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李成梁病逝(2 / 2)

幾千人的出殯隊伍出了北京城,一路吹吹打打向東直奔山海關。李如鋅出關十餘裏接到出殯隊伍,爬在李成梁棺木上放聲大哭,李斌勸了多次才算平息,繼續向東最後葬在遼陽以東的一座大山之下,背靠女真部落,李斌此意意味深長,留下一團迷霧,後人如何猜測、評價自有公論。

除馬小姐外幾個姬妾隨李斌出殯,柳如是本來也要跟隨卻被朱淑貞阻攔,說她現今並非王爺親人,沒有理由參加。李斌也不好說什麼,安慰幾句柳如是。

回到遼陽原來的寧遠伯府,睹物思人眾人都沉靜在哀愁、思念之中。李成梁在明朝軍事水平一般,但為人寬厚、直爽,典型的北方漢子,特別是對待兒媳婦像慈祥的父親,從不擺家長的架子,責備她們,就是她們犯點錯誤,發些脾氣也是用寬容、忍耐的態度對待,最多讓老夫人勸說幾句,自己從不當麵發火。

幾日後心情好一點,李如鋅向李斌提出要帶兵打仗的要求,幾年來守著山海關,訓練部隊都快憋瘋了,並保證不犯以前的錯誤,隻要有仗打就行。李斌想不愧是李成梁的後代,血管裏流著的是將軍的血,都是好戰分子。

遼東這幾年政局穩定,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又從山西移民增加人口,加上山東、河北一些難民的湧入,使遼東人少地多的現象得以緩解,糧食產量大增,部隊也得到擴充,由原來的兩萬人發展到5萬兵馬,而且訓練有素,武器精良。

“七哥想打仗是好事,兵法雲:‘戰,要慎戰。’這關係到士兵們的生命,軍中士氣,如七哥有意便率4萬人馬,兵出遼東進逼東俄,先掃清東北各部落的不服武裝,隨後我便會派軍中大將支援你部,大舉進攻蘇俄,擴大疆土。”

李如鋅知道全國大部已經收複,正著急沒有仗打,聽到李斌的話眼睛發亮,興高采烈,心想這下不愁沒仗打了。其實按李斌的心思全國收複,士兵們好安排,將軍們都是好戰分子無事可做,便會生出事端,讓他們疲於奔命無暇顧及其他,正是帝王之道,治國之術。

李斌讓姬妾們先回京城,自己趕到鞍山兵工廠,看看他們做的鐵船。如今兵工廠武器生產已經減少,重點生產農具,工人們閑來無事便想出造鐵船,帶李斌到一大水塘看見一個小型鐵船,在水唐裏飄著,他們就根據這個來造鐵船,想在大海裏航行。

水塘與海水浮力不同,所受壓力也不同,在水塘裏沒事,到了海上大風大浪,根本是天壤之別。氣的李斌罵他們異想天開,浪費鋼鐵,搞不好還要死人,安心幹好現在的事。拿出幾張現代農具圖紙交給他們琢磨。

當李斌趕回京城途中,北京皇宮、朝廷內正圍繞他和柳如是醞踉一場鬥爭,皇宮內以朱淑貞為首,紅紅、郡主、公主一反常態空前團結;朝廷上以裴文中為首,各部大臣紛紛寫奏疏,等著攝政王李斌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