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聽了李斌的話非常震撼,他接觸下層比較多,了解民間的疾苦,身受官府衙門的迫害,感觸較深。就說:“李大人說的對,拿河南為例;災民遍地,官府仍不忘欺壓百姓,朝廷置若罔聞,官逼民反,就算我們不反,百姓也會推翻朝廷,所謂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為輕,民為重。’大明朝曆經三百年也該改朝換代了。”
李成梁一言不發,雖然口頭上總是掛著造反,內心深處同熊庭弼、裴文中的想法差不多,真要造反也下不了決心。不過有個道理他明白,不造反他李家將不存在,連他和幾個兒子命都保不住。他也想過朝廷招安,但水泊梁山的教訓使他打消了念頭。
李斌接著說:“目前還不是打天下的時候,一是大廈將傾,但畢竟是龐然大物,一些根基仍在,打是得不償失。二是道義所在,明朝中小階級,平民百姓破產,希望造反改變現實,而上層貴族,知識分子,士大夫卻要維護政權,保護他們的利益,如果現在攻占京城,就會受到他們的不滿和反抗,說我是叛賊。”
曆史上李自成攻占北京就是操之過急,一方麵道義上影響引起上層勢力的仇恨,遭到反抗。另一方麵,給外來勢力可乘之機。兩方麵的勢力打垮了李自成。如果聽從當時李岩的建議,在河南建立根據地,先圖山東,站穩腳跟,掃清周圍的反抗勢力,爭取明朝上層人物的同情與支持,再謀發展,曆史將重演。
李斌提出:“抓生產、廣積糧、找錢財、訓軍隊、緩稱霸。”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特別是裴文中、李如桂的讚同。李斌任命裴文中為遼東巡撫,李如桂為遼東知府相互配合,負責糧食生產,人員安置,土地分配等事務。
任命熊庭弼為赫圖阿拉知府,騎兵五千,步兵五千,負責掃清女真餘孽,恢複生產、社會秩序,穩定後方。對熊庭弼確實不敢大用,隻能委屈小用,等他對朝廷失去了希望後方可大用。
任命王虎為第一軍團長,程元為副軍團長,李岩為軍師;下轄騎兵5萬,火槍3萬,火炮200門,鋪兵2萬。
任命李如梅為第二軍團長,汪錫、袁大朗為副軍團長,袁大朗兼炮兵總長。下轄騎兵六萬,火槍3萬,刀牌手2萬,鋪兵1萬,火炮200門。
任命李如鋅、李如悟為水軍都督,基地青泥窪,負責訓練水軍,招聘造船人員,建造艦船。又在四艘船上安裝大炮,總共有十艘船安裝了大炮。
萬事俱備李斌宣布命令:“第二軍團負責遼東的防務,特別是山海關為重點。水軍檢查船隻,準備出發。第一軍團準備行裝,向日本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