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銀行養老保險製度的問題及建議(1 / 2)

人民銀行養老保險製度的問題及建議

產業經濟

作者:劉慧敏 袁誌翔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和社會保障體製改革的深入,基層央行的現行的養老保險體係麵臨著突出的問題。本文從係統內統籌的現狀和存在的矛盾入手,提出了建立立體化保障體係的模式和相關建議。

關鍵詞:養老保險;立體化;保障體係;統籌建議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1

中國人民銀行係統於1994年建立了係統內職工基本養老統籌製度,實行基金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單位繳費額和個人繳費額分別按繳費基數的相應比例繳存,由總行實行統一管理基金,單獨核算,專項儲存,且實行專款專用、收支兩條線。經實踐證明,現行統籌製度切實穩定了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水準,且對增強組織凝聚力和穩定職工隊伍也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不過該製度在實施中也出現一些問題。怎樣進一步完善人行係統養老統籌製度,使該製度成為不但能持續發展,而且能增強組織凝聚力、激勵員工建功立業的保障體係,是值得我們深度思考的。立體化養老統籌製度是一種多層次的、能夠滿足不同養老目標的一係列養老製度的綜合。

一、建立立體化養老統籌製度的積極意義

立體化養老統籌製度的建立能夠有力地緩解各種現存的矛盾。第一,能夠緩解基層央行在職人員與離退休人員收入之間的矛盾,使在職人員與離退休人員收入之間建立一種較為穩定的平衡關係。第二,能夠緩解養老統籌基金的收支矛盾,降低養老保險基金的預期財務風險,為進一步降低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創造出良好的條件。

立體化養老統籌製度的建立能夠滿足基層央行職工在更高層次上和更大範圍內養老保障的需要。立體化養老統籌製度是依據經濟保障目標的不同,通過多種經濟保障方式的相互補充和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立體化的養老統籌製度,可以滿足基層央行職工多樣化養老保障的需求。

立體化養老統籌製度的建立是促進地方事業單位基本養老統籌體係改革的必要前提。立體化養老統籌製度的建立可以解決央行係統基本養老保險統籌歸地方社保統一管理後養老金降低的問題,這一措施能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

二、建立立體化養老統籌製度的迫切性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計生政策調整的遲滯,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趨勢在加劇,社會人口的少子化也越發明顯,社會保障體係的改革必須深入進行。係統內的養老統籌製度作為人行養老保險體係的基礎製度,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不可忽視的。

從係統內的養老統籌的運行態勢看,係統內統籌麵臨著支付問題。央行係統內離退休職工的增多,在職職工人數的逐年下降,贍養係數在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如下原因:首先是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離退休人員增加,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其次是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發放的養老金數額也相應增加。再次是醫療環境的改善,人均壽命增加。綜上原因,致使基金支出的增加幅度遠遠超過基金收入的增加幅度,使係統內養老統籌製度早早的出現了缺口和赤字。

從係統內的養老統籌管理方式來看,係統內統籌存在製度上的漏洞。目前央行係統統籌中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執行的是混合管理的管理方式,使統籌基金占用個人賬戶裏的資金有了可能。首先,個人賬戶和基金賬戶的合並運行很容易發生管理上的混亂;其次,基層央行為了保證離退休金的足額發放,使得個人賬戶被基金賬戶擠占,個人賬戶僅僅變成為一種記賬的手段,失去了個人賬戶設立時的意義;再次,由於個人賬戶僅僅是一種記賬的手段,製度實質成為現收現付製,使得基金積累無從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