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傷康複落後
工傷康複主要包括兩方麵:身體康複和職業康複。身體康複是指治療之後身體的恢複和能與社會融為一體的心理康複;職業康複是適應社會環境,適應新的工作崗位。我國工傷康複發展比較落後,目前主要停留在補償層麵,治療身體傷害或家庭賠償,康複工作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也沒有相關規定。工傷康複連基本的身體治療都不能正常實現,心理康複的路更是漫長。
三、改進我國工傷保險製度的探討
(一)調整工傷保險的覆蓋結構
目前,我國高風險行業事故發生率高及農民工受到職業傷害問題突出,職業病發病率仍在增長。國家要及時出台相關政策,將農民工列入工傷保險的覆蓋範圍。同時建議采取工傷賠償集體責任製度,凡不積極給職工繳納工傷保險的企業,加大責任處罰,以保障勞動者遭遇工傷後得到及時有效的賠償,獲取應有的權益,使整個社會更加穩定、和諧。
(二)強化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的實施
我國在工傷保險費率的製定上應該借鑒國外的做法,依據行業特點、行業風險程度確定具體細致的分級分檔費率,再依據事故發生概率、事故管理成效等因素確定浮動差別費率。工傷發生率低、職業病風險較小的行業,費率低一些,反之,宜高些,高費率和低費率之間要有較大差距,區分出風險等級,明晰國家對風險高行業的態度。同時,年度發生工傷事故越多、信譽越差,繳費率就越高,相反則越少,加強企業管理,防範事故頻發。
(三)加強工傷保險的預防工作
第一,資金來源保證。工傷保險機構要每年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工傷預防基金,作為工傷事故和職業病預防工作的資金來源。每一年度提取金額,根據上一年度預防資金的使用狀況,適時調整增減。當年若有結餘,仍然返還回工傷保險基金中。
第二,監管安全生產。國家要加大執法力度,嚴管重罰違法違規的用人單位,增加其違法成本,做到不能、不敢違規;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要整頓直至達標,讓安全工作永遠是企業的第一大事;還要充分發揮職工的監督作用,企業安全和職工安全緊密聯係,共命運。
第三,開展工傷安全教育培訓。可以由政府出資,從工傷保險預防資金中劃撥一部分培訓費,由相關中、高等職業院校承擔教育培訓任務,講授相關工作工傷、職業病的預防知識和安全常識。這項工作,對於政府來說,大大降低了預防投入成本;對於學校而言,在為社會做貢獻同時,不僅增加了收入,還提高了學校知名度;對於職工更是學習和補充了大量相關方麵的安全生產知識和工傷預防措施。
第四,科學防範職業病。國家要采取各種措施,督促企業改善工作勞動環境,營造安全無汙染的工作空間;加強資金投入,對職業病的預防進行科學研究,製定行之有效的、科學的預防方法;加大宣傳力度,時刻提醒職工預防職業病;定期體檢,防患於未然。
(四)確立合理的醫療康複、職業康複和社會康複三位一體的工傷康複體係
要發揮政府在工傷康複體係中的主導作用,不僅要積極支持職工的醫療康複,還要合理安排工傷者康複後就業,“恢複合理程度的生活質量”,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同時,醫療單位和社會力量,從身體、心理方麵幫助受傷工人盡快回到工作中,以維持一個穩定的高水平的勞動力隊伍。
參考文獻:
[1]孫樹菡,主編.工傷保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0.12
[2]周慧文.德國工傷保險事故預防機製評介.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05
[3]張盈盈,羅筱媛.日本工傷保險製度概述.勞動保障世界,2011.09
[4]葛蔓.德國工傷保險製度的特點及成功之處.中國勞動,1998.03
課題項目:本文為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現狀及對策研究”(編號:JRS-2013-2030)的階段性成果。