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以大國自居,學的是儒家禮教,朝鮮是明朝屬國是小弟弟,當哥哥的能占小弟弟便宜嗎?從大的方麵看不能助長日本人野心,有句話叫唇亡齒寒。
朝鮮國王李訟聽了此話氣的指著沈惟敬就罵,然後對著李如鬆和李斌作揖,生怕他們答應日本人,又把李斌請到府上,把他從朝鮮帶出來的宮女排好隊讓李斌挑,李斌實在看不上朝鮮女人,又矮又醜答應出兵才逃出來。
小西行長又玩了一個花招直接邀請李如鬆到肅寧館的地方會談。李如鬆同意帶了十幾個親兵就走,李斌聽說後馬上率家丁六人快馬加鞭追趕。
李如鬆趕到肅寧館附近下馬前行,突然出來二十幾個日本武士,李如鬆一看不對下令“殺”誰知這些武士個個武功高強,李如鬆親兵們苦苦支撐,正在緊張時刻李斌騎馬趕到,衝著一個武士就開了一槍打翻在地,葛大彪揮舞狼牙棒隻要挨著武士刀就蹦飛,日本人看情形不妙倉皇逃跑,被李如鬆親兵抓住三人。
“小九你這槍挺好使麼,這個大快頭更不錯。”
“大哥你就別惦記了,你也使不慣槍,葛兄弟是我好不容易得來的,我說你以後別這麼冒失好不好?”
“沒事、這幫小賊還奈何不了我。”
小西行長一計不成又來一計請大明史團到平壤談判,李如鬆決定率七萬大軍趁機攻占平壤城。
平壤城易守難攻,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盧門、含毯二門,西有七星、普通二門,北有密台門,十裏處有個牡丹峰地勢險要2000人日軍把守。
明軍這次帶了百餘門紅衣大炮,特別說的是浙江兵遊擊吳惟忠帶的3000千人,是當年經過戚繼光訓練保留下來兵,擅長山地戰可以說是特戰隊的老祖宗。
李斌用鵝毛筆結合曆史,寫了一份詳細的平壤作戰計劃書交給李如鬆。“九弟啊,你這智謀堪比諸葛孔明,不、就是神來之筆,平壤城指日可待。”
還有一件事李斌暗自後悔,當初造槍時沒有找到彈簧就用牛筋代替,打寧夏時因為是秋天,沒受影響,那想到天寒地凍的遼東牛筋早就廢了,1500支槍有1200支打不響,搞他到處找牛筋把所有的槍全卸下來換上新牛筋再裝上,這也打不長,不知哪天又不行了,隻有打仗前更換。
這一天是小西行長與李如鬆約好談判的日子,平壤城南門上被他抓來的朝鮮婦女兒童在城牆上揮舞小旗,嘴裏喊“歡迎、歡迎。”小西行長站在平壤城上看著明使團200人儀仗隊緩緩走來,李如鬆與明朝官員騎著馬在後。能出任日軍第一軍團長非同小可;突然感到危險的存在,下令關閉城門。
明軍儀仗隊迅速撤退,按照計劃做偷襲的準備,如果被發現偷襲變強攻,李斌發明的新戰法。李如鬆一聲令下明朝三大征之一朝鮮之戰,在轟鳴中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