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亞總部經濟建設現狀及對策(1 / 3)

三亞總部經濟建設現狀及對策

地方經濟

作者:徐超靜

摘要:三亞作為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其產業結構具有軟性化的特點,因此總部經濟這種對第二產業發展空心化的城市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本文在深入分析三亞市發展總部經濟的條件的基礎上,總結適合三亞地區特色的總部經濟發展路徑。

關鍵詞:三亞;總部經濟區;服務業集聚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2

一、三亞發展總部經濟的必要性

(一)保護三亞生態優勢的要求

海南早在1999年就在全國率先作出了建設生態省的決定,同年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全國第一個生態示範省。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這就要求三亞市國際化進程中必須平衡經濟與生態之間的關係,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前提下,獲取經濟效益。

(二)解決資源缺乏、經濟結構優化的要求

三亞市雖然擁有較豐富的鐵、鋯、鈦,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但工業發展起步較晚。同時水資源消耗量卻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土地開發利用率已達到97%;糧食、木材等農林資源供給相對不足,木材和竹材采業幾近停止。因此發展三亞經濟,必須揚長避短,發展節約能源的服務產業。

(三)改善主要產業發展環境的要求

三亞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旅遊業、房地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但這三個產業的發展嚴重受製於外界環境,自我調節與發展能力都較弱。通過發展總部經濟模式,能夠增強地方經濟的自我調節能力;同時通過總部經濟模式,發揮產業積聚能力,增強地方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

(四)為三亞產業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保證的要求

生態經濟體係中的技術創新比傳統技術創新複雜得多,對設備、原材料、技術更新要求更高,因此三亞市經濟發展必須有強有力的資金保證。

二、發展三亞市總部經濟的優勢分析

(一)區位優勢

首先從地理位置、地形與氣候條件這些完全不可移動的固定區位條件上看,而三亞市的此類固定區位條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三亞市地理位置上是中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城市;是中國最南端的濱海城市,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且擁有中國最大最佳潛水基地;也擁有可待開發的風能。從地形上看,三亞市山地、丘陵、穀地麵積占比達到76.7%,是中國第一批生態示範區,中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負氧離子含量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是中國最佳養生城市。從氣候條件上看,三亞市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是中國人居環境最佳的城市。

其次從三亞市土地資源上看,後備土地資源存在嚴重的不足,這使得三亞市農業資源提供受到限製,同時也限製發展占地麵積較大的工業產業。

最後從交通條件來看,三亞市出台《三亞市綜合交通規劃及老城區綜合交通整治(2010-2020)》,規劃機場、郵輪港、高鐵交通網絡銜接。在濱海地區建設現代有軌電車為核心,沿海岸線打造由慢到決,由旅遊到城市的分層交通組織模式。結合旅遊資源打造慢行交通體係。

(二)發展國際旅遊島的政策優勢

三亞製定出台了《三亞市培育促進總部經濟發展暫行規定》、《三亞市支持金融業發展若幹政策》等新興產業扶持政策,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金融業。對產業發展進行相應的財政補貼。成立專項文化產業基金,扶持文化產業。

(三)市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