複督諸軍據烏江,還屯合肥。大將軍者,全國最高軍銜。魏國第一任大將軍是夏侯惇,但大家都知道夏侯惇帶兵水平一般,資曆了得;曹仁是第二任大將軍,然後是大司馬。官位最高。

說風格:從征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謙遣別將救諸縣,仁以騎擊破之……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注意,曹仁是個剽悍迅疾的騎將。連曹操都不舍得讓他離開,就讓他跟在身邊。但曹仁又不隻會率騎突襲,在荊襄守周瑜,守關羽多年,都戰績彪炳。簡單說吧:攻可率騎來往如風,守可倚城堅若鐵壁。全麵型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